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24972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768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词解释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1. 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其特点为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分类有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等。其后演变分为历史化、神话流为寓言、神话宗教化。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2. 诗经、诗三百、三百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内容包括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公

2、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宴飨中的诗歌,按照音乐特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其所使用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 三家诗:春秋时贵族社会普遍传诵诗,后秦皇焚书禁学,诗经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在汉代流传甚广,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鲁人申培公)、齐(齐人辕固生)、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鲁、齐、韩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先后失传,存着唯毛诗,

3、即今之诗经。待补秦汉以后,诗经因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天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博士,成为官学。鲁(鲁人申培公)、齐(齐人辕固生)、韩(燕人韩婴)。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先后失传,存着唯毛诗,即今之诗经。4. 山海经: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里砚、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因此,山海

4、经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 赋比兴:最早见于周诗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对其含义诸家解释侧重不同,南宋朱熹解释为: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七月比:以彼物比此物。如卫风硕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6. 风雅颂: 诗经按照音乐特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又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7.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在

5、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包括 虞书 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8. 楚辞的内涵:“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崛起的又一座文学高峰。(1)其本义即指楚地歌辞。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当初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原始楚地的产物,首创者为屈原,继作者有宋玉、景差之流,故其味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专用名称。(2)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这时已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至汉代,文人争相模仿,“名章继作,通号楚辞”突破含

6、义,楚辞便成为这种特定诗体的专用名称。(3)西汉成帝时期,刘向集录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东汉王逸继作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作为这一诗歌总集的书名流传于世。汉代常称楚辞为赋。称屈原作品为屈赋。汉人“辞赋”通称,后人沿袭,遂有屈赋、骚赋、楚赋之称。9. 春秋笔法: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而以鲁国春秋为代表,它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的基础精神是道名分,即讲社会伦理秩序并通过对历史事实的选择,以遇褒贬,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春秋笔法由于受到后世儒家的尤其是公羊家的过分渲染,穿凿附会,他在现代收到了怀疑和否定,但是,春秋中的确寄寓了编修者的社会政治理想,显然孔子是通过修史书来表达对现

7、实的关注。10. 春秋三传: 它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因这三部书与春秋皆有密切关系。故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伟传述春秋而作,公羊传和谷梁传这两部书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公羊传的文章,文风淳朴简劲,语言凝练准确。谷梁传议论精深。11. 国语: 是一部国别史,应对之辞,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宴飨讽刺,辩论和应对之辞,其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虽然记言多于叙事,但也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总的来说

8、比不上左传。12. 汉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在古代各类文体中,其体制最为特殊。它的特点是韵散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离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五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的代表。赋是汉代盛行一时的文体。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者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富辞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它分为骚体赋、大赋和抒情小赋。三个阶段:骚体赋代表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大赋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扬雄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以及班固、张衡的作品。小

9、赋的代表作家有赵壹、蔡邕等。13.吕氏春秋: 是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又称为吕览。书中保存了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逸闻轶事,是一部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说理文的理论著作,它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其中有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还创作和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如察今篇先是提出了因时变法的主张,后边连用荆人涉澭和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语言来求证。14淮南子: 原称为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写,共21篇,是西汉一部大的理论著作。其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重点仍在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处处紧密关注现实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10、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行文多形容普涨,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大量排比句式。与陆贾、贾谊的文章共开后世骈文先河。15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其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叙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其后以班固编纂的汉书为后世推崇。16. 乐府: 汉族民族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代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因此乐府是汉武帝设立

11、的音乐机构。后来至六朝,人们对此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至此乐府演变成为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战城南东门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国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宋元以后的词曲有时候也称乐府。乐府诗集 郭茂倩17.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选的文选,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和作者的五言诗起名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歌反映了汉末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标志着无言古诗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魏晋南北朝:1.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文坛涌现大量作家,三曹 七子,和蔡琰是

12、其中的代表,他们饿作品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亦即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和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是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的特点。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建安风骨应该是指建安文学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是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貌。它被后世追慕,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2. 文选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其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赋、诗、骚、文等37大类,再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萧统选诗歌有极大的宽容性,在标举第一流的诗人方面尽管

13、其眼光并不是一流,但是在推崇被忽视的诗人如陶渊明、鲍照等方面有极高眼光,文选自唐代以来得到文人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形成了文选学。3. 玉台新咏: 它是南朝徐陵所编的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录男女闺情之作,从内容的广泛性来看不如文选。但是却有独特的特色,入选作品皆是语言明白晓畅,有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其中虽有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但是表现出真挚的爱情和妇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如羽林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4. 建安七子: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祯为七子,孔融之外,其余六人则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他们目击汉末的动乱,有的

14、还经历困苦流离的生活,他们又都一定的报负,所以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其中王粲刘祯的成就最为突出。5. 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在文学史上习惯于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时司马氏当权,政治黑暗,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格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同时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代的慷慨悲壮发展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形成所谓的正始之音,其代表诗人为阮籍、嵇康。6. 竹林七贤: 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七人。他们发言玄远

15、,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时颇有名声,其作品多隐晦曲折的方式揭露司马氏的恐怖政治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感,阮旨遥深,嵇志清俊。7. 太康诗风: 指的是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在是个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辞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太康诗风发展了曹植词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歌的发展和声律对仗技巧成熟有推进作用。8. 游仙诗: 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求仙乞求长生,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屈原的离骚、远游已开游仙主题的先河。魏晋以后,游仙主题作为生死主题的补充,乞求长生的意思变得浓厚了,如曹操的精列曹植游仙张华游仙诗,已经构成了一个游仙的系列,但这些游仙诗中还是保留了一种精神寄托,特别是郭璞的多首游仙诗虽写神仙世界,但多别有怀抱,他的游仙诗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9. 玄言诗 指的是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的是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大量敷陈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