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22283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内科学的范围很广,与许多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学好内科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因而内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各科的重要基础。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制订的,供临床医学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用。五年制医学类其他专业,也可根据各专业教学时数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内科学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进行中西医结合。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采用启发式的

2、教学方法,鼓励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密观察的良好医疗作风与医德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分配】章 节内 容讲 授见 习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249第一章总论11、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2、以肺感染、肺结核为主。3、以肺癌、胸腔积液、气胸为主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第四章支气管哮喘3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第七章肺结核2.5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第九章间质性肺疾病1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1.5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3第十二章胸膜疾病2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2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2412第一章总论0.50

3、第二章心力衰竭33第三章心律失常4.53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3第五章高血压33第六章心肌疾病20第八章心脏瓣膜病2.50第九章心包疾病10第十章感染性心膜炎1.50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10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1812第一章总论10第二章胃食管返流病10第四章胃炎0.50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3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10第八章炎症性肠病20第十章功能性胃肠病10第十一章慢性腹泻和便秘10第十五章肝硬化23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10第十七章肝性脑病20第十八章胰腺炎23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1.53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123第一章总论13第二章肾小球疾病概述2第三章肾小球肾炎

4、1第四章肾病综合征2第八章尿路感染1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2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3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153第一章总论10第二章贫血概述10第三章缺铁性贫血10第四章巨幼细胞贫血10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10第六章溶血性贫血10第七章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10第八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第九章白血病33第十章淋巴瘤10第十一章浆细胞病0.50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0.50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10第十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0.50第十九章输血和输血反应0.50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96第一章总论10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2第十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2第二十一章糖尿病32第八篇风湿性疾病63第一章总

5、论13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2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2第五章脊柱关节病1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0第一章总论0.50第二章中毒2.50总计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二、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内容】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 国内死因调查结果。2、 发病率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3、 结合学过的知识启发式讲解呼吸系统结构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及延误诊断的原因。二、启发式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1、 病史2、 症状3、 体征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内容】呼吸系

6、统疾病现状与展望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法。二、熟悉本病定义、病因及危害性。【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内容】一、概述1、定义。2、危害性:患病率高,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综合因素参与:吸烟、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感染因素、其他因素。三、病理:气道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四、临床表现:(启发式教育为主)1、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症状的特点。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合并喘息时可听

7、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X线检查:肺纹理粗、多、乱。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流速容量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减低。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WBC, N。4、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有助于诊断及治疗。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要求掌握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强调要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才可作出诊断。2、鉴别诊断,包括(1)咳嗽变异性哮喘;(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3)肺结核;(4)肺癌;(5)肺纤维化;(6)支气管扩张。七、治疗:指出不同病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1、急性发作期(1) 以控制感染为主: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选用

8、抗生素。(2) 祛痰、镇咳;以祛痰为主,避免使用强力镇咳剂。(3) 平喘:有气喘的慢支患者。2、缓解期治疗: 戒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复发 。如应用卡介苗素、疫苗、胸腺肽等。八、预后: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心病。【教学方法】结合慢支病因、发病原理的示意图启发式讲授。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二、掌握COPD临床表现、病程分期、辅助检查、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与预防 。【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内容】一、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念。二、病因和发病机

9、理:病因同慢支,强调发病机理与气道慢性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及其它机制有关。三、病理:为慢支、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四、病理生理:COPD特征性的病理生理变化是持续气流受限致肺通气功能障碍。五、临床表现(启发式教育)1、症状:慢性咳嗽和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 2、体征:早期无特殊体征。桶状胸体征(望、触、叩、听的特征)。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TCL,FRC,RC,VC等,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 2、胸部X线检查:肋间隙增宽、后肋呈水平状 、膈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心脏呈垂直位。 3、其

10、他: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液和痰液检查。七、分级:COPD严重程度分级:症状评估、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风险评估。八、诊断 1、诊断:根据高危因素史、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及肺功能的检查确定诊断。2、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症状评估2、肺功能评估3、急性加重风险评估)2、鉴别诊断: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冠心病、高心病、其它肺气肿等。九、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等。十、治疗1、稳定期治疗(1) 教育。(2) 支气管舒张药(2受体激动剂,抗担碱能药,茶碱类)。(3) 糖皮质激素。(4)祛痰药。(5) 长期家庭氧疗。2、急性加重期治疗(1)确定原因、评估程度决定

11、门诊或住院治疗。(2) 支气管舒张药。(3) 低流量吸氧。(4)抗生素。(5) 糖皮质激素。(6) 祛痰剂。【教学方法】1、 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示意图和分型图表讲解。2、 病例示教(包括观看X线胸片等幻灯片)。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掌握1、本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2、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与管理 。2、掌握慢性哮喘的治疗方法和教育管理。二、熟悉本病的并发症。三、熟悉本病的病理。【讲授时数】3 学时【讲授内容】一、概述:定义、流行病学(常见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呈增高趋势)。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2

12、、发病机制: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 。三、病理:支气管平滑肌肥厚、粘膜水肿、上皮脱落、基膜增厚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四、临床表现1、症状1)、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2)、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用平喘药后缓解。 3、体征:发作时双肺哮鸣音。严重时可表现为沉默肺。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 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2、肺功能检查(FFV1、PEFR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PEF及其变异率测定。3、血气分析。4、胸部X线(用于鉴别诊断及并发症的诊断)。5、特异性变应原检测(体内、体外试验)。六、诊断 (一)诊断标准1、典型临床表现 。2、发作时典

13、型体征。3、经平喘药物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5、不典型病例需借助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昼夜PEF变异率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二) 哮喘的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1、急性发作期 :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4级、2、非急性发作期:即慢性持续期。目前应用最广泛评估方法为哮喘控制水平,包括目前临床控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临床控制分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七、鉴别诊断:1、左心衰竭。2、COPD。3、上气道阻塞。4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七、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八、治疗(一)、脱离变应原。(二)药物治疗:1、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1)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 。强调吸入途径给药优点,特别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必要。(2)2 受体激动剂(SABA与LABA)(3)白三烯调节剂(4)茶碱类药物:注意茶碱的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5)抗胆碱药:(SAMA与LAMA)(6)抗IgE抗体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