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2272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犯罪心理主体因素分析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 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 见多识广, 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也呈上升态势。其犯罪 多表现为突发性、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 暴力化和低龄化等。 青少年犯罪日益多样化, 严重化对社会和家庭产造成了的危害也越来越 大,对于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犯罪的增多, 无疑敲响了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警 钟!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 对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 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按

2、心理学划分的年龄阶段,青少年时期是指:少年期(11、12 岁至 14、15 岁)、青年初期( 14、15 岁至 17、 18 岁)和青年晚期( 17、18 岁至 25 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随着青少年时期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发展, 在认知方面, 少年期, 抽 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了青年初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确的 发展,到了晚期理性逻辑思维形成、发展。在情感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益,形式多种 多样,青年初期情感表现强烈,容易冲动,晚期时情绪具有延续性,出现了心境。在个性方 面,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增强,道德意识,日益发展,同时世界观初步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原

3、因是客观因素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 其中主体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有 着密切联系。而主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一生物学因素 综合前段所述,可以得知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身心发展成熟程度不同,社会经历各异, 对犯罪行为的发生以及对犯罪种类和作案手段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末满 14 岁,因受父母 保护多,独立行为少,故违法行为也少。 15至 25岁这一年龄段,是犯罪高发年龄段,其原 因是这一阶段体力旺盛、行为冲动、情绪不稳、自控力弱、性欲强烈,而认识能力不全面, 进行自我调节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意志等心理因素发展还不成熟, 这个时期若教育引导不当, 则很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犯

4、罪类型和犯罪手段也有明显的特点, 多采用暴 力手段进行盗窃、抢劫、伤害、强奸以及杀人等犯罪。特别应当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近年来 在青少年犯罪类型中, 毒品案件呈发展趋势, 这也是与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 这个年 龄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 且自制力差, 加之贩毒分子的引诱, 很容易走上吸毒、 贩毒的道路。 由于吸毒耗资巨大, 青少年一旦吸食上毒品后,无经济来源则可能引发盗窃、抢劫、杀人等 犯罪的发生;女青年一旦吸毒后,则多采取卖淫、诈骗等犯罪来获取毒资。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青少年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 如个性倾向、 性格 结构中的不良因素等,又吸收了主体外的不良因素,从而内

5、化为犯罪心理。(1)、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 为模式上。 如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人需要, 个人需要脱离客观实际无限制地膨胀, 追求高档 消费, 追求“性自由”, 损人利己的动机、不当的兴趣爱好, 缺乏正确的理想以及错误的信 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2)、性格结构因素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它包括: 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性格特征,如对社会持敌视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对他人冷酷无情,狡猾虚伪, 野蛮粗暴以及自卑虚荣, 狂妄自大, 好逸恶劳,浪费奢侈等性格特征, 都容

6、易在其他不良因 素作用下形成犯罪心理; 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指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调节自已行为方式的性 格特征,有些不良的意志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如盲目性、冲动性、放纵、依赖性、任性、顽固性、冒险性以及意志薄弱、自我控制力差等,具有以上这些意志特征的主体,很 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经不起诱惑或不能克制自已的冲动等而形成犯罪心理;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如强烈的愤怒情绪、起伏波动的不稳定情绪、严重对立的敌对情绪、长期萎靡不振消沉悲观情绪等, 都极易转化为犯罪心理; 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主要表现在认识 方面, 如思维偏激极端, 是非善恶分辩力差、 道德评价水平低等, 这些因素与犯罪心理的

7、形 成有密切关系。三行为因素行为因素是指青少年经常参加错误内容的活动或长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等, 潜移默化地 对青少年的心理结构产生影响, 同时, 这些行为因素又可作用于心理结构, 使不良的心理得 到强化和巩固。(1)、参加错误内容的活动。如经常参加赌博、经常看色情淫秽的书刊和影视作品等, 这些行为对青少年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正常的心理结构慢慢演变为犯罪心理。( 2)、养成有害的行为习惯。 多次反复的行为可成为习惯而被巩固下来, 如青少年的说 谎欺骗、爱占便宜欺凌弱小、 报复心理、 自由散漫好逸恶劳等, 如果多次重复又得不到制止, 就会形成恶习,一旦形成习惯,则心理结构表明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8、( 3)、模仿学习不良模式。青少年由于辩别能力差,抵抗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弱,而又好奇心强,喜欢学习模仿名人、明星,尤其是当今某些宣传、影视作品里面不好、甚至是错 误的内容,如描写早恋、第三者插足、黑社会人物形象、暴力、抽烟、甚至吸毒等,这些都 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这将给青少年个性心理增添消极成分, 对已有不良心理的青少年来 讲,则可以直接诱发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不是一事一时而成的, 而是各程不良因素较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是主体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 因素反复斗争的结果, 是主体从正常心理向不良心理、 犯罪心理演变的结果, 也是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为此, 我们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在为他们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意他 们的心理建设!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