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20602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 岁末特别推荐: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创 2017-01-27 王东海 罾事物语题图说明:小孩咳嗽初起,按住手上的“肺四穴,往往能即时止咳编者。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当下由于气候的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的成因、开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的区别。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的人很多,且常常病症缠绵,日久不愈。近代有“百日咳的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的训诫。初病外感咳嗽,治

2、疗大方向宜散宜泻。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的具体病症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的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 伤人身体,首先伤的就是肤表。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的清肃下行功能。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的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的清降功

3、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的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的缘故。假设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 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病症;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的情况。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假设邪属风温、凉燥 、温燥详见后面各条。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

4、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咳嗽,究不能离脾肺而施治,又因肾主五液,肾为生痰之本。中年人体虚者、老年人之久咳,必当责及于肾。二、病机病因与治法治则条辨1、“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内

5、经明训。立秋、处暑、白露三节气为湿土主气时。假设伤于湿,湿气内合人身之脾,即时便表现出咳嗽多痰的病症,痰多而松动易出,治疗以理脾为主渗湿为佐。宜加味二陈汤: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生薏仁、杏仁、生姜等。假设湿伤于脾较微或其人体质素强健,初时并无明显不适,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影响到肺的治节功能,入冬稍感风寒之气,邪由皮毛而入于肺,肺气上逆,内外合因,痰随气逆冲于上,痰嗽之病发作,其人舌苔白润,胸部痞闷不适,痰白而稀,口不渴,治宜加味二陈汤加防风、羌活、紫苏假设小青龙汤用于此,似嫌其峻烈等。2、秋伤于燥之干咳少痰者。“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声有痰叫咳嗽。有秋伤于湿情况,而又

6、有秋伤于燥的情况。是何缘故这里有时令的因素夏秋之间有段时间叫长夏,还有年份的因素,关系到年份的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不在此详述。a.假设其年秋阳高照,久晴无雨,人感其邪,病症表现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苔白,舌体红,右脉数大。宜用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薄荷、连翘、桔梗、茅根、菊花等平其温燥之邪。此治温燥初袭肺卫的大框架用药思路。b.假设其时秋深天凉,西风肃杀,人感其邪,病症表现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稀痰等。较前之温燥伤人,初起病症恶寒重,而发热轻。而各种病症较冬季伤寒要轻,唯较伤寒多出咽干唇燥的表现。治宜杏苏散

7、加减:杏仁、苏叶、前胡、陈皮,甘草、桔梗、茯苓、姜枣 、香豉、蒸梨等。c.秋末伤燥,不即时发作,燥气内侵于肺,肺失清肃而渐表现出干咳,少痰或无痰而咳逆。前面二条是燥邪新病,本条干咳,是燥邪久伏成病。病症表现是咳逆少痰,即有少量痰亦清粘 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隐痛, 舌苔白薄而少津 当用温润辛金法加减:紫苑、百部、松子仁、款冬花、杏仁、陈皮、麦冬、玉竹、北参 、元参、 生地 、旱莲草、桑叶等。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或倚息咳喘不得卧,或见背受凉则咳甚,小青龙汤主之。病人患伤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的太阳表症没有得到解除,同时病人体内素有水饮,

8、此时,内因外因相合,水碍胃气下行,逆而作干呕;水气犯肺,则咳喘,水碍阳气的气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口渴,水走入肠道则利,水蓄则小便不利而小腹满。所以必用小青龙汤之麻黄、桂枝撤外寒; 干姜、半夏,细辛去水气。表有风寒里有寒饮,用辛温燥热之药表里双解,唯阴虚火旺之人、真元亏虚、有少阴证者,皆当禁用此剂,须牢记。4、冬不寒而温,春应温而太过。此时假设人有起居不慎,感受风温之邪,表现出病症: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当用辛凉之剂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设假设风温之邪独入肺经,只有咳嗽微发热微渴的病症表现宜用桑菊饮辛凉宣润以利

9、肺。假设感风温之邪误治失治,肺热与痰相互胶滞。病症表现为:身热烦渴,汗出而咳喘,脉数苔黄。宜用麻杏石甘汤,痰多加瓜萎、竹沥,便秘加生大黄。5、人有骤感风寒秋凉冬寒和初春之时多见,每与天气突然降温有关,所以仲春倒寒也是,鼻塞不通,咳嗽声重,痰先清稀后浊稠,初起莫妙于用荆防败毒散,甚或九味羌活汤加减辛温解表及甘草、桔梗、苏叶、陈皮、小柴胡去和解之。假设其人体虚,人参败毒散或补中益气汤也可酌情而用鼻塞初起,互搓手大拇指处的手太阴肺经一线,力度适中,约80个来回搓至发热。鼻塞可立刻消失。染病稍久即宜:苏叶、麦冬、茯苓、玄参、甘草、黄苓、天冬、款冬花、贝母、天花粉、白芥子等。不可只用辛温表散之药。每每见

10、到人服辛温表散治风寒的感冒药之后,增见咽喉枯燥肿痛上火等内热情况。6、风寒之邪已散而痰未清,仍症现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此情形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类似肾虚水泛为痰。“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肾,宜大补肾水,制心火而济肺金之缺乏,不治痰而痰自化,宜用:熟地、麦冬、甘草、柴胡、白芍等,张景岳金水六安煎也寓有此意。7、人有咳嗽食少者,当用补母止咳汤,脾土土生金,是肺之母肺金两补之:白术、茯苓、人参、陈皮、甘草、苏子、半夏、桔梗、麦冬、紫苑、肉桂。8、人有咳嗽有痰,痰疑成块成粒状者,痰色黄白,需用尽气力始得咳吐而出。此脾虚已久之症,宜六君子汤加胆星、沉香及柴胡,栀子健脾兼理气。9、老年男性多见咳嗽出黄

