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20217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按:我主要讨论了各题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红色文字是对命题或参考答案的指瑕。重庆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卷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阔绰(chu ) 贮蓄(zh ) 玷污(zhn ) 浑身解数(xi )B迸溅(bng ) 枯涸(h ) 挑衅(xn ) 锲

2、而不舍(q )C倔强(jing ) 拮据(j ) 污秽(hu ) 锐不可当(dng)D荒谬(mi ) 愧怍(zu ) 真谛(d ) 吹毛求疵(c )【参考答案】D(A“玷”读“din”,B“锲”读“qi”,C“据”读“j”)【考点说明】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试题讨论】注音的字均为人教版语文教材文下注释有注音者,含略读课文。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仰慕 凛洌 鞠躬尽瘁 一代天娇B阴诲 嬉闹 眼花潦乱 夜色苍茫C取缔 笼罩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D迁徙 羁拌 脍灸人口 锋芒毕露【参考答案】C(A凛冽、一代天骄,B隐晦、眼花缭乱,D羁绊、脍炙人口)【考点说明】正确识记

3、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试题讨论】所选词语均为人教版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参考答案】C(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齐。此处可用“良莠不齐”)【考点说明】正确使用词语。【试题讨论】几个成为为常用成语,未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4.下面

4、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据介绍,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届时,这些节目所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1)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参考答案】(1)应将“欢迎”改为“迎来”;(2)应调整为“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重庆人民大会堂演出”;(3)应改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

5、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或“这次演出的节目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4)应在“打动”后添加“山城人民”或“观众”等。【考点说明】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试题讨论】(1)“欢迎”的对象一般是人物,与宾语中心与“直辖日”搭配不当。“迎来”可以支配人物,也可以支配日子,支配的范围更广。这里还可以改为“欢庆”,因为“欢庆”所支配的对象可以是纪念日。(3)句式杂糅,是重庆市今年的新考点。改句将“”与“”两种说法杂糅一起,修改时只保留其中一种说法。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

6、了期盼和祝愿。“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2分)答: 【参考答案】捐赠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考点说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试题讨论】小阅读题。理解的难点在后半句“点亮人生”,这是比喻,“点亮”隐含“火焰”“光明”等喻体,结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理解,“火焰”比喻“爱心”带给人的温暖,“光明”比喻知识带给人的帮

7、助。(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2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考点说明】略。【试题讨论】小写作题。审题注意:立意“表达鼓励之意”,写法“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文学常识填空。(3分)(1)“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幅对联可以概括 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 的内容。(2)承天寺如水的月色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沸腾着我们的热血, (人名)啊,读着你的诗文,虽相隔千里,我们对你依然满怀敬意。【参考答案

8、】(1)法 我的叔叔于勒 (2)苏轼【考点说明】了解79年级课本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所处的时代等常识。【试题讨论】 第(1题)命得好,把课文理解与作家作品知识的积累相结合。第(2)题,题目表述有歧义,宜改为:你笔下承天寺那如水的月色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你“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沸腾着我们的热血, (人名)啊,读着你的诗文,虽相隔千年,我们对你依然满怀敬意。7.综合性学习。(10分)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

9、成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3分)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艰辛,使他管护的森林,不曾有一起乱砍滥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发生。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他婉言拒绝。答: 【参考答案】刘兴勇,孝老爱亲,

10、困难面前不低头。刘安容,爱岗敬业,默默无闻作贡献。郑定祥,诚实守信,朴实厚道暖人心。【考点说明】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综合性学习”部分相对应的考点是“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这里显然超出了考点的范围。只能在文学作品阅读考点中寻找依据。其实,三则材料中,有些几近于文学虚构,比如护林员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若不是文学虚构,便确是有关部门的做法比“拖欠农民工工资”更惨无人道了。)附刘安容的详细材料:【试题讨论】小阅读题。概括人物品格。对刘安容的概括,“默默无闻”似应改为“无私奉献”,月收入少得可怜,而工作量大得惊人,刘安容坚持了几十年,这主要是无私奉

11、献的精神。解答这个题,考生可能在审题上忽略“分别”二字。(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3分)示例: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推荐语:“缺钱不缺德”,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一颗朴实心。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小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常安慰爸爸:“爸爸不哭,我们都是男子汉”推荐语: 【参考答案】示例:年少志坚,勇于担当。病床前的身影是他的孝顺,山路上的跋涉是他的勤奋。他的话语感动了重庆,他的

12、行动诠释了坚强。【考点说明】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试题讨论】 小写作题与小阅读题相结合。首先要读懂材料,才能恰当立意。推荐语的关键是准确概括人物的品格,紧扣自立自强、有孝心进行写作。(3)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4分)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 【参考答案】示例: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大爷,您好!您对评选重庆市道德模范人物有何看法?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部长,你好!本次活动对提升重庆市民的思想素质有何作用?(每问2分,称呼问候语1分,问题有价值,符合对象身份1分。)【考点说明】能根据情

13、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试题讨论】 此为说话(新闻采访)题。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没空1分)8.默写填空。(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6)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路遇重山叠水,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你“ , ”;面对惊涛骇浪,李白在行路难中热情地鼓励你“ , ”;生活信念动摇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谆谆告诫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参考答案】(1)恨别鸟惊心(2)在水一方(3)似曾相识燕归来(4)枯藤老树昏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