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21910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程材料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2.零维材料:是指亚微米级和纳米级(1100nm)的金属或陶瓷粉末材料,如原子团簇和纳米微粒材料; 一维材料:线性纤维材料,如光导纤维; 二维材料:就是二维薄膜状材料,如金刚石薄膜、高分子分离膜; 三维材料:常见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三位材料,如一般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3.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就是在服役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耐蚀性、耐热性等化学性能,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性能; 工程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4.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主要是金属

2、键,其特点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陶瓷材料中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离子键,离子键赋予陶瓷材料相当高的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共价键、氢键和分子键,其中,组成分子的结合键是共价键和氢键,而分子间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斯键。尽管范德瓦尔斯键较弱,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很大,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较大,这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半导体材料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中,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则具有高度的方向性。5.晶胞:是指从晶格中取出的具有整个晶体全部几何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在三维空间中,用晶胞的三条棱边长a、b、c(晶格常数)和三条棱边的夹角、这六个参数来描述

3、晶胞的几何形状和大小。6.晶体结构主要分为7个晶系、14种晶格; 晶格类型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举例体心立方2868%-Fe,Cr,V面心立方41274%-Fe,Al,Cu,Ni,Pb密排六方61274%Mg,Zn7.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8.实际晶体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其中体缺陷有气孔、裂纹、杂质和其他相。9.实际金属结晶温度Tn总要偏低理论结晶温度T0一定的温度,结晶方可进行,该温差T=T0Tn即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形核速度越快,形成的晶粒就越细。10.通

4、过向液态金属中添加某些符合非自发成核条件的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作为变质剂来细化晶粒,就叫变质处理;如钢水中常添加Ti、V、Al等来细化晶粒。11.加工硬化是指随着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也即形变强化; 加工硬化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并使金属在冷加工中均匀变形;但金属强度的提高往往给进一步的冷加工带来困难,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增加了成本。12.金属学以再结晶温度区分冷加工和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是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即热加工;热

5、加工可以使金属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焊合,使金属更加致密,减轻偏析,改善杂质分布,明显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13.再结晶是指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加工硬化现象逐渐消除的阶段;再结晶的晶粒度受加热温度和变形度的影响。14.相:是指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由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合金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合金状态随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固溶体:是指在固态下,合金组元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俩组元组成合金时,产生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固相。15.固溶强化:是指固溶体的晶格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塑性

6、和韧性略有下降,强度和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增加而略有提高的现象; 弥散强化:是指以固溶体为主的合金辅以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以提高合金整体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强化方式。16.匀晶反应:是指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随温度的变化,形成成分均匀的液相、固相或满足杠杆定律的中间相的固溶体的反应; 共晶反应:是指由一种液态在恒温下同时结晶析出两种固相的反应; 包晶反应:是指在结晶过程先析出相进行到一定温度后,新产生的固相大多包围在已有的固相周围生成的的反应; 共析反应: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另外两种固相的反应。17.铁素体(F):碳溶于-Fe中形成的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

7、溶体;金相在显微镜下为多边形晶粒;铁素体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好,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770以下有磁性; 奥氏体(A):碳溶于-Fe中形成的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显微镜下为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奥氏体强度和硬度不高,塑性好,容易压力加工,没有磁性; 渗碳体(Fe3C):含碳量为6.69%的复杂铁碳间隙化合物;渗碳体硬度很高、强度极低、脆性非常大; 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珠光体强度较高,韧性和塑性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 莱氏体(Ld):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莱氏体中渗碳体较多,脆性大、硬度高、塑性很差。18.包晶反应:1495时发生,有-Fe(C=0.10%)、-Fe(

8、C=0.17%或0.18%,图中J点)、液相(C=0.53%或0.51%,图中B点)三相共存;-Fe(固体)+L(液体)=-Fe(固体) 共晶反应:1148时发生,有A(C=2.11%)、Fe3C(C=6.69%)、液相L(C=4.3%)三相共存;LdAe+Fe3Cf(恒温1148) 共析反应:727时发生,有A(C=0.77%)、F(C=0.0218%)、Fe3C(C=6.69%)三相共存;AsFp+Fe3Ck(恒温727)19.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02%2.11%的铁碳合金;生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铸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其中碳多以石墨形式存在。20.刚的热处理:

9、就是将固态金属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到既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在以一定的降温速度冷却的工艺方法; 基本类型及其目的:退火、正火:消除内应力,改善组织,提高性能,为下道工序做准备;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以提高刚的强度和硬度;回火:稳定组织,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调整淬火工件的硬度。21.铁碳合金相图如右: C:共晶点 S:共析点 E:碳在-Fe中溶解度最大的点 P:碳在铁素体中溶解度最大的点 N:-Fe与-Fe的同素异构转变点 G:-Fe与-Fe的同素异构转变点 SE线:奥氏体对碳的溶解度曲线 PSK线:共析线,冷却到该线温度是开始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 GS线:铁素体开始析出线 PQ线:铁素体

