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219734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母种培养基配制 (4 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固化培养基的配制,学会棉塞的制作方法。分析有天然原料与无天然原料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的不同。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备马铃薯滤液;融化琼脂;培养基的分装;棉塞的制作。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 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麸皮、琼脂、水。四、实验方法1、配方( PDA ):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1520g,自来水 1000ml,pH 自然。2、制作方法1)制滤液:马

2、铃薯去皮和芽眼, 切成 0.5mm 粗的长条,称取 200g 放入锅中,加水 1000ml,将其煮沸后再文火煮20min。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用水定容至1000ml。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不足水量)。3)分装: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的不脱脂棉花为宜。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花, 将其卷成棉塞,最好外包一层纱布。将棉塞塞入试管口。棉塞长度约67cm,塞入试管

3、 2/3。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布无皱折,松紧适宜等。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 或 9 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培养基配制过程,并回答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实验二母种的转管与组织分离(2 学时)一、实验目的清楚无菌操作要点,熟练操作母种转管、组织分离技术。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接种环境的处理;母种的转管;组织分离。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75%酒精、标签纸等;空白斜面培养基、平菇母种、平菇子实体等。四、实验方法1

4、、接种环境的处理超净工作台的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后放置接种所需物品,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 20min 后使用。2、母种的转管1)手及菌种管的消毒用肥皂洗手, 再用 75%酒精棉球擦手和菌种管表面, 在酒精灯焰上略烧试管外的棉塞后,立即将菌种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内。2)转管酒精棉球擦拭接种环。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两支试管口对齐于火焰上方。右手持接种环,并将其在灯焰上干热灭菌,用小指及无名指拔掉棉塞,使棉塞底部朝外。接种环冷却后伸入菌种管内取略豆粒大带有培养基的菌种块,迅速移人斜面培养基的中部,菌丝朝上。然后,将棉塞在火焰上烧一下,立即塞入试管口,旋紧棉塞。接种环不要触碰管口及管壁。接种

5、后的试管应立即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及接种日期,再进行适温培养。3、组织分离法此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丝萌发快,分离所得的菌种在培养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性状。1)种菇消毒在接种箱内,用镊子夹着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菇体。2)取接组织将菇体撕开,用无菌尖头镊在柄盖交界处取绿豆粒大组织,放入斜面培养基上。迅速塞上棉塞。4、母种的培养将斜面朝下斜置叠放于瓷盘中,放于培养箱中适温培养。23 天后每天都要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挑拣污染试管(出现粘膜或杂色)。5、注意事项1)分离的母种一定纯化后再做出菇试验。2)纯化菌丝长至斜面1/2 时,挑尖丝转管,培养成再生母种。出菇

6、试验将再生母种扩成原种、栽培种,使其出菇。看产量、质量、形态、长势、抗性如何,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3)控制菌龄菌丝即将长满斜面(一般710 天)终止培养。分别用于菌种保藏或繁衍原种。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转管接种和组织分离过程,分析接种成败的原因。实验三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制备(4 学时)一、实验目的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培养料的配制;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高压灭菌锅、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材料木屑、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四、实验方法1、配方与培养料配制1)颗粒培养基(麦

7、粒、玉米粒等)配方:粮食粒 98.5%,石膏粉 1%,碳酸钙 0.5%。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2)棉籽壳麦麸培养基配方:木屑 87%,麦麸 10%,白糖 1%,石灰 1%,过磷酸钙 1%。配制:将木屑、麦麸、石灰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 。2、分装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或其他大口瓶) ,装量约占瓶高的 1/2(非颗粒培养基可装至瓶肩,用锥形棒打一料孔),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栽

8、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要求装地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3、培养基的灭菌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 152kpa 压力( 1.5kg/cm2)、温度约 128.1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若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 左右,闷 1 天或 1 晚。五、实验报告要求: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分析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不同的原因。实验四原种与栽培种的接种与培养(2 学时)一

9、、实验目的能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原种的接种;栽培种的接种。接种环境的处理;母种的转管;组织分离。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消毒药品等;高压灭菌后的菌袋。四、实验方法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1、接种: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30,进行抢温接种。1)接原种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连同培养基) ,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1 支母种约接 58 瓶原种)。斜面尖端及原来的母种块勿接入。2)接栽培种用大镊子

10、、接种铲或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若两端扎活结的菌种袋,每端都要接入原种) 。1 瓶原种约接 60 瓶或 25 袋栽培种。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堵棉塞或用线绳扎袋口。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2、培养1)接种后,将种瓶(袋)置于适温下培养。菌种瓶初放时,应直立于床架上,当菌丝吃料后,再将其横放。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隔45 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2)常检查: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3)逐渐降温: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 时,降温 23,以免料温升高,并有壮丝作用。4)注意菌龄:原种约3040 天、栽培种约 2

11、030 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 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实验五平菇代料栽培管理技术(8 学时)一、实验目的能制作优质发酵料,快速正确的进行袋栽。正确处理发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作发酵料;袋栽;排袋发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管理。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聚乙烯栽培袋、线绳、铁锨、水桶、大盆、脸盆、喷雾器、大镊子等;木屑、石灰粉、过磷酸钙、栽培种、高锰酸钾等。四、实验方法1、发酵料的制作1)培养料配方,木屑96%,石灰 2%,过磷酸钙 1%,石膏 1%。2)拌料提前一天将木屑摊薄、撒石灰粉、洒水预湿。然

12、后拌入石灰及石膏粉,过磷酸钙溶解少量水后拌入。最后加清水将培养料拌到含水量(挤出12 滴水),调 pH8.09.0。3)发酵建长形堆,纵横打料孔,顶部盖草被,四周围薄膜。料温升至65时保持一天翻堆,共翻 23 次堆。气温高时可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喷0.1%多菌灵。发好的料呈咖啡色、有香味、pH7.07.5、含水量以指缝泌水而不下滴为宜。2、装袋用宽 252850cm 聚乙烯袋,事先扎 3 道微孔线(中间及距两端 67cm 处各一道线) 一端扎活结,层播法装袋(微孔线处放菌种) ,上端再扎活结。两端用种量各占总用种量的 2/5,中层 1/5,多撒于四周。菌袋要装得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3、排袋

13、发菌根据气温决定菌袋放置的场所及袋层高度。管理要点是:防杂菌、害虫,料温2025,光线暗,空气新( 1 周后逐渐加强通风),空气湿度 60%70%。710 天倒换一次菌袋位置。直至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吃透培养料。4、分化:加大温差( 810)、提高空气湿度( 80%85%)、加强通气及光照条件。5、育菇:现原基时解口或划口,保持光照及85%90%空气湿度,随菇体的长大加强通气条件,直至菌盖边缘变薄时成丛扭收或割收。喷水时,勿强水喷、硬风吹;勿喷珊瑚期以前的菇;勿喷后闷湿。通风时,勿通对流风与干热风,有风天气开背风窗。6、主要病虫害的诊断1)外观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霉、毛霉、青霉、木霉、曲霉、链孢霉等竞争性杂菌的危害症状。2)外观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菇蚊、 、菇蝇、螨虫、线虫等害虫的危害症状。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各期的生长情况,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回答培养料在发酵中出现变黑、发粘、发臭现象是哪些原因导致的?主要虫害有哪些?实验六菌种复壮 (4 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淘汰衰退菌丝的复壮法,能用数据证明菌种复壮前后的区别。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备菌丝悬浮液;制平板;培养;转管。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锅、接种环、精精灯、火柴、干燥器、注射器或吸管试管、棉塞、装100ml 水的三角瓶(有玻璃珠) 、装 90ml 水的试剂瓶等;母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