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效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23811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收集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雨水收集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雨水收集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雨水收集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雨水收集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水收集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收集效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水收集效率【篇一:雨水收集系统一一技术】1. 简介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 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可分为 收集系统、储存净化系统、渗透系统。2. 组成雨水收集系统的由六部分组成:集水区:是一个确定的表面区域。收集降落的雨水一般来自于屋顶 表面地面墙体。输水系统:将水从集水区转输到贮水系统的渠道或者管道。屋顶冲洗系统:该系统可以过滤并且去除污染物和碎屑,包括初期 的弃流装置。贮水系统:用做贮水收集雨水的地方。配送系统: 利用重力或泵配送雨水的系统。净化系统:包括过滤设备、净化装置和用于沉淀、过滤和消毒的添 加剂。3. 雨水利用雨水

2、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 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 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1)雨水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 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 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 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2)雨水间接利用 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 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3)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 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

3、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雨水利用规模费用效益分析成果表2(注:费用效益分析的前提:屋面雨水处理流程按规范gb50400- 2006 8133执行,回收的雨水满足中水或杂用水标准,以3.0元 /m3计算自来水替代率得到总效益。钢筋混凝土室外埋地水池按容积 每立方米1095-925元/m3估算。建设投资总费用包括土建工程、水 处理及管道设备等。年运行费用以人工+动力+药剂的成本09元/m3 计算。)4.初期水质控制技术初期雨水经过多道预处理环节,保证了所收集雨水的水质。采用蓄 水模块进行蓄水,有效保证了蓄水水质,同时不占用空间,施工简 单、方便,更加环保、安全。通过压力控制泵和雨水控制器可以很 方便

4、地将雨水送至用水点,同时雨水控制器可以实时反应雨水蓄水 池的水位状况,从而到达用水点。初期雨水控制方法有多种,各有 利弊,一种常用的是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可去除径流中 大部分污染物,包括细小的或溶解性污染物。弃流装置有多种设计 型式,可以根据流量或初期雨水排除水量来设计控制装置,排除量 需要根据汇水面的污染程度、水量的平衡和后续的处理技术等综合 考虑确定。初期屋面径流雨水的弃流原理: 初期屋面径流雨水流入分水井后,经弃流器进入弃流池,弃流器中 的浮球随着弃流池中 的水位提高而逐步上升,当弃流池中的水位到达设计水位时,浮球 也上升至弃流器顶部,堵住了弃

5、流器的进水口,之后产生的径流雨 水便改道流入雨水储存池,从而完成对污染严重的初期径流雨水的 弃流。弃流器采用用标准化设计,弃流器的数量配置理论上应按最 大初期径流量确定,但由于影响最大初期径流r-雨水收集管道半径,mm。弃流池的设计水位为弃流器进水口设置标高,设计容量为初期径流 雨水的弃流量。初期径流雨水的弃流量一般应按建筑物屋面实测收 集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和雨水利用要求确定。当无资料时可 采用2-3mm降雨深度作为屋面初期雨水弃流深度。弃流池的排放 一般有二种排放方式:方式一采用雨后延时排放的方式,延长时间 可按当地间歇性降雨情况确定,该方式的优点是不受设置条件的限 制,缺点是需要设置

6、一套控制延时排放的装置;方式二采用细管自 流排放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弃流池底部设置一根能自流排水的排放细管,该方式的优点是设置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在收集雨水 的过程中需要损耗少许收集雨水。V-屋面年平均可利用雨水量,m3; k-径流系数(通常取0.9);a季节折减系统; a集水面水平投影面积,m2; h年平均降雨量,mm; h初期雨水弃流量,mm。其中季节折减系数a考虑了当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初期弃 流量h根据当地降雨量,空气质量,建筑物的屋面等资料确定。这 里仅介绍以下三种弃流装置:(1)容积法弃流池在雨水管或汇集口处按照所需弃流雨水量设计弃流池,一般用砖砌、 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弃流

7、池可以设计为在线或旁通方式,弃流池中 的初期雨水可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小规模弃流池在水质条件和地 质、环境条件允许时也可就近排入绿地消纳净化。这种方法的设计是根据雨水径流的冲刷规律合理确定弃流水量。优 点是简单有效,不受降雨变化的影响,可以准确地按设计要求控制 初期雨水量,效果好。主要缺点是当汇水面较大时需要比较大的池 容积,增加了投资。(2)切换式或小管弃流井 在雨水检查井中同时埋设连接下游雨水井和下游污水井的两根连通 管,在两个连通管入口处设置简易 手动闸阀或自动闸阀进行切换。可以根据流量或水质来设计切换方 式,人工或自动调节弃流量。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对随机降雨操 作控制比较困难。当弃流

8、管与污水管直接连接时,应有措施防止污 水管中污水倒流入雨水管线,可采用加大两根连通管的高差等方式。 由于降雨过程和径流过程均表现出初期水质差而流量小的特点,可 以考虑将初期雨水弃流管设计为分支小管,初期水质差的小流量首 先通过小管排走,超过小管排水能力的后期径流再进入雨水收集系 统,该法的特点是自动弃流,可以减少切换带来的运行和操作的不 便。但弃流量难以合理控制,尤其是在降雨强度较小而降雨量很大 时可能会使弃流量加大,减少收集水量甚至收集不到雨水。该法一 般适用于汇水面较大,有足够的收集水量时。(3)高效率弃流装置 各种弃流装置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很难保证在随机降雨条件下, 既要达到高效率地控

