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2599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三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牛顿第三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牛顿第三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牛顿第三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牛顿第三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三定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三定律 深圳市益田中学 王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2、能准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能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了解定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方法。2、学会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关心和重视生活物理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能正确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器

2、材】多媒体电脑体投影仪、CAI课件、风扇、小车、测力计、重物、磁铁、滑板车等。【教学流程设计】主动探究,及时点拨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定性探究定量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拓展巩固,达成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提出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定律主要反映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存在的一种规律,如何认识和了解这个规律?由于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生活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媒体投影:课题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方法:通过探索生活现象和实验活动,不断发现和认识规律。学习步骤:由定性到定量、分层探索。二 新课教学 【实验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作用投影(投影)首

3、先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游戏:坐在静止滑板车上的两位同学,通过手中连接的细绳,给对方施加作用。并依次进行以下两项活动,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1两人都拉绳。2一人拉绳、另一人不拉(不主动)。学生看到两项活动的结果一样:两位同学的状态都发生了改变,由静止变成运动。教师:为什么两项活动的结果会一样?(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参与表演的学生)教师A同学:两项活动中,当你都拉对方作用时,你有什么感受?生A:当我通过绳拉对方作用时,不管对方是否拉,我都感受到了对方通过绳子给我的作用力。教师B同学:两项活动中,一次你拉绳,一次你不拉绳,你都有什么感受?生B:不管我是否拉对方,我都感受到了对方通过绳子给我的作用力。

4、教师:从这两位同学的感受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对方情况怎样,只要一方给另一方作用,都会受到另一方给它的反作用,这正是造成两项活动结果一样的原因。对于这个原因,我们能概括出什么?生(思考后回答):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这种相互作用是否带有普遍性?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仪器,定性地探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二】定性探究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讨论总结出这些例子中物体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教师:能否找到物体之间的作用不是相互的例子?教师演示一台玩具小风扇,在叶片转动时,风扇保持静止。问学生,叶片向前推动空气时,空气是否对叶片也产生了作用?然后教师将风扇放在滑板车上,减少摩擦后,重新演示。学生看到

5、,叶片转动时,风扇由静止向后移动。表明空气和叶片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出: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具有普遍性。教师:物体之间的作用除了是相互的,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利用多媒体演示两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小车上有两块软木塞,分别放有小磁铁和小铁条,小磁铁和小铁条相互运动直至吸到一起的情景。提示学生,从小磁铁和小铁条作用开始到结束,在变化的状态和性质方面,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提问。生:发现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且性质相同。总结并用投影展示:板书:一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同时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用力教师:以上我们主要从定性方面

6、探究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如果要具体了解两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还应该定量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三】定量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演示弹簧秤A、B对拉,比较示数大小及弹力方向,多媒体辅助演示两弹簧秤A、B同时对拉、A弹簧秤主动拉B弹簧秤、B弹簧秤主动拉A弹簧秤这三种情况下的读数关系。小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教师又提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都是等大、反向、共线?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学生归纳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导出牛顿第三定律。板书二: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表达式:F=-F

7、教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与以前所学的一对平衡力的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实验四】比较的角度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多媒体投影例题:对用弹簧悬挂地天花板上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找出木块和弹簧的作用力和反用力,并指出哪对力是平衡力。 列表比较:作用力和反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相同点不相同点三.联系实际,应用定律解释有关现象以下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显示,学生分析回答。1 分析“鸡蛋碰石头,为什么鸡蛋破了而石头没破”?(演示鸡蛋碰石头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思考后得出:鸡蛋和石头间的作用同样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它们的相互作用力等大,但由于鸡蛋脆弱,石头

8、比较坚硬,所以鸡蛋表面易破,石头不易破。为加深理解,可演示一个硬度比石头还大的“假鸡蛋”碰破石头的现象让学生观看。)2 划船时,为什么桨向后划水,船向后前进?(多媒体课件投影显示划船的慢镜头。)3 火箭是怎样升空的?(多媒体课件投影显示火箭升空的录像片断,解释原因。并利用课件模拟古代学者万户的飞行实验,介绍当今我国在火箭技术方面的成就,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课堂反馈练习(投影显示)1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用力的合力为零。B 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C 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9、D 作用力和反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E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F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请找出B对A的作用力N与B的重力G的关系,并判断这是否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五、课堂小结1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同时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表达式:F=-F六.作业:P69练习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

10、就其内容而言,它是反映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最好办法是在实践中探索。因此,本节课采用引导式的分层探究教学。即通实验、演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索.对于理解上的难点,如不平衡状态下相互作用物体间的牛顿第三定律,则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加以突破。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对科学知识探究的良好习惯。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和现代媒体的有机组合。本节课设计的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设计也可以看出: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提取课文陈述性知识的内容蕴含的方法教育素材,加以目标分层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活动来获取知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判断、综合,主动构建对信息的解释系统,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好的发展了智力,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和培养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目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