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修复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26821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污染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污染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污染修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污染修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修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环境污染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问题:1、原生环境问题: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洪涝、旱灾、台风、虫灾; 2、次生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引起的;(2)环境破坏:由于森 林破坏、草原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引起。常见的温室气体:氯氟甲烷(HFCS ):吸热最强。氢氟化物。全氟化物:吸热最强。 硫氟化物。甲烷: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1倍。氮氧化物: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70倍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分为ABC三种。紫外线A的波长320nm,对人类有益,帮助合 成维生素D。紫外线B的波长290 - 320nm ,严重损伤生命。紫外线C的波长290nm。 杀死一切生命。所所幸的是

2、全部的C和一部分短波长的B都被臭氧吸收了。臭氧洞形成的原因:空气中大量消耗臭氧的物质增加。机理:氯氟烃在高空强烈紫外 线的作用下,氯原子被光解释放,自由的氯原子从臭氧分子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臭氧 分子失去一个氧原子后变成普通的氧气。一氧化氯分子不稳定,空气中游离的氧原子 从一氧化氯分子中夺取氧原子形成氧气,游离的氯原子又从臭氧分子中夺取氧原 子。如此循环。酸雨:pH 5.6。原因是雨水中存在高浓度的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种内基因变化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十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减少5森林锐减6土地 荒漠化7资源短缺8

3、水环境污染严重9空气污染严重10固体废弃物成灾。中国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3垃圾处理问题4土地荒漠 化和沙灾问题5水土流失6旱灾和水灾7生物多样性破坏8WTO与环境问题9三峡库 区的环境问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问题。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5个等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 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 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 家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 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API

4、值大于 200 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 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API 大于 300 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我国的水资源质量标准从高到低分为5 类:1 类 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 类 适 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地.3 类 适用 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4 类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 类 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 景观要求水域.1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如人迹罕到的高山荒漠、原始森林、 冻原地区及大洋中心区等。次生环境:自然

5、环境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地域。如耕地、 种植园、鱼塘、人工湖、牧场、工业区、城市、集镇等。是原生环境演变成的一种人工生 态环境。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2臭氧洞形成的机理3酸雨及形成原因4我国现价段4大环境问题5农业环境问题的突出问题:农业污染不同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 影响面大,治理困难。农用化学品的盲目使用;畜牧、水产养殖业污染;农业生产中自身 的有机废物污染;6 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包 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非点源污染: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 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富营养化

6、: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 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 死亡的现象。面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定义: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 在广大的面积上,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 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7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用化学氧化剂(通常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将 水中可氧化的物质,如有机物、硫化物、亚铁、氨等进行氧化,再从残留

7、的氧化剂的量, 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即是化学耗氧量(COD),它是表示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 nd生化需氧量也是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之一,是指在 一定温度(20C)时,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TSS : Total SuspendedSubstances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第三章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异生素xenobiotics; xenobiotic compound:是指存在于外界环境,可能与生物机体接 触并且可能以某种途径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换言之,异生素即为生命体系中夕卜

8、来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并非生物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它们进入机体后,可能对生物体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也可能没有什么 不良作用;有些在限定含量内不会对生物体有害,但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会表现出毒性作 用;它们也许通过一定的途径较快地排出体外,或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蓄积在体内而不 排出抗生物降解物资或生物难降解物资(recalcitrant substance)难降解物质通常指在自然 条件难于被生物作用发生递降分解的有机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环

9、境中有许多污染物,但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可能对所有的污染物都进行研究和控制,因此, 通常只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污染物进行研究和控制。这些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 先污染物。其特点:毒性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危害特别大;残留时间长,难以降解;生 产量大并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异源基团(xenophore):增加一个基团就会使有机物不能矿化或者很难矿化,这个能使 降解性降低的基团叫异源基团共代谢:有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不能被完全矿化利用,降解菌在降解这些化合物时, 必须从其他底物获得大部分碳源和能源。辛醇-水分配系数(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平衡条件下,某一

10、化学品在辛醇 相与水相中的浓度之比。Kow是无量纲的值。是在很低浓度下测定的,所以Kow 是一个与 溶质浓度相关性很小的函数。Kow范围在10-3107。常用lgKow表示。Light NAPLs在污染地点中有许多与水不相混融的非咏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NAPLs)。这些污染物可以分布在含水层、土壤、沉积物以及海洋、河口和淡水 的表层。NAPLs主要源于油船的泄漏、原油污染、陆地储油罐、运油车及石油管道泄漏 或倾覆造成汽油和石油产品及工业溶剂污染含水层和地下水。其中密度比水轻的称为轻 非水相液体Dense NAPLs:密度比水中的称为重非水相液体DEHP

