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2116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5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九龙坡区XXX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一、组织实施(一)各学校、托幼机构要有一位校级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晨(午)检工作,并指定校医、卫生保健人员作为本单位晨(午)检的技术负责人,具体职责为:晨(午)检的技术指导、相关表格填写、疫情报告工作,追踪学生和教职工因病缺课、缺勤情况,晨(午)检情况的复核、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时全面掌握学校传染病发生情况。(二)中小学校的晨(午)检工作由每班班主任负责,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工作由保健人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完成,高校晨(午)检工作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二、晨(午)检流程 (一)日常性晨(午)

2、检 在当地未发生特定传染病流行、暴发或者未接获有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时,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进行日常性晨(午)检。 1.中小学校的学生可采用集体询问的方式进行晨(午)检。在晨(午)课前由班主任负责询问、观察本班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身体有异常症状(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等)者领其去校医务室由校医、保健教师进行详细检查后督促其去医院诊治。 2.幼托机构采用入园前晨检和入园后巡检两种方式。入园前晨检:在校门口设检查台,由保健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逐个晨检,查看有无异常症状。入园后巡检:由保健员负责巡查和午检。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高校可由学生根据传染病的

3、相关症状,开展自我监测,自行检查和报告,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健康信息,并向学校卫生机构报告。 4.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和报告。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电话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于当日报告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对追踪情况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晨(午)检登记表上,详见附件1、附件2-1、附件2-2。 (二)特定晨(午)检 在接到卫生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晨(午)检工作。 1.所有入校(园)的学生(儿童)和教职员工均应接受晨(午)检,包括询问、观察和体检。 2.晨

4、(午)检工作由校方分管领导、校医(保健老师)、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共同负责完成。 3.发病班级的晨(午)检工作不得在教室内进行,可选择在专用教室、学校、托幼机构操场或廊下等适宜场所进行。4.晨(午)检工作可通知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在家先行询问、检查体征和测量体温并把记录单由学生带到学校、托幼机构后交给班主任或负责老师。三、晨(午)检内容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晨(午)检时相关责任人应认真、细心,仔细排查相关传染病。在进行特定晨(午)检时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对特定传染病症状的晨(午)检。具体内容为“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测六追踪”。 (一)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

5、精神状态,发现学生面色异常、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通知校医保健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 (二)二听:听学生和(或)家长的描述; (三)三问:每天了解学生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等异常症状或体征、家中有无成员出现类似症状; (四)四查: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易高发,晨(午)检要重点检查学生是否有发热(传染病普遍症状),是否出现脸、胸、背等部位疱疹(水痘症状),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腮腺炎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

6、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流感)。体温测量和皮疹检测方法见附件1。 (五)五测:特定情况下,需要对体温进行仪器测量。首先,教师本人要进行体温测试,并有体温记录。然后,在适当场所(校园宽阔地带)指定专人用红外测温仪对到校学生逐个进行初测,随到随测。发现体温异常者,带入隔离场所,由专人用玻璃体温计对该生作体温进一步测试,无异常方可进入教室。对进入隔离场所的学生要安排专人管理,学生之间要保持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米以上距离,让学生佩戴口罩(由学校提供),教师要做好自我保护。 (六)六追踪:对缺勤的教职员工由学校负责登记和追踪调查。对缺课的学生,班主任要了解情况并登记

7、。校医保健教师对可能患传染病的学生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四、异常情况处理 (一)疑似传染病的学生,由学校立即通知家长,由家长带其学生去医院进一步诊治,如排除传染性疾病,凭医院的证明可继续上课或回家休息;如不能排除传染性疾病,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关的隔离治疗措施。大中院校学生可自行前往医院就诊。 (二)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家长应及时告知学校,必须在隔离期限满后(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见附件5),凭医院的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五、晨(午)检情况报告和登记 (一)学生的晨(午)检情况:中小学由班主任负责登记每日晨(午)检的结果(填写附表1);托幼机构由保健老师填写附件2-1,

8、班主任填写附件2-2,并于当日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二)学校晨(午)检情况的统计和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收集全校各班级每日晨(午)检情况,并做好统计工作(附件3)。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散发疫情时,向所在社区医疗机构报告;发现聚集或暴发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或辖区医疗机构;在出现特定情况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三)学校要及时将社区医疗机构反馈的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或托幼儿童信息纳入附件3统计报告。 六、责任 各个学校要明确各自职责,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未认真履职、造成学校传

9、染病爆发流行的,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追究责任。 附件:1.重庆市_学校_班级晨(午)检登记表 2-1.重庆市_幼儿园晨(午)检登记表 2-2. 重庆市_幼儿园_班级因病缺课登记表 3. 重庆市_学校(托幼机构)因病缺课及疫情报告统计表 4.体温测量和皮疹检测方法 5.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附件1 重庆市_学校_班级晨(午)检登记表 晨(午)检时间_ 班主任_应到人数_ 实到人数_ ( 其中:体征异常人数_) 缺课人数_ (其中:因病缺课人数_) 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主要 症状发病时间诊断诊断医院联系电话体征 异常因病缺课学生体征异常:

10、主要指发热、皮疹、腹泻和黄疸。本表用于各班级晨午检时用,发现体征异常时注意填写学生姓名、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信息。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附件2-1 重庆市_幼儿园晨(午)检登记表 晨(午)检时间_ 体征异常人数_保健人员_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庭住址症状、体征发病时间联系电话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体征异常:发热、皮疹、腹泻、黄疸本表用于各班级晨检时用,发现体征异常时注意填写学生姓名、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信息。附件2-2 重庆市_幼儿园_班级因病缺课登记表晨(午)检时间_ 班主任_应到人数_ 实到人数_ 缺课人数_(其中:因病缺课人数_)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

11、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诊断诊断医院联系电话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附件3 重庆市_学校(托幼机构)因病缺课及病愈复课查验统计表日期班级姓 名性别因病缺课原因诊断疾病诊断医院离校时间返校时间是否疫情报告是否索取出院证明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注:1、因病缺课原因:填临床表现;2、诊断:填医院诊断名称;3、是否疫情报告:传染病必须报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附件4体温测量和皮疹检测方法 一、体温的测量方法 1.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方法 (1)本技术是利用红外测温原理,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快速测定,测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秒钟,仪器分辨率较高。本技术测温快捷、准确、毋须接触,即可安全可靠地测出人体温度。 (2)一般红外线测温仪有效测试距离为10cm,测试位置额头,红外线测温仪上显示温度即为测试温度,如要换算成体温则需要进一步校正。 (3)简易校正方法:同时用玻璃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10人的体温,得出10人的两者测试温度之差,算出差值的平均值。实测体温值 = 红外线测温仪 + 校正值 (两种体温测量仪测试温度差值的平均值)。 2.玻璃体温计使用方法 (1)测体温时,手拿体温计,水银柱一头朝下,测试前先用力将水银柱标记甩至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从卫生角度,建议采用腋下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