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224401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

2、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

3、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

4、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 (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1)甲文中

5、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什么?(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什么?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乙文译文】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四:“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6、:“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注释】 飙:暴风。

7、这里指迅速。 盬(g):吸欲。1 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1) 公将鼓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2)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3.甲文中吾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有利时机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4 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5 甲、乙两文提示了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 【乙文译文】(我)曾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作网,蛛网离地约二三尺上下,有一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蜘蛛,它的力量却够不到蜘蛛;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

8、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大蛇;蛇大怒,又抬起头来想吞蜘蛛,蜘蛛引丝迅速回到网中,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去,蜘蛛又赶忙悬丝而下,蛇又抬起头待机吞吃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精力疲惫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乘其不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吱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蜘蛛于是吸饮其脑,吃饱肚子才离去。 (四)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9、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注释】陵:山头。向:仰攻。匪:高地。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从:追逐。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遏:阻击。囤师:包围敌方部队。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迫: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 (3)既克 (4)望其旗靡2 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

10、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4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 “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5 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6 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

11、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最基本的法则。 (五)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肾,此治变

12、者也。 (选自孙子-军争篇)【注释】夺气:挫伤士气。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夺心:动摇决心。心,指决心。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锐,旺盛。 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治,掌握。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治,治理、有序。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哗,喧哗,指躁动不安。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心,

13、指心理。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力,指战斗力 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堂堂,壮大的样子。阵,阵容。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驰 (2)望其旗靡 靡 (3)三军可夺气 气 (4)朝气锐 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