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26825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是眼眸凝深处宋词中“泪眼”与“娇眼”浅读2012 级专升本 YL1198035553农斌 汉语言文学摘要: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竟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圆,宋词更是以多彩多姿千姿百媚之态为我国古 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作家们把肺腑中是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词的形式曲折细腻地透露出 来,获得古今中外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宋词之美在于词中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也在于词里所描 写的美丽意象。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来表现爱情的凄婉,其中所描写的意 象莫过于是对人的眼睛的描写了。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几首词,就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的意象“:泪 眼”与“娇眼”来探讨词人多情的内心世界以及宋

2、词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关键词:宋词,词人,泪眼,娇眼1、“泪眼”11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 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便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思妇之间的离情。“执手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 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这是任务动作的描写,但其所要表达的那种千言万语难于出 口的的神情和情态,自然而然地溢于言表。又如:1.2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

3、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乃一首惜春伤怀之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 境界,层深而浑成,花有泪,因泪而问花,而花竟不语,泪眼问花,是无人可告诉,花不能说话, 得不到花的同情,花不但不语,且还乱红飞过,连花自己也凋谢了,被风吹过秋千那头去。人愈伤 心,花愈恼人,而花愈恼人,人便愈伤心。而此类词还有:1.3 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14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

4、,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1.5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6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

5、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首词主要反应当时社会国破家亡的窘相。一国之君成阶下之囚,凄惨绝伦。往日种种盛 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余下沈腰潘鬓的憔悴、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 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1.7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作者以拟人手法写道:“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钱塘江两岸的座座青山曾迎来 送往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情人,但它们能真正理解情侣离别时的痛苦吗?不!青山无知,惟有离 人有

6、恨。作者通过这种移情寄怨的手法,又以诘问作结,更为深切地道出了抒情主人公独自承 受的巨大痛苦。“痛苦”二字,点明了词的主旨,自然导入下片。“君泪盈,妾泪盈”,这是赋的手法,把笔触落到具体人物身上。两人将别未别,难舍难分, 唯有无语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如此悲伤,难道仅仅是因为一次暂时的分离吗?自然不是,那是 因为“罗带同心结未成”,作者把笔锋深入一层,用形象化的说法道明了个中原委,原来,古 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 但这对男女在离别时却“结未成”,暗喻他们的爱情未能遂愿,这怎能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呢? 而更为痛苦的是:“江头潮已平”。江潮已

7、经涨满,船儿也该启航,情郎只得荡舟而去,女主人 公也心逐魂飞。结句看似景语,实亦情语,以景结情,含有不尽之意。1.8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 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 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 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

8、,构成 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 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 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 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 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 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 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 就暂

9、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 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 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 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1.9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益增人离愁别恨。这首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1.10 欧阳修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0、。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开头是问,结尾仍是问,从“庭院深深深几许”到“泪眼问花花不语”,我们看到的,除了孤 独还是孤独。只问不答,看似乱红的无心,实乃人与花的共同伤心,不忍答,无须答,一切尽在无 言中。无言而意味深长。1.11 钱维演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泪眼不曾晴”一句将人的心情与室外的大自然的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天未放晴,雨声依旧 淅淅沥沥人的眼睛也一直在流泪。而“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

11、暮。”意指泪眼注目瞻望 遥遥的通往京师的道路,日暮之时,又听到远处传来孤雁的叫声更增添了人的惆怅,潸然泪下之时 更闻断鸿哀,更添惆怅,此乃一幅绝妙的农村生活风俗。以上几首诗虽感情各异,所缅怀的事和情各有所侧重,但均是人泪眼婆娑描写,表现秀艳,柔婉 悲哀的情思与美感。他们之所以“执手相看泪眼”,依依惜别,之所以“泪眼不曾晴”,究其都是 自身感伤情怀的体现,回应着“词与愁结伴,不愁则词不精工之说。”宋代词人身逢其时地生活在一个追求享乐和风情旖旎的时代环境里,创作环境大都是在酒宴歌 席和花前夜下的环境中,因而词人们宣泄和投放在词中的恋情与悲情心理就来得深浓厚实了。为此 除了许多感伤离别之词外,同时也

12、出现了大量描绘女性形象的词。许多词人便模拟歌妓等个类女子 的身份和口吻来为女子代言,而对女性形象的精彩描写莫过是对其眼睛的描写了,下面我们就女性 词中出现的“娇眼”意象来浅作分析。2、“娇眼”2.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里以美人的“娇眼”比喻柳眼,有神似之美,“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一句, 其实表现的是思妇的相思愁苦之极,故眼也倦慵

13、懒睁,欲开还闭。这是把美人倦极时欲开还 闭的“娇眼”来与柳絮飘扬飞舞的娇态联系在一起,有幽怨缠绵之美。2.2 瑞龙吟作者:周邦彦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 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起来娇眼未惺忪。 强整罗衣抬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该诗描写了一个哀怨且慵懒的女子,强整罗衣的香艳美丽女子。她刚起床,仍处于睡眼迷离中 “娇眼未惺忪”,写出了这位女子的无限和哀怨慵懒,然而表现得越是哀怨就越能表现出女子对男 子的一往情深,缠绵悱恻;而越是慵懒就越能表现出她们的娇媚柔弱,人见人怜。此类的词还有:2.3 浣溪沙作者:张泌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

14、帘轻 ,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2.4 秋蕊香作者:方千里一枕盘莺锦暖。初起懒匀妆面。绿云袅娜映娇眼。酒入桃腮晕浅。翠帘半卷香萦线。碍飞燕。画屏浅立意闲远。春锁深沈小院。这几首词不论是从眼里的娇媚姿态来写,还是从娇眼里所看到的景色来写,都充满了无限的情 意。娇眼乃对女子容貌体态的描绘,在宋代,对女性的描写含蓄和内敛在宋词人的面前已经被打破 得精光了,毫不忌讳,给人一种以娇媚为美的新感受。宋词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她们多身处华丽富 贵的环境,都有如花似月的容貌,但在她们的内心世界却都是十分空虚与哀怨的。她们或是独守空 房,或对花流泪,不管如何,她们都是多情而敏感

15、,婉媚而凄悲的。结语: 宋词里无论是“泪眼不曾晴”,还是“困酣娇眼”,它们都带着几许的卑顺婉转,细致柔美的 悲情色调。宋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词中大多表达缠绵悱恻、思念悲凄的恋情心理以及忧患人生 的伤感心理。其实这是宋代词人普遍怀有伤感心理和所经历之伤感事儿所引起的,更有辛弃疾所说 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词雅兴所导致的。我们从宋词里的泪眼跟娇眼都体会到了词人忧郁伤感 敏感而细腻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 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 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 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参考文献:1 花志红.宋代爱情词与文人心态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 (6).2 论宋代之前爱情诗及其文化背景,舒红霞,大连学院学报2009年05 期3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5 张鹭试论宋代女子爱情诗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