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22762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等数学研究第四章方程习题详解(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方程 习题详解1.试按函数类别,将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作进一步分类,并列出分类表。解:2.方程和在有理数集上是否同解?在实数集上呢?在复数集上呢?答:在有理数集和实数集上同解,在复数集上不同解。3.叛别下列各对方程在实数域上是否同解?为什么?(1)和;解:不同解!的解集为;而不是的解。(2)和;解:不同解!的解为;而不是的解。(3)和;解:同解!两者的解同为。(4)和;解:不同解!的解为,而不是的解。(5)和;解:同解!两者的解同为。(6)和;解:同解!两者的解同为。(7)和;解:不同解!的解为,而不是的解。(8)和;解:同解!两者的解同为。(9)和;解:同解!两者的解同为。(10)和。

2、解:不同解!的解为;而不是的解。4.在实数域上解下列方程:(1);解:去分母并整理得 ,解之得,经检验,都不是原方程的根,从而原方程无解。(2);解:去分母并整理得 ,解之得,经检验,不是原方程的根,故原方程的根只有。(3);解:去分母并整理得 ,即,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4);解:去分母并整理得,解之得,经检验,原方程的解为和。(5)解:令,则方程化为,去分母并整理得 ,解之得,从而有,即,解之得。(6)。解:令,则方程化为,解之得,从而有(1),解之得,;(2),解之得,。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解。5.解下列方程:(1);解:去分母并整理得 ,解之得,即或,经检验和均为原方程的解。(2);

3、解:原方程可化为,从而有或,对进行化简得或,从而或,经检验知原方程的解为和。(3);解: ,经验算,是原方程的根。(4)。解:令,从而原方程可变形为,或,从而有(1),解之得,;(2),解之得,。经验算,知方程的解为,。6.在实数域上解下列方程:(1);解:,解之得,经验算知原方程的根为。(2);解:,原方程无解。(3);解:,或,当时,解之得,;当时,解之得,。经检验,知是增根,而和是原方程的根。(4)。解:,解之得,此为所求。7.解下列方程:(1);解:,解之得,或,此为所求的解。(2);解:,解之得,即原方程的解为。(3);解:,是原方程的解,利用综合除法可将原方程变为,所求解为。(4)

4、解:,是原方程的解,利用综合除法可将原方程变为,所求解为,。8.作五次方程,使其各根分别为方程各根的倍。解:由得代入并化简得,此为所求的五次方程。9.作三次方程,使其各根分别为方程各根的倒数减。解:令,即,代入原方程得,去分母并整理得所求方程为 。10.设的三根为,作一方程使其根分别为,和。解:由已知有,设,从而有,从而 ,故所求方程为。11.设方程的三根为,作一方程使其根分别为,。解:由已知得, 令,则,代入原方程并化简得所求方程为 。12.设多项式能被整除,求和。解:令,展开上式右端后比较两端系数得方程组,解之得,或。13.解下列方程:(1);解:利用卡当方法求解,得,由,则,从而 ,故根

5、据,知原方程的根为 , ,。(2);解:令,即,代入原方程得,利用卡当方法求解得原方程的根为 ,。(3);解: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所求解为,。(4)。解:原方程可变形为,解之得,所求的根为,。14. 解下列倒数方程:(1);解: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则,即,解之得,或,解之得,原方程的根为,。(2);解:原方程可化为,即,即,解之得,或,解之得,从而知原方程的解为。(3);解:原方程可化为,即,即,解之得,解之得,所求根为。(4);解:原方程可化为,即,即,即或,解之得所求的解为,。(5);解:原方程可变为,即,即,即或,解之得所求解为,。(6)。解: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所求的根为,。15.已知

6、,和都是一个四次倒数方程的根,求这个四次方程。解:依题设有,将上式化简即知所求的方程为。16.解方程:(1);解:原方程可变为,从而知所求方程的解为 。(2);解:原方程可变为,从而知所求方程的解为 。(3);解:原方程可变为,解之得,所求解为。(4)。解: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所求解为。17.设是方程的一个根,求证方程的另外两个根是和。证明:由已知有且,从而知互不相等,且,从而知和是方程的另外两个根。18.解下列含有参数的方程:(1);解:显然,且,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 经验算,它们都是原方程的解。(2);解:显然,原方程化简后可变为。分别讨论如下:若,则原方程有无穷多解,它的解集为:且;