11、浊之痰团。因气虚不能推送,需用力久咳才能咳出,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柴胡 白芍 栀子、白芥子。偏阴虚有火者,用化老汤:人参、白术、生地、款冬花、白芥子、白芍、地骨皮、柴胡、甘草、麦冬等。10、人有阴分素虚,容易气恼,偶犯风邪,因此而咳嗽。宜滋肝肾之阴为主,稍用散风去邪之味。方用平补汤:熟地、麦冬、甘草、白芍、柴胡、人参、苏子、茯苓、天花粉、百合、荆芥、香附、陈皮、元参等。11、人有久咳不愈,口吐白沫,气带血腥, 此是阴虚肺燥。宜峻补肺肾,用熟地、麦冬、芡实、芡肉、贝母等。12、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似血非血,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此病宜肝脾肺肾四脏同调:白芍、麦冬、

12、茯苓、元参、桑叶、熟地、山茱萸、五味子、车前子、地骨皮、百合、沙参、丹皮、牛膝、破故纸、贝母等。13、人有春暖夏热时,安然无事。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缘于内有郁热,气血与热力不能宜达于肤表,外邪得以趁虚袭入,宜疏其内郁之热兼撤外入之寒:当归、大黄、贝母 、天花粉、薄荷、荆芥、甘草、白术、陈皮、黄芩、神曲、桔梗、川芎、生地、款冬花等。14、人有咳嗽,面热如醉,此为阳明胃热上冲熏面。酌以生地、元参、生石膏、天花粉、麦冬、大黄清之润之利之。15、人有咳嗽,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此为阴虚火逆。宜用:生地、元参、牛膝、麦冬、白芍、阿胶等。16、人有咳嗽,气从上逆,喉中有水鸣声。须发散、下气、润

13、燥、开痰四法兼施,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等。17、咳嗽脉沉,体内有水饮停着。宜泽漆汤:半夏、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等。18、咳嗽脉浮,酌用浓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生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等。19、有前贤认为:仅有咳、或稍微有痰而痰极粘滞难出,缘于肺受火烁,假设妄用治痰的通套之剂二陈汤,必致燥劫阴血,而转生大患。应宜甘寒凉润之药如:麦冬、竹沥、天花粉、竹叶、石斛 、知母等。20、有前贤认为:六气之邪初袭肤表而致咳嗽者,药不宜静静药,如熟地、生地、五味子、石斛、黄芩、黄连等阴凝之药静则使邪留连不解转生他患

14、,所以禁用寒凉收敛之药,需遵内经“肺欲辛“辛者散之旨。外邪宜散,解散外袭之风寒热燥诸邪。假设误用收敛,外邪必缠绵不去,深入为患常见感冒发热咳嗽,不忌油腻肉荤,虽服药正确,也必定是咳嗽日久不退。所以仲圣桂枝汤条下有禁生冷,粘滑,肉荤,酒酪,臭恶等物之明训。治内伤咳嗽者,药不宜动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姜桂、砂红等辛香燥热之阳药,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所谓“辛走气,“辛耗气,“气病无多食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内伤致咳,久咳体虚者,用药宜补而敛之。假设误用辛味发散之药,则肺气更加怯弱,正气不支,危害同样是很大的。其中又有须变化权宜者,假设是遇到体质虚弱的初感新邪而咳嗽的病人,又当用补益佐以和解

15、于发散的方剂中;治疗内伤咳嗽,虽当以静养阴,也有须佐以干姜、肉桂、附子等补助命名命门火衰,辛热扶阳的情况。21、伤风寒以有咳嗽为轻。假设风寒之邪,直入于内伤脏腑则不见咳嗽,为病重。所以天气变化时,小孩子最容易病发热咳嗽。因为小孩的情况,只要没有先天性缺乏,脏器就没有人事方面的虚损。仅仅只是脾肺功能稍微有些弱,邪伤多在肤表,病久向内引入再阻碍于肺与脾。成年人感冒六邪,多有不见发热咳嗽的,是因为身体内部有脏器方面的虚损,外邪得以直接入里了。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假设咳嗽缘于七情内伤,以不见咳嗽为轻,是因为此时病只在本脏。见咳嗽为重,多是虚火上炎,病发生转移了。22、凡咳嗽,饮凉水一二口能暂止

16、者,是因热产生的咳嗽,酌用小柴胡汤加桔梗;喝热水而暂止咳嗽的,是冷嗽,酌用理中汤加五味子。23、人有伤风寒咳嗽未除,再受炽热之邪而咳嗽声嘶哑者,为外热里寒,宜萎蕤汤加减;有人素患咳嗽,再感受风寒于外,致咳嗽声哑者,为外寒里热,宜用金沸草散去芍药加生石膏。24、有前贤认为:假设是肺胀,多有动则喘满的表现;假设咳嗽是因为有淤血,则胸隔间有腥闷感;因为胸廓内有水饮而造成的咳嗽,则能见到心部有怔忡之感。25a、至于俗传小方中:生姜、葱白只宜于寒,梨肉、荸荠只宜于热。半夏、天南星、陈皮燥湿痰;瓜蒌、竹沥、沙参、麦冬润化燥热之痰。必须细为分辨。b、咳嗽多有兼咽喉痛肿咽喉病变的治疗,见下一篇拙著咽喉病变论治,夏枯球、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元参酌情而加于该用的处方中。c、至于因虫致咳嗽,其人饥饿时胸中大痛,唇上有白点如粞,咽喉或痒或痛,咳嗽不可忍。此肺中有寸白虫,必用百部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