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20975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唐代诗人王维?鹿柴?的诗意来自诗2021年最新推荐。原文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风光宜人。注释1鹿柴zh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4照:照耀(着)。诗意鉴赏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详细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那么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

2、难判断人声终究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承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说明诗人的视野比拟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假如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照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

3、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风光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那么选取黄昏时分的风光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比照鲜明。近处,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非常幽邃。这种景观的最正确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的黄昏,阴雨绵绵是不行的。诗的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的“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风光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4、,它的生长,是浓密的树木遮住日光的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浸透于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之中。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表达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