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23408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复习讲义(三)文言文复习要点:1. 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 字音字形(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通假字)3. 默写(准确熟练,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 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5. 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 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等)幼时记趣沈复(见书七上)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_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_4.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5.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黔之驴 柳宗元(见书七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2)慭慭然,莫相知。 慭慭然: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4)断其喉

3、,尽其肉,乃去。 去: 7.翻译下列句子。(1)驴不胜怒,蹄之。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8.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9.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小石潭记柳宗元 (见书八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屿,为( ),为岩。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空格填写汉字。 11.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心乐之 _潭中鱼可百许头 _ _皆若空游无所依 _

4、 _斗折蛇行 _ _以其境过清 _ _ 不可久居 _ _乃记之而去 _ 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鸣佩环,心乐之。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按原文填空。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 、 。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 _,_ _,_ 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 _,_ _,_ _。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 _,_,_, _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 晏子使楚 (见书八上) 晏子至,楚

5、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 )(6)寡人反取病焉( )(7)缚者曷为者也( )17. 翻译下列句子。(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寡人反取病焉。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 19.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20.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

6、方面。 马说 韩愈 (见书八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23.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2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2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27.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

7、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喻指什么?28.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29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编选的笔记小说_。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30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会宾客大宴 会:_ 罔不因势象形 罔:_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见书八下)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3. 解释词语媵人持汤沃灌(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俟其欣悦 ( ) 媵人持汤沃灌(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腰白玉之环 ( )34. 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9、笔录,计日以还。3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文言文答案:2.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3.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内容1分,写出理由2分。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5.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

10、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8. 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庞然大物,9.启示:示例: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13.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5. 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18. 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19.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20.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