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22707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深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X针法毫针一、进针1、单手进针法 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3其它进针法:舒X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外表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2斜刺:针身与皮肤外表呈45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

2、深刺的腧穴。3横刺:针身与皮肤外表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与重要脏器为原如此。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与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三、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盘旋转捻动,反复屡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3、治神与得气1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

3、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4、留针与出针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X针法电针一、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一样。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l-3对穴位(即是用l-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如此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承受。电针的选穴,既可按经络选穴,又可

4、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与肌肉神经运动点。例如,1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2上肢部:颈夹脊6-7,天鼎臂丛;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3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4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八髎骶神经。二、穴位的配对一般根据受损部位的神经支配。例如,1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阳白,颧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2上肢瘫痪,以天鼎或缺盆为主穴,三角肌配肩髎或臑上,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头肌配天府一;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3下肢瘫痪,股前部以

5、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部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在针刺主穴和配穴时,最好针感能达到疾病部位后,再接通电针器。三、操作方法:1、电针的用针除用不锈钢外,也可用银特制。一般选用26-28号粗细的毫针。2、使用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3、把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通电和断电时应注意要逐渐加大或减小电流强度,以免给病员造成突然的刺激。4、针刺穴位有了治疗所需的得气感应后(神志失常、知觉麻木、小儿患者例外),将输出电位器

6、调至0度,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接两支针柄),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长时间。如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 l-2分钟后再行通电。如果病情只需用一个穴位,可把一根导线接在针柄上,另一根导线接在一块约25厘米大小的薄铝板上,外包几层湿纱布,平放在离针稍远的皮肤上,用带子固定。这样,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很明显,作用较集中,而铝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四、适应X围电针的适应证根本和毫针刺法一样,故其治疗X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症,痹症,痿症,心、胃、肠、胆、膀胱

7、、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五、须知事项1.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器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2.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故须事先告诉病员,让其思想上有所准备,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电针刺激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弯针、断针等异常现象。3.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在应用电针时应严加注意,防止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作强电刺激,以免发生意外。4.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一侧感觉过强,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

8、。对换后,如果原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如此这种现象是由于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所致。如果无变化,这说明是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5.曾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外表往往因氧化而导电不良,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能也不好。这类毫针最好不用,如使用须将输出电极夹在针体上。6. 在使用电针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器的输出局部发生故障或导线根部有断损,应修理后再用。7. 毫针经屡次使用后,针身容易产生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X针法皮肤针一、器具药物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与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

9、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二、操作方法1、循经叩刺指循着经脉进展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X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们、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2、穴位叩刺指在穴位上进展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3、局部叩刺指在患部进展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与顽癣等。可在局部进展围

10、刺或散刺。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与皮肤外表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三、刺激强度与疗程1、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出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以与病属虚证、久病者。2、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赤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以与病属实证、新病者。3、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与一般患者。四、适应X围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咳嗽、慢性肠

11、胃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五、须知事项1、针具要经常检察,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滚刺筒转动是否灵活。如有针尖钩毛、生锈等要与时修理或调换。针具要经常浸泡在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内。有条件的,应使用一次性灭菌针具。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痛苦。3、叩刺的部位也应严格消毒。局部如果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4、叩刺局部和穴位,假设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展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X针法水针一、用具与常用药液: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与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12、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与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穴位选择: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如此进展辨证选穴。 2、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

13、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响点进展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展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响物,以与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俞穴,四肢部如此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与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响者,注入反响点往往效果较好,反响不明显者,也可取有关俞、募、郄穴进展治疗。 3、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附近。4、耳穴根据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查方法选取有关穴位。三、操作方法: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与用

14、药量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与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

15、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与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与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与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4、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响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展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四、须知事项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响。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