11、 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已基)酯 Di(2-ethylhexyl)phthalate冰球杆状动力学现象DDT残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吸附,吸收,吸着1 )吸着与吸着化学Adsorption:吸附作用Absorption:吸收作用 uptake, take up。Sorption:吸着作用 Sorption=adsorption+absorption 1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那些?工业污染,釆矿和冶炼,交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事故污染。2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增加一个取代基就会使有机物难以矿化或完 全不能矿化这种取代基团被称为异源基团(xenophore)。常见的异源基团:-C

12、l, -Br,-CN, -CF3, -N03, -SO3H促进降解的基团:-OH, -COOH,酰胺,酯类或酰酐基团但是,取 代基团的影响随着分子的其他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如,有些带-NO3, -SO3H, -CN的化合 物可以迅速降解(2)异源基团数目增加将使有机分子更难降解(3)异源基团位置对生物 降解产生影响。一些位置对生物降解的影响不大,但另外一些位置可以急剧地降低微生物 降解率。但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微生物区系,取代基位置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是不同的。 甲基分支对生物降解产生影响.ABSs(alkyl benzyl sulfonates)烷基苯磺酸盐(5)烷 基或脂肪酸基与苯环的连接位影

13、响生物降解性(6)多环芳烃中稠环越多越难生物降解. 结构与生物降解的关系在好氧条件下的规律与厌氧条件下的规律有所不同。不同的微生 物区系也有影响,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利用利用能力不同纯培养下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 存在差异结构与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不适合于能够降解难降解的异构体的单个种群。3抗生物降解物(recalcitrant)的特点?有那些基本种类?抗降解的机制有哪些? 1)分类: 完全不被微生物代谢代谢缓慢,但高生物量时代谢迅速在一些条件下迅速降解, 但另一条件下不降解;特点:具有毒性,会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在自然界中存留时 间越长,风险越大;在自然界中低浓度时,毒害可能不大,但经食物链放大可

14、以达到危 害水平。高分子可能无毒,但破坏景观。“视觉污染”一些物质易迁移难降解,危害 风险大。种类:小分子合成化学品low-molecular-weight synthetic chemicals 2合 成高分子聚合物synthetic polymers 3合成化学品的产物products generated from synthetic chemicals 4 天然有机物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s 土壤腐殖质,泥炭、沉积 物中的有机质 机制:分子太大,不能接近酶的活性中心专性微生物不存在,新的化 合物不断出现,但新的酶系的出现远远地落后于新的化合物的出现。对细胞不可

15、透过性: 没有胞外酶,又不能进入细胞而不能实施降解。不能对必要的酶进行诱导,条件不适合, 或者化合物浓度太低,不能促进酶的合成。环境因素限制微生物活动。微生物需要的营 养物质缺乏,共代谢微生物需要的其他能源和物质缺乏,有毒物质和抑制剂浓度太高。4什么是共代谢?共代谢的环境意义?所谓共代谢(Co -metabolism)是指有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不能被完全矿化利用,降解菌在降 解这些化合物时,必须从其它底物获得大部分碳源和能源。或者,指微生物群落在利用另一化学物质作为碳源或能源的同时,使环境中存在的其它污染物也得以参与代谢转化的过 程。共代谢是许多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制。机制:1)缺少进一步降解的酶

16、系。微生物的第一个酶或酶系可以将基质转化为产物,但 该产物不能被这个微生物的其他酶系进一步转化,故代谢中间产物不能供生物合成和能量 代谢用。这是共代谢的主要原因。2)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基质最初转化的产物抑制了 在以后起矿化作用的酶系的活性或抑制了该微生物的生长。3)需要另外的基质。有些微 生物需要第二种基质进行特定的反应。如提供当前细胞反应中不能供应充分的物质,如电 子供体。意义:共代谢造成不良的环境影响,这是因为:1)共代谢中微生物数量不增加,导致转 化率低。2)共代谢是有机产物积累,特别是有毒产物积累3)增加了污染物微生物修复的 不可预测性。5基质被吸着后的有效性可能产生哪些变化?污染物经吸着后有效性会产生很大变化,这 主要与基质的种类、吸着的机制有关、与有机离子的持留强度有关、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有关。有如下情况:A ) 吸着后完全不可降解 B )1降低降解转化作用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