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25003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 摘要创新是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其智力依托是创新型人才,为增加我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获得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创新人才培育的制度模式及其基本问题加以探究,为实现中原经济建设的雄伟目标做出肯定的贡献。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有效途径 一、创新人才基本概述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力并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需是高素养人才,这一点是人们的基本共识,虽然在某一程度上高素养人才缺乏创新的激情或主动性,原有的学问、实力已经能够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得以在社会立足,甚

2、至获得相对安逸的社会生活,面对要求更高的创新,则在某些程度上显得力有余而心不足,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创新,高素养人才具有的一些基础要素也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具的。但“创新型人才”这一范畴的核心词是“创新”,因此,高素养人才需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意识地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主动性等。本文尝试着描绘创新型人才形成的动态机制,高素养人才的观念、思维、行动力等,只有由适应创新提升至要求创新和能够创新的层次,在激起自身创新主动性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问的发展更新,使自身拥有创新思维,进而将创新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力,投身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 二、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及国际需求 从我省目前发展状况来看,

3、学问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学问成为生产要素中独立的占主导地位的成分,而以有创新思维、创新主动性和创新行动力等“创新”特征的人才为智力资源依托,也已成为世界各地在学问经济时代的基本坚持。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投入巨资发展教化的基础上,美、日突出培育“有创新实力的新型人才”,韩国提出“头脑强国”的口号,欧盟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也都有各自举措,但不管以何种样式出现,一言概之就是要竭尽所能,培育更多有志创新、有力创新的人才。人才对于发展的价值早就为世人所意识到,而在崇尚学问和持续发展的今日,创新型人才已经代替广义的人才,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这对我们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利用,既是重要的启示,更是无形

4、的鞭笞。总而言之,谁拥有了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有效地抵挡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谁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取得比他人更宏大的发展成就,进而驾驭发展的主动权、优先权和竞争的决胜权,并由此兑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河南省作为后发展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肯定的差距,更别说发达国家了,所以我们更应迎头赶上,依靠构建创新体系及其应用体系,培育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实现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创新人才模式思索 我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被严峻固化。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校,平均要参与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之后学生全部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由此学生受教化程

5、度越高,思维就越是单一,视角也越是狭隘。美国有一项类似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建力,在7岁的时具有10%的创建力,而8岁以后起创建力就下降为2%了。这说明我们在传授给学生学问的同时也被学问的阅历性所束缚,丢失了独立思索和想象的实力。我国的高等教化假如不留意让高校生突破传统教化的束缚,那么培育出的高校生将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须要,势必会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需在教化的不同阶段进行创新教化,培育高校生的创新实力。 四、我省创新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 我省创新人才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创新人才的培育更是一个改革性的方向,它不仅须要作

6、为当代高校生的努力,也须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教化体制上的革新。 1、更新教化观念。 河南省要致力于培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教化不仅仅作为向同学们传达学问的途径,而让之成为使人获得发展动力的源泉,对于当代高校生必需强化创新动力观和主体观的教化。要变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做好事情为中心的教化观念,教化必需以人为中心,以培训人的创新实力为中心,促进人才的综合素养协调发展。在人才培育上应树立交叉学科的新观念,要留意培育创建性人才的自学实力、探讨实力、思维表达实力及创新组织实力。 2、培育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对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的,更多地体现在与发散思维的关联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往往

7、与问题情境的设置、认知策略等联系起来。还有的利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创新教化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同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索、探究、发觉和创新供应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实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绽开探讨,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讨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探讨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 3、塑造创新人格 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创新人格在

8、人的创新活动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活动就将陷于困顿,创新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留意创新人格塑造,为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方向,是促进学生创建性发展的方向保证和重要动力。 4、提高创新实力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加,但是一个人的创新实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按部就班的过程。创新须要合理的基础学问体系,只有脚踏实地学好学问,真才实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升创新实力。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塑造是整合培育创新实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独立思索、自主学习,通过实践熬炼把创新诸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转化为创新者的创

9、新素养。创新者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素养,要培育自己创建性的学习实力和独立创新的实力,只有通过创新者自我塑造才能达到预期的提升创新实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国内外高校生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化,2009(2):8991 2骆冬燕.高校创新与创新人才培育的思索J.中国电力教化,2010(32):2224 3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化: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新视角J.教化探讨,2010(10):8690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南省教化厅科学技术探讨重点项目,编号:14B630033。 作者简介: 于善甫(1982-),河南省濮阳市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经济师,探讨方向:工商管理。-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