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21019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B卷名校好题优选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四单元 B卷名师原创测评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亢(kng)奋 颤(chn)栗 粲(chn)然 浑身解(ji)数 B嗔(chn)视 羁(j)绊 惬(qi)意 参(cn)差不齐 C挣(zhng)脱 冗(rng)杂 阐(chn)述 叱咤(zh)风云 D归省(xng) 晦(hu) 暗 烧灼(zhu) 戛(ji)然而止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怠慢 缥缈 蓦然 大彻大悟 B撺掇 颦蹙 徘徊 悲欢离合 C弄潮 褶裙 惊鸿 尽态极妍 D弥散 惆怅

2、 静木 息息相通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竹影作者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体裁是散文,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D.观舞记选自冰心全集,作者是台湾作家冰心。4下面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收获却不多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

3、去感悟。 (1)改错别字: 改为 (2)修改病句: 5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戏剧社以“传统戏曲在校园”为主题,随机对校内100名学生(非 戏剧社成员)进行了调查。(4分)(1)根据调查结果(见下表),你能得出两个什么结论?(2分) 剧种了解()经常看()能表演() JIlJ 89 2 0 京剧 93 4 1黄梅戏 87 1 1 越剧 66 1 0 (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断言中国传统戏曲终将走向消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阐述理由。不少于50字,(2分)6默写:(6分) (1)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2)约客表现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 。 (3)论

4、诗表现江山代代出新人的诗句: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10分)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豹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5、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会宾客大宴 (2)众妙毕备 (3)宾客意少舒 (4)不能名其一处也 8翻译下列句子。(4分)(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9“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5分)端午的红花 我会在端午临近的时候想起一种花,这花不漂亮,最后虽着了红装,但那细丝簇拥的头状花序,总会让人想起无爹娘照管的女孩子的发,且它的枝叶狰狞又带着刺,所以相对于牡丹、芍药等,它有一个俗气的乡妞式的名字红花。 红花花朵最初是黄色的,倒应了黄毛丫头之说,只是后来才出落成姑娘,披上红嫁衣。红花“灼灼其华”“大红大紫”的时候是在端午。 在我们老家,端午有一种习俗,小孩子们要佩戴五色线和香囊。 五色线,即是用五种

7、不同颜色的线拧在一起,戴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据说是能辟邪去病,到了农历六月六,才能解下来扔到溪水里冲走。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无饰物,所以这个小小的活动项目对女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总想把自己的五色线配得最为绚丽多彩关于这五色线要由哪五色配成,好像当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当时我母亲是个教师,对这些小事情向来不多关注,我也便只好和邻家女孩娟子一起去配五色线或缝香囊。 我从母亲的针线筐里翻出白线黑线,然后和她一起用青苹和红花,分别染成绿线和红线及黄线:摘红花的时候,她往往抢着去,说自己不怕叶刺扎。之后,她就用布满小伤口的手指给我系五色线,很开心的样子。 但这些快乐的日子仿佛很短暂,瞬间

8、就流失了;,我上初中那年,她辍学了,因为此时她有了继母,她要抱继母为她生下的妹妹和弟弟,还要做饭。之后我们便渐渐远离,我不见了你,你不见了我。倒是假日回家时,母亲说过一些有关她的信息: 娟子跟着她爸爸给建筑工地开吊车去了。娟子去广州打工了。娟子上个月回来了,手臂在饭店里被烫伤了,手指都长在了一起。 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母亲告诉我:娟子结婚了,对象是王庄(一个和我们村相邻的村子)的,据说是在广州认识的,比她大十多岁。 想起去看她的时候,是很多年后一个春节。我回老家路过那个村子,见一位婆婆正在路口翻晒柴草:便走过去问:“婆婆,娟子家怎么走?”婆婆摇了摇头。我又指着不远处的我们的村子对她说:“从小庄嫁

9、过来的。” 她恍然醒悟:“哦,你说的是王蛋蛋的妈吧!在外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孩儿跟着他奶奶呢,住前面” 又过了一些年后,端午的习俗变了,我开始入乡随俗地插艾蒿、买粽子、买洁白的栀子花:,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别人的端午,我的端午,应该是绑五色线、戴香囊的,还有就是和娟子一起手牵着手,去菜园子边上采红花的可是,娟子在哪里?红花又在哪里呢? (选文有删改)10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1,文章一段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娟子的辍学、打工、结婚、生子,其作用是什么?(3分) 12文中第段结尾省略号省略了婆婆说的话,请你发挥想象,补上两句恰当的话。(3分) 13请简要分析“

10、红花”在文中的作用。(3分) 1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戏曲的魅力张广墅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玟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 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成为我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让我们得以窥视当年戏曲的繁华:八仙桌边太师椅,自在闲淡来听戏;楼上楼下乱喧腾,品茶忘归正入迷不论是真心捧场的,还是存心起哄的,都营造着一个已经远去的文化天堂。 “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

11、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如今,乡村民间还保留着听戏的娱乐节目,那多是在秋后或喜庆的时候,在野地里搭个露天台,痱子粉泡花油一抹,换张与平时不同的脸孔,便扯开了韵味十足的腔。艰涩的曲词

12、不会吓倒爱好的人群:白发的老人坐在板凳上,眯着眼听得泪汪汪;光屁股的孩子望着上头艳丽的绣花袍,直看得晕了眼;五大三粗的汉子站在人堆里,叫好不绝;轻声细语的姑娘想着戏里的主角痴痴地入了迷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俗曲俚语,顽强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正如老歌适合于用老唱片来收藏,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丈学,给文人赏玩;再动听的呼吁,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若有心,请停下横冲直撞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叫一壶好茶,和着古老的曲调,洗涤一下自己的灵魂吧。(选文有删改)15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戏曲的魅力”在哪里。(4分)16第段列举了很多当代与戏曲有关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17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第段画线的语句进行赏析。(3分)18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19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怎样去拯救如戏曲这样的传统文化(国粹),让它们重现当年的繁华或美丽?(3分) 三、写作(40分) 20成长路上,总会有一些话语激励着我们。那句话,可能是名人的一句妙语;那句话,可能是父母的一声细语;那句话,也可能是他人的一次提醒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当我们重温的时候,内心依然会涌起无限美好的情怀与催人奋进的力量。想想,最让你难忘或感动的是哪一句话呢?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以“那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