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235486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0176-0028672-00静脉应用化疗药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2009-05-03 03:33:33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21【大中 小】 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静脉应用化疗药外渗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醒和指导护理人员将有效的 预防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目前化疗药种类多、更新快,护理任务重,病人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 下,将护理意外风险降低到最小,使化疗药静脉应用能安全地作用于全过程,最终达到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对护 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目的。正文:化疗对晚期广泛转移的肿瘤可控制其发展。临床上化疗常采用静脉、动脉、腔内、肌肉注射和口服等途径 给药。护士

2、在应用静脉途径给病人进行化疗时,虽然能认识到不同于普通输液而加以重视,但仍不可避免的发生 极少数化疗药外渗。据报道化疗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外渗的发生率为0. 1 %6 %1 ,轻者为轻度红斑、局部不适或疼 痛,重者组织坏死、皮肤溃疡以及深部结构如肌健和关节损伤。因此,总结和分析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对应用化 疗药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教导和指导作用。1 化疗药外渗常见原因1. 1 未按操作程序进行化疗药输注,静脉穿刺技术不佳,主要原因是直接使用配制好的化疗药进行静脉 穿刺,加之护士操作技术不佳,造成穿刺过程中化疗药局部外渗。此种情况不排除知识欠缺的护士,在不了解化疗 药危害的前提下,

3、违规操作。1. 2 输液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针尖斜面脱出血管外,这是输液过程中造成液体外渗最常见的原因。分 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 2. 1 输注化疗药前对病人和陪护的宣教指导工作欠认真和重视往往由于护理治疗工作繁重,护士忽 略了同病人和家属之间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工作或交流时不够耐心细致,只简单说明,没有具体的落实到动作示范, 如活动时怎样保护输液部位,活动后一定要注意穿刺局部情况,特别是异常情况发生的表现,没交待清楚发生液 体外渗的严重性,等等。1. 2. 2 个别护士经验不足选择血管位置不当、选择穿刺针的种类不妥。如对老年、血管弹性差的病 人选择在关节处或使用头皮针穿刺。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年

4、轻、经验不足的护士身上。因为只片面的考虑头皮针易于穿刺且成功率高,没有考虑其材质缺乏柔韧性,一旦病人活动不当或进针过 浅,都易导致药液外渗。因此选择血管位置不当、选择穿刺针的种类不妥是导致化疗药外渗发生机率高不可忽视 的因素。1. 2. 3 责任心不强 输液过程中巡视不及时或巡视时观察不全面,没重点观察穿刺局部情况,只询问了 病人的主诉。1. 3 输液前对病人的评估不足 输液过程中,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脆性增加、血管渗透性增加、营养差 等原因,也可造成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化疗药外渗。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年病人,穿刺局部呈弥漫性肿胀,病人常无 疼痛、胀痛主诉。1. 4 输液完毕后局部按压时间不够 化疗

5、药输注完毕后未按常规使用0. 9 %NS或5 %GS冲管,直接拔 除,按压时间不足3 min2 ,造成化疗药局部外渗。1. 5 穿刺针固定不牢固或粘贴敷料遮挡视线穿刺针固定不牢固、粘贴敷料不透明,不利于局部观察, 每次观察局部需揭开敷料,使穿刺针移位机率增加。1. 6 护士对造成化疗药外渗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牛荣虓等人2 报道3例非穿刺损伤引起的化疗药外 渗的护理,其化疗药外渗特点为外渗区域远离注射部位沿穿刺远端血管走行破溃;尽管出现药液外渗但静脉滴注 通畅,且有回血,局部无特殊表现。分析原因以往有关化疗药外渗问题,临床护士常注意观察病人穿刺点部位,而 忽略药液渗漏至其他部位的问题。2 预防措施

6、2. 1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对化疗病人的用药治疗,一定要从思想上有足够认识,并不断强化。教育护士要 谨小慎微地为化疗病人提供过硬的技术、耐心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组织新化疗药的学习 尤其对用法、毒副作用及解毒方法有所了解,直至掌握。初次使用采取2人合作,专人重点负责的方式,保证特 殊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长在巡视病人时,也要对病人特殊治疗的实施有所了解,起到督促检查作用,防患于 未然。2. 2 护士是化疗药输注的执行者,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是职责要求,也是预防化疗药外渗的有效措施。2. 2. 1除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外,应在输液前对病人作细致的评估,包括病人和陪护的交流、认知能力

7、;配合程度;全身营养状况;周围血管状况;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针的选择,等等。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认 真耐心地作好宣教指导,如示范床上活动时,穿刺部位怎样保护等具体方法并能够掌握;输液中如何配合观察局 部和有哪些不适主诉要及时反馈;输液后穿刺点按压不少于3 min等。护士之间要很好地衔接和了解病人的特 殊治疗,交叉巡视,不仅观察局部穿刺点的情况,也要注意深部组织渗漏的危险,如病人主诉局部疼痛或烧灼感, 不管局部是否肿胀,都应立即停止用药,按外渗处理2 ,此外还要沿血管走行观察和了解血管情况,有无肿胀、 疼痛表现。2. 2. 2 严格按操作常规进行化疗药静脉输注2. 2. 2. 1首先使用0.