7、若,则原方程只有两个解,它们分别为:;若,则原方程只有两个解,它们分别为:;若,且,即,则原方程有三个解,它们分别为:(3);解:令,则原方程可化为,整理后得 ,即或把、的表示式代入,得,解之得,或;把、的表示式代入,得,当时,方程的解为;当时,方程的解为。由于原方程的定义域为,从而可知:当,原方程的解集为:;当时,且,原方程的解集为:;当且或时,原方程的解集为:;当且时,原方程的解仅为。(4);解:当时,方程无解;当时,原方程可化为,即 , 与原方程联立后相加,得 ,上式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当时,方程无解,即原方程无解;当且时,方程可变为。 由于,从而分别讨论如下: 当时,方程的解是,经检

8、验知的原方程的解; 当时,方程的解是,经检验知是原方程的解; 当时,方程无实数解,即此时原方程无实数解; 当时,方程的解为,经检验知它不是原方程的解,即此时原方程无解。 综合知当时,是原方程的解;当时,是原方程的解。(5)。解:当时,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当时,原方程的解为;当时,原方程的解为。19.求下列方程的整数解:(1);解:显然,是原方程的一个解,从而知所求的整数解为。(2);解:显然,是原方程的一个解,从而知所求的整数解为。(3);解:显然,是原方程的一个解,从而知所求的整数解为。(4)。解:显然,是原方程的一个解,从而知所求的整数解为。20.试将写成两个整数的和的形式,使其中一数

9、为的倍数,另一数为的倍数。解:设这两个整数为,则有,即,显然,是上面这个方程的一个解,从而知所求整数解为。21.解下列方程:(1);解:,原方程可变为,解之得,当时,有;当时,有原方程的解为。(2);解:,解之得,。 经检验知是原方程的唯一解。(3);解:方程的定义域为,从而有,即,即,即,从而有或,当时,有;当时,由于,从而知这个方程实数解。 综合知方程的解为。(4);解:,解之得,。 经检验,都是方程的解。(5);解:,知它的定义域为或,根据对数换底公式有,即,解之得,(舍去),。 经检验知是原方程的解。(6)。解:,即或。当时,有,此时方程无解;当时,有,解之得,。从而知原方程的解为。2

10、2.解下列方程:(1);解:,令,则,即,。(2);解:,即,从而有,即,此时方程组的解为,这也是原方程的解;或者,即,即即或者,从而,或者,。综合知的方程的解为或。(3);解:,从而所求为。(4);解:(5);解:,解之得,或(舍去),从而,故所求解为。(6);解:,从而,解之得,此为所求的解。(7);解:令,则,从而,从而原方程可化为 ,从而所求解为。(8)。解:设,且,且有,从而有,解之得,或.经检验,原方程只有一个根为.23.设方程恒有解,求实数的范围。 解: ,从而,其中.从而知有解的条件是,解之得,所求的范围为.24.解下列方程组:(1)解:,设代入上式,得,解之得,或。当时,有,

11、解之得,;当时,有,解之得,。综合知所求解为,。(2)解:,设,代入上式,得,解之得,(舍去),(舍去),。当时,有,解之得,;当时,有,解之得,。综合知所求解为,。(3)解:,设,代入上式,得,从而有,解之得,或,从而知,。当时,有,解之得,;当时,有,解之得,。 综合知所求解为,。(4)解:,令,代入上式,得 ,解之得,或。当时,有,此时有,从而知这时方程组无解;当时,有,解之得,。综合知所求解为。(5)解:,解之得,此为所求的解。(6)解:设,代入上式,得,设,代入上式,得,解之得,或。进而得,或。从而解之得,。(7)(8)(9)(10)25.解下列方程组:(1)解:设,则有,解之得,和

12、,当时,有解之得,;当时,有解之得,。 综合知所求解为和。(2)解:设,则有,解之得,或。当时,有,即;当时,有,即。(3)解:设,则原方程可变为,解之得,;,解之得,(与矛盾,舍去)。当时,有,即,从而,即方程组的解为。(4)解:原方程组可化为,即,解之得,此即为所求的解。26. 解下列方程组:(1)解:设,从而原方程可变为,即,解之得,或。当时,即,解之得,;当时,即,解之得,。 综合知所求解为和。(2)解:,解之得,和,此即为所求解。(3)解:设,从而原方程组可变为解得,或。当时,即,即,从而有解之得,;当时,即,即,从而有解之得,。 综合知所求解为和。(4)解:设,则原方程组可变为解之得,或。当时,原方程的解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