10、析出渗碳体的开始线22.Fe-Fe3C加热时相应相点变化如右图: 完全退火:图中Ac3以上30左右;原理是通过完全重结晶获得细化晶粒,并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应力; 等温退火:图中Ac3以上;原理是加热保温后很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温度,保持等温以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 球化退火:图中Ac1以上30左右;原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600后出炉冷却,是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 去应力退火:图中低于Ac1处500-650;原理是使钢发生应力松弛,部分弹性变形变为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 扩散退火:图中Ac3以上200;原理是通过长时间保温,使碳和合金元素充分扩散,消除偏析,减少

11、组织成分的不均匀; 正火:图中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或Accm以上30-50(过共析钢);原理是通过得到索氏体组织改善钢的组织结构性能。23.如右图,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图中实线)和连续转变曲线(图中虚线)及转变产物;24.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在钢件表面得到马氏体组织;常用方法: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25.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渗碳、氮化、碳氮共渗及多元共渗、渗铬、渗硼等。26.非碳化物元素有Si、Ni、Cu、Al、Co,它们可以增大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加快奥氏体的形成;27.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都显著阻止晶粒长大,对合金起到细化晶粒作用。28.中等碳化物形

12、成元素W、Mo、Cr具有中等阻止晶粒长大作用。29.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Fe少部分溶于渗碳体中,大部分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30.渗碳体、合金渗碳体、合金碳化物、特殊碳化物 稳定性和硬度依次增高。31.合金元素Si、Mn对铁素体固溶强化效果最为显著;合金元素Ni可以减少钢的冷脆性,并增加塑性和韧性。32.奥氏体稳定化元素有Mn、Ni、Co、C、N、Cu,其中Ni、Mn被称为完全扩大相区元素。33.铁素体稳定化元素有Cr、Mo、V、W、Ti、Si、Al、B、Nb,其中Cr、Ti、Si被称为完全封闭相区元素。34.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可借助Schaeffler图来近似判别钢的组织类别,可以根据镍当量和

13、铬当量质量分数来查图得出,其中镍当量计算来源于元素Ni、C、N、Mn和Cu的贡献,铬当量计算来源于元素Cr、Si、Mo、Nb和Ti的贡献。35.除Co外,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会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提高了钢的淬透性。36.除Co、Si、Al之外,大多数合金元素会降低Ms和Mf点,使钢中残余奥氏体增加,从而降低了钢的硬度、抗疲劳性和耐磨性。解决的方法是冷处理或多次回火。37.合金元素会提高回火稳定性,即在同一温度下回火,合金钢的硬度和强度比碳钢高。合金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容易出现高温回火脆性,可以通过回火快速冷却或加入元素W、Mo避免或消除这类脆性。38.钢中的杂质主要有Mn、

14、Si、S、P,其中杂质S使钢材产生热脆,杂质 P使钢材产生冷脆。39.碳钢的分类表、40.合金钢的分类表碳钢分类方法类别合金钢的分类方法类别含碳量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合金元素含量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钢的质量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碳素钢刚的主要合金元素铬钢、铬锰钢、锰钢、硅锰刚、硅钢刚的用途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钢的用途结构钢、工具钢、特俗性能刚冶炼方法平炉钢、转炉钢刚的组织珠光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铁素体刚、莱氏体刚41.硬度值类:布氏硬度(HBS、HBW)、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42.弹性模量: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与

15、应变呈线性关系,即,上式称为虎克定律,式中E被称为弹性模量。材料处于弹必状态下,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这部分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呈直线,E是曲线的斜率。E值反映材料的刚度,E值越大,则刚度越高,即在一定应力下所产生的弹性应变越小。43.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18以上的Cr、9以上的Ni的作用是什么?加Ti的作用是什么,除了加Ti,我们还有别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目的吗? 答:加Cr的作用是提高钢基体的电极电位,减小合金腐蚀率;Ni和Cr同时加入作为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化元素,使不锈钢既耐氧化性腐蚀,也对不太强的还原性介质具有一定耐蚀性。Ni还可使不锈钢获得具有优良冷热加工性能、可焊性的奥氏体组织;加Ti的作用是优先与碳形成TiC等稳定化合物,取代了Cr的碳化物,从而避免了晶界Cr的碳化物形成带来的Cr的贫化,有效地提高了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