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23972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贡献及与时代的关系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老师:二零一三年六月关键字:文字时代影响贡献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圣书文字、玛雅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且该地区现行之文字和这些古文字也没有渊源关系,故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我们至今仍在

2、使用它。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古代文字的重大贡献以及文字与中国国古代时代的关系。1文字1.1文字的产生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f甲骨文f大篆f小篆f隶书再到楷书。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是,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

3、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这几种方法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移转,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成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1.2汉字的发展1.2.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于清朝光

4、绪时期,由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当时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直到1908年才被罗振玉查访清楚其真正来源地为安阳殷墟。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1.2.2金文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

5、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1.2.3小篆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

6、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1.2.4隶书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书写起来不方便,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

7、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1.2.5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产生的时间基本相同,并且在不断的发展更是产生了许多名家大家,是书法这一门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将书法艺术推向高峰。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

8、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

9、的模范。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

10、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草出现于唐代,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1.2.6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再继续简化,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做为我国四大发明术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

11、而漂亮,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我们今天阅读的书籍、报刊上所用的字体,大致上是这一种风格的楷书变体。2、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只要我们细加分析,是不难看出文字变化发展的现象后面,有着一定的规律存在,而其中的一些规律就可以归纳出-时代的更迭影响了汉字的发展。2.1汉字发展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便不多说了,但是早期的文字产生了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在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性:1、不同的青铜礼器是属于不同阶级的人群使用的,这标志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充分显示人类

12、文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一定的程度。2、从刻录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来看,一方面甲骨是用来占卜的材料,这说明宗教与信仰的形成,表示人类思想文明已经到了一个很发达的高度;另一方面,将金文刻录在钟鼎和青铜礼器上,显示此时人们对铸造的技术运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22春秋战国时期汉字的载体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由于此时诸侯割据,天下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来统一约束诸侯国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动乱的影响,文字异形、书体多样。“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很不方便。再有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高潮

13、“百家争鸣”。这个时期,诸子百家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宣传教义。此时,在伴随着这些不同典籍的出现和传播也推动了汉字朝不同方向发展。因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之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沿袭西周文字的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以小篆作为学童启蒙的识字课本,以为推广应用的楷模。从此,与大篆相对而言的小篆就成了秦代的通行书体。从汉字发展上讲,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从这时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大部分时期处于统一状态,这才有了统一的文字。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为隶书取代。2.3魏晋南北朝及唐朝汉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汉字学史中属于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汉字书体逐渐从隶书

14、中产生出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在唐朝,“楷书”尤为盛行。行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很常用的字体,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汉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汉字的书写和汉字的简化上,从最初复杂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小篆,再到后来简单、容易辨认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才得到真正推广,达到巅峰,充分说明

15、了这个时代的一大特性:自由。正是这个时期自由、开放的思想环境,让各学士们有了发展的空间,同时这两个时期诗歌文化的发展,也对作为载体的文字的演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文化在快速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观和艺术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3、汉字的贡献“汉字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中国的另一大发明,其意义和价值不在自然科学的四大发明之下。”这是香港著名学者安子介老先生给予汉字的高度评价。汉字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一点毋庸赘言,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始终承载着传承文明、记载历史的重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汉字对日本文字朝鲜文字越南文字的影响是巨大的。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