9、制初期径流,又能合理控制弃掉的比较干净的 雨水量和最大限度地减小弃流装置的体积,降低操作的复杂程度。【篇二:雨水收集利用全】1 .城市化对城市排水的影响(雨水管理的必要性和趋势)1)自然雨水的排放2)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前,雨水落到天然的土地时,大多 随着城市住宅、商业及 工业的发展,城市数的雨水直接渗入地面,然后慢慢地渗透到地建 设的增多,人工铺装地面增多,导致了大量下水或溪流及江河中, 其中一部分渗入地面的的地面被不透水地面如屋面、停车场及公路 等雨水会通过植物蒸发掉,仅有大约20%的雨水直所覆盖。当雨水 降落到这些下垫面时,大多数接从地面流入河道中。的雨水迅速流入排水沟,然后排入附近的

10、溪流及江河中,下垫面径 流量增加到80%。2.国内城市水环境现状1)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660多个建制市中缺水城市占2/3以上,其中严重缺水 的城市有110多个; 我国北方尤其缺水。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所代表的北方 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目前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量陡增,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2) 水环境严重失衡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河道,湖泊面临严重的污染;地下水 位偏低,引起地面沉降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水份蒸发量下降,空气干燥。3)城市雨洪 灾害频繁发生我国城市暴雨积水严重;城市防洪的任务繁重; 设计标准偏低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承担城市发展需要。3.可持 续

11、城市排水系统1)可持续发展1992年里约联合国世界首脑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著名概念,定义为:满足本代人需要的发展进程,但不应以损害后代人满足他 们的需要为代价,主要内容包括:更好的医疗,教育和物质生活; 每个人都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与机会;家庭和社会关系能够得 到自我提高;享受具体的安全环境;享受基本的文明和政治自 由;享有美好的自然环境,呼吸无污染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生活在多样的植物与动物之中,不被破坏的自然更新和生产过程。2)可 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是西欧国家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探索出的一种 方法,通过设计的手法,对城市排水系统统筹考虑,同时引入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

12、传统的地表水(雨水)处理和排放一般分别 考虑水的流量、水的质量和环境的舒适(娱乐性)。将这三个因素 综合考虑解决地表水(雨水)的排水问题就称之为可持续城市排水 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简 称 suds)。该系 统比传统的排水处理系统更具有可持续性,因为该系统的目标以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为前提。采取这种方法能够适当扩展当前某些地区即将饱和的排水系统,使 它们继续发挥作用,允许新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城市建成区;排水 容量能够得以扩展,可以有新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减少雨水的流失。4 .雨水管理系统根据欧洲的经验以及国内的现状,中国引入了先进的雨水管理系统

13、。 1)雨水治理系统2)雨水渗透系统3)雨水滞留系统4)雨水收集系统 5)雨水回用系统6)雨洪控制系统三个主要的目标1)水的流量:将发展区内的雨水径流量控制在开发前的水平2)水的 质量:改善雨水径流的水质3)娱乐性:改善环境的舒适度 雨水管理系统的构成和分类一、雨水治理系统(生物治理系统)雨 水污染物有空气中的悬浮物;屋顶、草地、路面、停车场和人行道 等表面的污染物,有些甚至有毒,如锌、铜和铅等重金属的沉积; 其它还有腐烂的有机物养分;洗涤剂和动物病原体物质等等。每次 降雨,雨水都会带着这些雨水污染物流入排水管网(道)。如果没 有适当的管理,这些污染物将会污染我们的海洋和河流,甚至会严 重影响

14、水生态系统。雨水过滤控制坑(gpts)只可以有效地清除固 体,如生活垃圾、沉淀物和有机废物等。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 无法治理和过滤掉腐烂的有机废物、无机物质和重金属等化学污染 物。这只是初期过滤的一个方法。中期过滤必须是采用生物治理技 术的一种过滤方式。如采用其它类治理类过滤方法:人工湿地,砂 过滤器和雨水治理系统。百海雨水管理系统引进的先进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创建一个中期雨 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已被证明能非常有效地治理污染的雨水。所有 的小到中等降雨时,雨水径流到系统期间进行处理。在大暴雨时,系统能充分治理“初期雨水冲刷”径流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1、植被 2、未经处理的雨水3、检查口 4、干净

15、的粗河砂5、干净的砾石6、雨水模块7、土工织物8、洁净的雨水 二、雨水渗透系统我们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绿色家园建设,这些都需要我们提供现场雨 水管理系统。系统可补充地下含水层,防止暴雨排泄可能导致下游 洪水。“百海”渗透矩阵系统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和低成本的能够有 效解决对环境问题的雨水管理方案,在各地都会有对雨水现场渗透 和雨水滞留的要求。渗透矩阵由坚固的模块组成,暴雨被捕获并快 速地流入被土工布包裹的储水矩阵中,暂时滞留,并经土工布回渗 到地下,自然消散。回渗的速率需根据土工布的性能及周围土壤的 状况而定,矩阵可以被安装在各种类型的土壤,由于卓越的渗透性, 事实证明,效率比砾石填充的渗透系统高达

16、6倍。高抗压强度的模 块 可以应用在可通车的各区域如停车场和道路。预过滤的暴雨水在系 统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结合雨水过滤井和适当的雨水排泄控制井, 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暴雨渗透系统。1 .渗透设施a. 绿地、透水铺装地面;b.浅沟与洼地(干塘);c.浅沟渗渠; d.渗透管沟;e.埋地渗透池;2.渗透系统的优势a.渗透池由渗透单元拼装而成,埋地布置,节约地面空间;b. 地下渗透池可承受交通负载及动态载荷;c. 布置灵活,根据地形或土壤渗透系数的要求,可带状、网状、放射状布置等;d.安装方便,无须大型设备,施工时间短;e.渗透单元的空间利用率95%,是传统的砾石的3倍,节约地下空 间及施工工程量。3.渗透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点b.地下渗透池距地下水位至少1m; c.地下渗透池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