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246980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200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7-08-11 15:10 一、单项选择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 判断B. 推理C. 概念D. 比较2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规则学习3.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0”,属于( )。A. 策略性知识B. 陈述性知识C. 条件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4.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A. 形象直观B. 实物直观C. 模象直观D. 言语直观5. 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2、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意义学习D. 机械学习6. 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 记忆策略B. 资源管理策略C. 思维策略来源:D. 学习方法2. 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调节策略来源:3. 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A. 复述策略B. 理解一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3、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 )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来源:C. 计划策略D. 调节策略5.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 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一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来源:D. 组织策略6.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 )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来源:C. 计划策略D. 精细加工策略7.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自我控制B. 自我认知C. 自我指导D. 自我学习8. 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A. 元

4、认知知识B. 元认知能力来源:C. 元认知控制D. 元认知计划9. 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 计划策略B. 学习策略C. 监控策略D. 调节策略10.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 。A. 智力技能B. 学习自觉性C. 元认知策略D. 自我意识11.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新的理解来源:B. 不同的见解C. 认知策略D. 类比或表象等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A. 意识和能力B. 规则和技能C. 认知策略来源:D. 经验和方法二、填空题1. 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

5、这些知识的能力。2. 元认知是于1976 年由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元认知体验和.3. 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4. 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 和 。5. 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6.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利用图形、。7.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阅读领会。8.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 。三、简答题1. 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2. 简述元认知知识的主要内容。3. 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来源: 4.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5. 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四、论述题来源: 1. 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

6、分类。2. 谈谈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3.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单项选择题1. 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 为教师的( )。A. 教师素质来源:B. 心理素质C. 教学能力D. 教育机智2. 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A. 教学认知能力来源:B. 教学操作能力C. 自我反省能力D. 教学监控能力3.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 兴趣来源:B. 爱好C. 热爱D. 忠诚 4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 相关学科知识B. 教育学知识C. 心理学知识D. 专业知识5.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

7、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A. 系统性B. 预见性来源:C. 结构性D. 实效性6.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 生存B. 情境来源:C. 教材D. 学生7. 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二是()。A. 说到做到B. 热心和同情来源:C. 爱心和敬业精神D. 重义气讲交情8.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之为()。A. 教学反馈能力B. 自我教育能力C. 自我完善能力来源:D. 教学监控能力9. 教师根

8、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A. 教育机智B. 教育创新来源:C. 教育威信D. 教育管理10.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 关系不明显B. 没有关系来源:C. 有利有弊D. 存在负相关二、填空题1.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和三个方面。2.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3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和两种类型。4教学监控过程包括、自我校正、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5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合理运用规则与惩罚、能充分

9、发挥。6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情境和三阶段。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正确学生观的内容。来源: 2简述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3. 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课时计划差异的表现。4. 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5.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来源: 四、论述题1. 联系实际,谈谈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单项选择题1.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A. 学习目的B. 教学目的来源:C. 学习目标D. 教学目标2. 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A. 目标分类B. 目标表述C. 任务分析

10、来源:D. 任务执行3. 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A. 功能B. 大小C. 用途D. 年龄4.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A. 教学策略来源:B. 教学方法C. 教学目标D. 学习方法5. 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A. 发现教学B. 指导教学C. 程序教学D. 合作教学6.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 是在于他们( )。A. 学习积极性B. 学习自觉性C. 要花多少时间来源:D. 智力水平7.

11、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A. 教学策略来源:B. 教学方法C. 教学目标D. 学习方法8.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A. 个别化教学B. 指导性教学C. 合作教学D. 情境教学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 师生互动策略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 合作学习策略10.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 教学程序B. 教学过程C. 教学事项D. 教学方法11. 合作学习

12、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 教师主导教学B. 独立完成作业C. 家庭作业D. 个别课堂练习12. 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A. 华生B. 杜威C. 加涅D. 布卢姆A. 派生归属学习B. 相关归属学习C. 上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7. 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A. 形象直观B. 言语直观C. 模象直观D. 实物直观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规则学习9.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强度律B.

13、差异律C. 活动律D. 组合律10. 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发现学习1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A. 无适当提取线索B. 信息相互干扰C. 痕迹消退D. 压抑12. 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描述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13.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A. 消退说B. 干扰说C. 同化说D. 动机说14. 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强度律B. 差异律C. 活动律D. 组合律15. 关于程序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