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25874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摘要】媒体技术以它的形象、生动、直观、涵盖量大等优势,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本文阐述了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示出常规教学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在日其高涨的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负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作了些浮浅的研究。【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系统。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现在的素质。教育在大力呼唤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加上有限的生物实验、挂图,存在着教学手段

2、落后和教法陈旧的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教育手段正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而是通过其特有的优势,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人才规格多样化,这些均较好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是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生命活动规律

3、的科学,是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把每个活生生的的生命现象展示出来,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去探索,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验生物学的生动性和实验性。多媒体不仅可以将教材中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还可以轻松地实现快和慢、大和小、远和近之间的转换。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1 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1.1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初中生,特别是城市中的初中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

4、物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使学生既能够看到天空中飞翔的杜鹃,海水中遨游的鲨鱼,又能看到非洲的狮子,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单一的课堂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初中教学教学来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

5、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许多初中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听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手段的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

6、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例如:我最近在讲初一生物第十章心脏有关知识之前,先出现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然后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的内部遨游,再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媒体虚拟现实场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结

7、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美妙的生物界。多媒体技术走进生物课堂,以其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变化的场景,鲜明的创意一下就能扣人心弦,在上课一开始始就能牢牢捕捉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1.2 收集和梳理多媒体资料信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准备编写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简单的、呆板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挂图、小黑板、录像等十分有限的辅助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由此获得的信息自然是相当有限的,同时缺少灵活性、交互性和重复

8、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新的教学仪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从Internet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用于生物学课件的制作,或同行制作的课件精品。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梳理多媒体资料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和高效。1.3 全面优化课堂教学。1.3.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真实反映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生物学研究提活生生的生命,如何体现“生物学姓生”呢?八年级血液循环这节内容,可以通过精心准备,借助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集图、文、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饱览各个整个选环过程,这就避免以往只

9、能用挂图一幅幅讲述,学生听了、看了,仿佛是在雾里、云里,感觉很枯燥、乏味,很难体味血液循环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转变的过程,对知识自然缺乏全面的理解。1.3.2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学既向微观方向发展又向宏观方向发展。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1.3.3 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首先中学的生物教学在知识方面,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必竟“生

10、物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就像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也应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呢?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生动,利用文字闪烁、图形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而且速度快,效果更好。在听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中,上课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鹿群狂奔的草

11、原,从而引出课题:不同的生态因素形成了如同画面上战线的各种生存环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其实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生活着形态万千的动植物。那么,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呢?这不仅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还通过动画把学生带入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低草低现牛羊”的诗境;展现高原上气憾冰雪的奇松异木,沙漠里高大的纺锤树,挺拔的仙人鞭;冻土带中勇御贫瘠和寒冷地衣、苔藓;水中舞动丰姿的海带、自由自在的单细胞藻类,以及红树奇特的生殖方式等。生动的形式,丰富的画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

12、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其次传递速度的优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的同时,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及时有效的淡化、弱化处理,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在生理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电教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光

13、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秒钟就可以看到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如生理课中“血液”一节,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课时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1】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在放录像之前,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引

14、导学生的丰富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推想出了五六个方案,而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呢?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原本一节课的内容现在30分钟就能上完,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这节课相关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1.4 不同的课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新课: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既有宏观世界的又有微观世界的,其空间跨度很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使用多媒体既可以展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又可以再现细菌、病

15、毒的生殖过程。对一些细微的结构,如耳的内部结构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大再现。利用多媒体技术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胚胎发育的过程等。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心脏的跳动,利用动画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这一过程的细节,而且可快可慢,随意调节。习题课: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已学的知识。一单元内容较多,可采用通过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认识体系,把握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而不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单元知识点只作简单的堆集或串联,否则将会陷入“教不得

16、法”的泥潭之中。多媒体的要点是:(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用板书提 示重点、难点或易出错之处。(3)采用笔、口、板书、投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 进行教学反馈,评价教学效果。【2】复习课:第一、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把有关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体全的生物知识网络联系,学生的理解就会很深刻。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进行对比复习,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用于生物复习课中,可以重点突出,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投影片,在复习时用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 第三、能有效解决生物课复习的教学信息量大时间不够用问题。在几个月的多媒体教学运用中,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于它能大量地节约板书时间,从而为其它教学内容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