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20896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摘要:“就业导向”下,中职学生培养可分为五个阶段:体验职业阶段,认识工具阶段,使用工具阶段,制作产品阶段,预职业生涯阶段。为了做好五阶段的工作,一要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二要多方寻求校企合作,扎实开展职业体验;三要认真探索课程改革,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四要促进培养模式创新,认真推行双证书制以“就业为导饲”是世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和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2、”是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精神,这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性质和功效的最新定位,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就业导向”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现在中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的扩招,进人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全部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含有以下特点:入学年纪较小,入学意愿不明确,总体素质水平不高;行为习惯差,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大家普遍含有这么的心态“职中、职中,二流子集中”,学生进入职中学习实属无奈之举,因此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缺乏

3、吃苦精神,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儿女,有安逸的生活,在部分学生中随地能够找到好逸恶劳的影子;学习动力不足,因为学生就读时心智还未成熟,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原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取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职业活动的学习,学生只有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从实践入手,在实践中渗透必须的理论学习,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消除“差生”的心理阴影,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升。“就业导

4、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含有经典的职业针对性,就业教育应该强调“有限目标”,关键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不能“包打天下”。长久以来,因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中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和盲从性;要遵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中初级人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必需主动构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健康、连续发展。1“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实状况从相关研究结果看,“就

5、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大部分仍处于设想阶段,常见的模式有学科式、三段式、双元制、cBE、mES、宽基础活模块、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课程模式。这些基于舶来品而建构的模式含有以下特点:模式框架模糊,缺乏必须的理论支撑;模式的运行条件基于理想情况,和中等职业教育现实相差甚远,如“宽基础、活模块”模式,该模式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针对详细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以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效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

6、能方面的准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时间通常为两年,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实现“宽基础”是很不现实的。2“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在头脑中并不具有职业的概念。中等职业教育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的职业意识问题,让学生知道选择的专业未来是干什么的?到什么地方干?和什么人一起干?用什么工具干?怎样干?在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在职业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基于以上观念,笔者认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进校到预就业可分为五个阶段:体验职业阶段,时间12月。学生进校后,结合入学教育,德育课增加企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

7、动意识、职业意识;专业课以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生产为主,让学生体验工人师傅的劳动和业余生活,接收企业教育,强化劳动成就感,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欲望。认识工具阶段,时间45月。学生经过职业体验,有了自己的未来角色定位,对自己未来工作的特点、使用的劳动工含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学生未来的生产工具。经过老师、师傅的精心指导,学生能够对工具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使用特点和工具的保养和维护将有比较全方面的了解。熟悉工具阶段,时间810月。学生经过了解工具的教育,将会形成使用工具的欲望。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用工具进

8、行单项的加工训练。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重复实践,达成熟悉工具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技巧的目标。制作作品阶段,时间23月。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会使用工具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工具加工生产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成就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很主要,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前奏,学生只有树立自信,才能爱职敬业,才能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才能形成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预职业生涯阶段,时间1年。预职业生涯阶段,称之为顶岗实习阶段,为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做准备。通常情况下,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就是学生就业的企业。“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学校学习

9、和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重视“工作体验”“做中学”,达成“从学校到生涯”零距离。“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步骤。“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立即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专业设置对培养人才类型和规格含有显著的指向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能否得到满足,能否保持稳定的,关键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10、。所以,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必需进行社会调查,搞清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明确以后一个时期当地产业政策,搞清有哪些关键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同时要进行人力资源调查,做好人才预计,搞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实状况和需求情况。适应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就业导向为标准,坚持社会需求和技术需求相结合,正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现实状况的改变,掌握由其改变而引发的人才结构的改变。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基础上,组织专业设置论证,即对所拟设置专业的必须性、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和集中讨论,确保依据劳动市场的需求情况开设对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

11、要。满足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应突出岗位就业目标。课程目标设计要有清楚的职业基础能力要求和详细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楚表现,使课程目标直接和就业目标挂钩,能够大大缩短学校教育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课程内容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根本,包含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应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强调教学内容实用性,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把职业资格标准引人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增强课程弹

12、性,对职业化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将其中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详细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课程,组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2多方寻求校企合作,扎实开展职业体验职业体验,学生不但要体验企业生产,而且还要体验企业工人师傅的生活,接收企业的教育,感受企业的文化。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多方寻求和企业合作,其次要寻求和企业全方位的合作,寻求企业对学校的支持。要实现校企全方位的合作,学校必需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机制,实施“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签定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足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加实现预定的人才培

13、养过程和培养目标,最终由用人单位根据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善于合作的团体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需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发挥企一校联合、行业参加的作用,让学校培养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络在一起,发挥行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主动依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立即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3认真探索课程改革,主动实施“工学结合”在确保教学基础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专业特点和

14、岗位要求,合理安排课程,自主选取和编写适用教材,重视更新教学手段,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建立含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的标准和制度,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停提升。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依据市场需求和知识更新、技术发展的情况,优化课程结构,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结构愈加合理,百分比愈加协调,满足就业导向的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也不停地作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市场对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的提升;在课程开发上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和行业、企业相结合,建立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教授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的教授直接参加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

15、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定标准,和参加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教授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探索弹性学制。依据当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职业技术和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推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关键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许可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增加选修实用课程,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可能。加强产学合作。加强和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依据人才需求的规模和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研究制订企校双赢政策,吸引企业参加共建实习基地,引进企业优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老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学校组织

16、学生利用实训设备为企业进行产品粗加工。4促进培养模式创新,认真推行双证书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既要遵照本身的发展规律,又要在培养模式方面有新突破。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不停适应市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取得不竭动力和源泉,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含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从事某项事业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受教育者“愿创”“敢创”“会创”,即经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熏陶、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心理的培育,为学生创业奠定基础。制作作品阶段是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极好时机,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