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20679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 说课稿说教材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作品分析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

2、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

3、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 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

4、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作者 曲作者比捷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音乐知识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 )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 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 。 回旋曲适于

5、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因此,大型音乐作品的末乐章常用这种曲式,以便形成热烈的情绪结束全曲。当然,短小的作品也有采用回旋曲式的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为“音乐会序曲”。说教法与学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音乐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

6、小学初中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二、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以下的优点。优学(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影像、一边还能看到影像下面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而且在课件制作中采用了各种颜色、各种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

7、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使得课堂提问更加生动有趣。欣赏音乐的时候,在课件中制作一个简谱的卡拉OK,学生一边看着荧幕上同步出现提示的简谱,一边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地理解了音乐。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例如在分段欣赏音乐的时候,以前要靠手工对放音设备进行操作,稍不注意就放过头了,还得再倒回来,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在课件中制作好了之后,上课时想要播放那一段音乐,只需要点一下,播完了就自动停止。想再播放一遍就再点一下。非常方便。说教学过程一、 上课前即将上课的时候,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有的学生在聊天说话、有的学生在玩耍、有的学生在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的

8、学生在外面玩耍。按照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过三分钟左右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前的课件片段。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是圣桑的“天鹅”,教室的大屏幕上流动着一个个音乐家的头像:舒曼、舒伯特、肖邦、贝多芬。有的学生不再说话,他们在欣赏动人的音乐、有的学生不再玩耍,他们看着头像在分析这是那位大师,通过这个课件片段,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放松。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二、 开始上课(2分钟)传统的教学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说一声“上课”,值日生说一声“起立、坐下”就开始了。而这节课我在课件中做了一个“上课页”,开始上课的时候播出。先是出

9、现一句短暂激昂的音乐,然后在屏幕上出现闪烁的“上课啦!”的字样,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起立、坐下、检查人数。使到这个千篇一律的上课程序变得有趣起来。三、 感受音乐(6分钟)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由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乐,那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现象力。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对音乐作品作任何讲解。直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受,并让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讲出对音乐的感受。四、 作品概括(6分钟)向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卡门序曲及其是来自歌剧卡门的。并对歌

10、剧卡门的作品概括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考虑到本环节不是主要内容,而且“板书”太多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件中只出现了主要人物表。五、 曲式辨别(15分钟)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要点,是对学生自主欣赏辨别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欣赏并记住三个乐段(ABC),然后听全曲辨别出乐曲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1、 听记三个音乐片段。每段音乐让学生听两遍,中间教师对音乐片段进行讲解(具体讲解和乐谱请参看教材分析)。我在课件中做了各自的简谱卡拉OK。欣赏音乐的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了音乐的主要乐谱,而且随着音乐的进行,乐谱也进行相应的变化。使到学生更形象清楚地理解记忆这些音乐片段。2

11、、 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对音乐中各段音乐出现的顺序进行辨别。并提问部分学生把结果打到屏幕上。然后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播放出正确答案。在这里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音乐播放的同时,相应的段落代号在屏幕上闪烁。最终在屏幕上出现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图示。使到学生清楚形象地记住了回旋曲的结构并为等一下对回旋曲的补充介绍提供了一个图示。3、 对回旋曲进行补充介绍。六、 作者及其代表作的介绍。(5分钟)这个环节对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了提高讲解的吸引力,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着重介绍作者的坎坷人生及对艺术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得到教育。七、 对序曲的介绍。(3分钟)简单对

12、序曲的来源、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的分别进行讲解。八、 欣赏由中国中央乐团演奏的卡门序曲的录像资料。(3分钟)在这个环节我在课件中使录像资料播放的同时同步出现音乐作品各个部分的解说文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九、 知识测试。(5分钟)这个环节通过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选择题方式的测试,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共提供了八道选择题:1、 曲作者比捷是那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家?德国 法国 英国2、 歌剧等戏剧演出前所演奏的序曲,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统称为_?歌剧序曲 开场序曲 剧情序曲3、 回旋曲适于表现_情绪?抒情温柔 悲愤痛苦 热烈欢腾4、 回旋曲包含一个多次重复的音乐部分,是_?第一

13、主题 主部主题 重复主题5、卡门序曲的体裁是_?回旋曲 序曲 进行曲6、 旋曲起源于欧洲民间的_?轮舞曲 圆舞曲 回舞曲7、 这段音乐是卡门序曲中的_?(播放音乐)主部主题 第一插部 第二插部8、 下面那一部音乐作品不是比捷创作的?卡门 天鹅湖 采珍珠者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问题选择的自动判断。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错的话就出现一个“”,电脑还会说“不要太大意嘛”,对的话就出现一个笑脸和一个“”,电脑会说“耶!好嗄”。使到这个测试更有趣、更富吸引力。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肯定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努力和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