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24633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45练 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训练目标1.“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2.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3.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小题精练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2(2017无锡适应性检测)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BCD3(2016淮安一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2、”,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4“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5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7(2016江苏五市十校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

4、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8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大题优练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5、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答案精析1A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是指诸子“百家争

6、鸣”,属于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2A材料主要观点是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正确,故A项正确。3D“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与强调人(或者人民)的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

7、;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4A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而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性的情况,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将儒家道德上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故D项错误。5D由材料可

8、知该思想家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6C结合儒学主张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用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其被官方采用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

9、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用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7B材料中仅列举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没有反映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8B9(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第(1)问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