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24642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必修一第4章第3节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学必修一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輸的方式教学设计成都市邨都一中范成明课标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结构与功能,模型构建:从所给于的生物学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活动,归纳小分子和 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和概念,体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建自由扩散、协肋扩散、主 动运输的物理模型。2. 分析归纳模型解析:以02进红细胞,C02出红细胞,葡萄糖进红细胞,K+进红细胞(红细胞中K+浓度 高于血浆)为例开展学生分组讨论、组长汇报交流活动,对小分子物资跨膜运输过程的模型 物理模型解析。归纳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对细

2、胞 生活的意义。3. 模型应用,社会责任:引导对跨膜运输相关的的数学模型一P73“坐标数据图表进行技能训练并交流结果; 讨论解释盆栽松土、及时排涝、水培通气的意义,进一步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岀细胞膜方式的自由扩散、协肋扩散、主动运输的模型构建的构 建。2.对小分子物资跨膜运输过程的模型一物理模型解析,归纳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二)教学难点:1 主动运输:因为这种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学生容易受自由扩散和“协 助扩散的浓度差与它们运输速率的关系的定向思维影响,往往误认为也是成正比关系;“主动运

3、输”是物质跨膜的主要方式,它涉及能量和载体的利用。而能量的供应与第5章 第3节影响呼吸作用的氧、温度、ATP等因素有关,载体则与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多样性 有关。因此,主动运输是前后章节内容的一个综合知识点,而学生在对蛋白质的多样性、能 量的供应等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上容易岀现断层,因而很有必要在此加以强调,以埋下与第五 章知识联系的伏笔。2图标解读:对跨膜运输相关的的数学模型一P73 “坐标数据图表”进行技能训练。因为解读数学模型一图表是学生第一次真正运用数学思维逬行的探究”。实现了学生 对相邻学科知识的迁移,而这个技能对于理科思维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会比较捕象和吃力。教材分析:丄内容与地位:本课内容

4、是物质跨膜的方式,包括小分子和离子岀入细胞的自由扩 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胞吞和胞吐。本课的地位:落实对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开放性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2教林前后联系: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 与第2节膜结构有关,第3节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 控制物质逬岀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课内容是第3节,它内在联系是:功能一结构一功能 原理。这样的编排符合认识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起点上看,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

5、 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 问题、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对事物的探究有热情;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 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学生达到的能力。本节通过动画、文字、图表资料等具体展示某些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设计了不同的探究主 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逬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构建跨膜运输的物理模型、解析数学模 型一 据图的解析,描述模型图、概念图等,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帮肋学生实现对细 胞膜控制物质逬岀方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深刻领会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教学与学法:教法:本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6、,总体思路为:展示 现象T提岀问题-解释原锂一总结概念一构建模型一解析模型-运用模型,使学生综合 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巍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 学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通过模型解析与运用的讨论、交流等,让 学生自己找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教学过程:分析材料,认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小分子、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材料一: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见下图)1.怎样的分子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膜?以水分子为例可知物质跨膜运输的第一种方式是:怎样的分子不能直接穿过脂肪层膜?葡萄糖、离子等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肪层,

7、却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些物质进出细胞膜可能与细胞膜上的什么物质有关?观看视频:葡萄糖就如红细胞材料二:葡萄糖逬入红细胞在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稳定在O.8l2g/L ,红细胞周围有足够的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后会很快磷酸化,导致细胞中葡萄糖浓度低于血糖浓度。结合视频内容和材料二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自由扩散有什么异同?以葡糖糖进入红细胞为例可知物压跨膜运输的第二种方式是:材料三: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咅子(H2POJ-18050K*1065g100Na+46SO4225Ca2+13Mg210(1)(2)表中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顺浓度梯度吗?为什么?表中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8、3)猜一猜这些离子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可能需要哪些条件?设计实验验证2逬入丽藻细胞需要蛋白质和能量请用较简佶的语言叙述实验思路:(=1大分子等跨膜运输方式胞吞胞吐以离子进入丽藻细胞为例可知物岳跨膜运输的第三种方式:#厶胞吞胞吐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什么特点?3.胞吞胞吐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二构建模型一物理模型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岀02进细胞# C02岀细胞,葡萄糖进红细胞.K+进红细胞(红细胞中IC浓度高于血浆)时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可借肋必要的箭头或文字说明。表示;K+表C02用表示:葡萄糖用表示;K+C02 用.示;葡萄糖用用符号的多少表示物质的浓度。)N

9、I盍白OHS HHJ三.能力提升数学模型图表解读(1)(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迸 入细胞?说明理由。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 出细胞?说明理由。数学模型曲线分析1.分析曲线代表的运输方式,说出判断理由。厶完成曲线。运输物质物81物质运输塞物质运输塞膜两侧浓度差能量 能呈方式:(三)学以致用联系本节知识内容,讨论解释盆栽松土.及时排涝.水培殖物通气的意义。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项目:自由扩散协肋扩散主动运输#膜外、膜内浓度高低:膜外高,膜内低膜外高,膜内低膜外低.膜内高是否需要载体:不需需要1*0 是否消耗A TP :不需要不需要而女实例: CO2.水.日油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a2仁氨基酸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1.胞吞2.胞吐课后作业:课后练习一和自我检测一、四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