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诗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25273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夕的诗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夕的诗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夕的诗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夕的诗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夕的诗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夕的诗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的诗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夕的诗句七夕节就要到了,收集了关于七夕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古诗赏析: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 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 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 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 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 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

2、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 不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吗?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 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 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 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吧?作者写人 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七夕(清)郑板桥天上人间尽苦辛,飞桥斜度水粼粼。一年一会多离隔,好把牛郎觑得真。漏尽星飞顷别离,细将长夜说相思。明年又有新愁恨,不得重提旧怨词。古诗赏析:在众多写七夕的诗词中,郑板桥的这首,又是独辟蹊径的。 而他这首质朴而富有新意的最大亮点,在于“好把牛郎觑得真

3、”,这 是因为“一年一会多离隔”,离隔越久,近观越真。银河相隔,长达一年的离别与等待,正是为了“觑得真”,正是为了“细将长夜说相 思”。新离别必有新相思,故而总有新情语,“不得重提旧怨词”。在 众多诗词中,对于七夕的解读,都是有些哀怨的。只有在郑板桥的这 首七夕中,让人读到了希望,读到了为爱情忠贞不渝的牛郎和织 女,值得称颂。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诗赏析:该诗描绘了七夕节夜晚妇女乞巧的热闹场面,通过人间的欢喜与 天上牛郎织女离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惆怅。

4、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诗词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 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 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 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 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蛰鸣、梧桐叶落, 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 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

5、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 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 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 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 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 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诗赏析: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 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 赴会推进情节。

6、“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 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 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 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 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 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 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顾”而说“忍踏”,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 “两情若是”二句对 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

7、我 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 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 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 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 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七夕词(唐)崔颢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古诗赏析:该诗通过描写长安城中皓月当空人们礼拜七巧的景象, 通过牛郎织女的别离烘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寂寞

8、之情。七夕(唐)白居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古诗赏析:该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寄予了对他们的无限同情与 怜悯。七夕歌(宋)张耒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 云作桥。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 朝暮梳。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 河边渡。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 随羲和。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 愁无歇。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9、。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 广寒殿。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不仅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场面,还追 叙了织女婚前婚后的有关情节,展示了她心情变化的三个过程:嫁前“辛苦无欢容不理”;嫁后“绿鬓云鬟朝暮梳”;谪归“泪痕有尽愁无 歇”。由怨而欢而悲,机声、玉指、愁容、欢态、叹息、眼泪都写到 了。诗篇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她,使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血肉丰满的 少女形象活跃在读者面前。这是这首诗超过同题材的一般诗词的地方, 无怪乎侯鲭录云:“此歌东坡称之”。这首诗四句一组,一组一意,通俗流畅,平淡自然,是诗人“满 口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贺方回乐府 序)的创作主张的体现。1、年年乞

10、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一一唐杨璞七夕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一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3、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唐崔国辅七夕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一一清姚燮韩庄闸舟 中七夕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一一宋李清照行 香子(七夕)6、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一一唐李中七夕7、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唐李郢七夕寄张 氏兄弟8、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一一唐祖咏七夕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一一唐崔涂七夕10、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一一唐李商隐七夕11、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一- 唐杜甫七夕12、铅华

11、潜警曙,机杼暗传秋。一一唐卢纶七夕诗1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唐李贺七夕14、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唐刘言史七夕 歌1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一一晋七夕夜女歌16、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一一明汤显祖七夕 醉答君东17、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一一唐刘禹锡七夕二首18、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1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一唐李商隐马嵬 其二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一一宋晏几道七夕21、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一一唐卢殷七夕22、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一一唐刘禹锡七夕二首23、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唐卢殷七夕24、

12、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白居易七夕25、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一一唐权德舆七夕26、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一一唐李商隐辛未 七夕27、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唐卢纶七夕诗28、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一- 唐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29、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一一唐宋之问七夕30、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一一唐李商隐辛未七夕31、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一一唐杜审言七夕3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李贺七夕3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一一唐罗隐七夕34、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一一唐孟郊古意35、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一一宋杨璞七夕36、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一一唐刘威七夕37、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一一唐刘威七夕38、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一一唐徐凝七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