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23154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确保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达到既定目标,满足医院对其预期的 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水平,早期识别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规定。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 治疗技术,包括:(一)在本学科领域中尚属首创,医院拟在学科领域内开展的技 术、业务项目。(二)在学科领域内已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拟在院内范围内 开展及推广实施。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 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最终目的是将新技术、新业 务在院内全面落实。外院专家仅可介入开发

2、过程早期的传、帮、代工 作,技术业务的最终推广实施必须由本院人员完成。认真填写新技 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在完成初期的调研、评估及开发策划工作 后,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特点、复杂程度,目前在国内外 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 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根据基本情况明确划分开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期 实现的目标,应从人员的技能水平、学科建

3、设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增 长、知名度的提高等方面加以论述。6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及科室的接 口关系及配合要求予以阐明,其目的是保持新技术、新业务实施过程 中工作的有效衔接,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交流。7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 和各种支撑条件,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各阶段的职责和权限。8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知情 同意文件等。(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 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 件复印件。(四)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 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三、新

4、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一)医务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 包括: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诊疗操作常规;3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4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和药品资质证件是 否齐全。5参加成员的科室、专业、职务、职称、相关研究业绩、分工 及职责、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6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二)医务科审核符合条件的,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专题论证,通过听取汇报、讨论及对书面材料的审查最后进行表决, 超过半数以上的专家通过即视为材料合格,评审予以

5、通过。并将伦理 委员会意见、院学术委员会意见记录在新技术、新项目审批表。 对评审中专家提出的建议,科室应制定整改措施予以整改,在规定期 限内完成,并通过专家验证予以确认。医务科对所有形成文件进行汇 总,报业务院长、院长审批后即可实施。对于国家、省卫计委限制 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在列医疗技术,需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并 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后方可实施。(三)对于各科室所提出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申请,无论批 准与否,医务科均于书面答复。四、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流程(一)批准后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按计 划具体实施,医务科负责协调和保障,以确保此项目顺利开展

6、并取得 预期效果。(二)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 其委托人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意见、在征得其同意并 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三)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主管医师应当立即停止该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启动医疗技术风险处理 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科室主任立即向医务 科报告。医务科根据实际情况报告院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决定 是否启动新技术、新项目中止流程。1开展该项技术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发生变动或者主要设备、 设施及其它关键辅助支持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的;2发生与该项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的

7、;3发现该项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的;4发现该项技术存在伦理道德缺陷的。五、新技术、新项目监督管理流程(一)医务科做为主管部门,对于全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 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制定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档案,对全院开展 新技术、新项目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督促相 关科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医疗技术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二)医务科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 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定期追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其疗效、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 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 医疗技术档案,以

8、备查。(三)新技术、新项目时限周期为一年,起始时间从医院批准或 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之日起计算。每季度科室向医务科上交新技术、新项目季度工作报告表,内容 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安全性、有效性等。(四)各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周期满后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情况做出书 面汇总,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诊疗病例 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 随访情况、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医疗安全好、 有效性好,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新技

9、术、新项目将不再纳入新 技术、新项目管理,列为常规技术管理,科室可继续开展应用。国家、 省卫计委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在列医疗技术,应当自备案开 展技术之日起 2 年内,每年向备案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 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六、新技术、新项目的中止流程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 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及时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报告:(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 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七)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七、各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未在规定时间上报年度工作报 告的,视为放弃本年度新技术、新项目评奖。八、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及时制定发布临 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九、各科室严禁未经审批自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否则,将视 作违规操作,由此引起的医疗或医学伦理上的缺陷、纠纷、事故将由 当事人及其科室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