8、9 %NS或烫程dP据5 %GS血好,才输注配制好的化疗药。化疗药结束后,再用0. 9 %NS或5 %GS冲管。目的是防止化疗药浪费和预防穿刺失败及拔除液体后按压不及时或时间短造成的化疗 药外渗。2. 2. 2. 2也可应用三通接头的方法,一端接穿刺针,一端接化疗药,一端接0. 9 %NS或5 %GS。开始用 0. 9 %NS或5 %GS排气,建立静脉通路后,确认通畅无渗出时,关闭0. 9 %NS或5 %GS,打开化疗药通路,调适 宜滴速连输30 min后,关闭化疗药通路,打开0. 9 %NS或5 %GS通路静注15 min ,然后再打开化疗药通路, 如此反复交替,最后用0. 9 %NS或5

9、%GS冲管后拔除。应用三通接头调整间断滴注化疗药,根据药物的细胞周 期特性、剂量、时效性计算滴速及间断时间,既确保了用药剂量准确,按时给药原则,还可较好的防止药液浪费, 显著的减轻了化疗药持续滴注刺激静脉给病人造成的痛苦3。2. 2. 3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除了解特殊病人限制输液部位外如乳癌术后病人禁止在 患侧上肢输液,还要了解化疗药的正确输注方法(是否需要避光、慢滴或快速滴入等)、毒副作用,掌握化疗药外 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作到一次成功,避免在1根血管上反复穿刺。尽量选择前臂或较粗大的 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肌腱韧带,一旦

10、发生药液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 处理,重者可致残4。穿刺针选择头皮套管针或套管针,避免使用头皮针。套管针材质柔软,穿刺后送入血管的 部分较头皮针相对长,活动后不易滑脱至血管外。如条件不允许,穿刺头皮针后应每1015 min巡视1次,严防 药液外渗。2. 2. 4 穿刺成功后的技巧。先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3M透明敷料贴(6 cm X7 cm)粘贴于穿刺部 位上,注意将针头外漏皮肤部分和穿刺点平整地贴于敷料下,便于观察而且固定牢固。2. 3 对于需较长时间进行化疗的病人,建议留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用于为病人 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5 ,达到保护血管,减少

11、反复的静脉穿刺,减轻痛苦,避免静脉炎发生, 避免输入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下组织坏死6 。为肿瘤及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7 。知晓PICC置管的优点,应适时地建议医生为需较长时间进行化疗的病人留置PICC。3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分析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可因护士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宣教指导欠认真、病人自身营养状况差以及意外 情况造成。作为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补救化疗药外渗、减轻病人痛苦的首要前提。发生化疗药外渗, 首先要保护病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确因工作疏忽,要敢于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如实反映情况,不失时机地在最 短时间内给病人正确、积极地对症处理。杜绝逃避责任,延误病

12、人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3. 1 不可避免的发生化疗药外渗,护士一定要做到早发现、积极对症处理。一旦发现化疗药外渗,要保持 镇静,立即停止输注,先不要拔除穿刺针,用5 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可能抽吸出刚渗出的药液,使 渗出的药液量尽量减少,而后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护士长。3. 2 根据药物性质,采取渗出部位药物封闭治疗。如为泰素外渗应用甲基强的松龙50 mg、1 %普鲁卡因5 ml封闭2 ;如为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外渗可采用等渗硫酸钠;如为长春新碱外渗可采用透明质酸酶 2 ;其他化疗药外渗可采用0.4 %普鲁卡因(2 %普鲁卡因1 ml 0. 9 %NS 4 ml配制)局部封

13、闭,既可稀释外 渗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起到止疼的作用。封闭液可根据需要配制9 。具体做法:先消毒外渗区域, 将配好的溶液沿外渗边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但要注意一个穿刺点注射完毕后将针头拔出至皮下,于皮下 变换方向再刺入局部组织内注射溶液,直至该穿刺点周围都注射过溶液为止,拔除针头,再更换位置重新刺入针 头,同法注射。目的是减少穿刺点,避免局部肿胀皮肤、渗出液多,造成感染。封闭范围要大于渗漏区,深浅最好 在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注射前抽回血。3. 3除伯类化疗药,如乐沙定禁止局部冷敷外,其余化疗药外渗可给予局部冰块冷敷1224 h ,可使血 管收缩,减少药物外渗,使某些药物局部破坏作

14、用被灭活10 。但局部用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班、苍 白及病人主诉疼痛加剧等表现,防止用冷不当发生冻伤J 金黄膏、六神丸及3. 4 外渗部位药物治疗。可外涂蜂蜜2 ;也可外涂喜疗妥g,早晚各1次,24 h后每次涂喜疗妥前配合温水局部轻擦拭, 视局部皮肤而定,增加病人的舒适感。目前,化疗药静脉治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而且化疗药种类越来越多、更新快,其毒副反应也不尽相同;加之 护理工作量重、病人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短缺等原因,都给化疗药静脉应用带来一定的危险性,为将护理意外风 险降低到最小。本文皆在提醒和指导护理同仁只有全面了解化疗药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预防输注化疗药外渗的 有效措施,并落实到实际

15、工作中,就一定能使化疗药静脉应用,安全的作用于全过程,最终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 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参考文献:1 殷少华,丁振梅.静脉化疗药局部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3 ,9 (3) :166 - 167.2 牛容虓,刘惠玲,张明珠.非穿刺损伤引起的化疗药外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1):57 -58.3 李西爱,聂秀娟.用三通接头保护化疗静脉的临床观察J .华夏医学,1999 ,12 (5) :605 - 606.4 孙燕.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7 :408.5 邓捷,徐廷惠,李成琳,等.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

16、的应用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1 ,16(9) :672.6 罗永琳,王艳,张占杰.80例携带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出院病人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5 ,19(2) :140 - 141.7 孙继红.中心静脉留置时判断是否刺入静脉内的方法研究3 .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 (1) :46.8 李毓馨.恶性肿瘤病人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 (12) :17 - 18.9 吴欣娟.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9.10Larson DL. Treatment of tisure ext ravasation by antit umour agent sJ . C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