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19786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9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技术标书完整(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1.通信管道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23。采暖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04.道路破除及恢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9二、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40三、安全和绿色施工保障措施42四、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471.施工进度计划47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48五、雨季施工方案49六、施工总平面图布置50七、紧急情况处理措施、预案及抵抗风险的措施51八、附表551一、分项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通信管道施工方案1、施工工序机械挖槽至设计给水基底上20cm人工挖槽至基底槽底验收合格铺沙下管安管打垫层基础施工1土方砌2。筑检查井施工人孔冲洗消毒管

2、道回填2、测量放线方案可靠的施工测量是保障正确执行设计意图的前提,施工测量是将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位置、形状、规格准确的在地面上测设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因此,施工测量工作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是工程建设的先锋。(一)、平面控制精确的控制是施工的前提,是整个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的保证,也是施工放样的依据。施工前,必将将控制网布设测量完成。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方可使用。标桩应布设合理,使用方便。对特殊部位应加强控制。所有标村都应进行固定性保护,以防破坏,并树立易识别的标志或涂以鲜明的颜色。施工过程中,迁移位置不适当的标桩和补测遗失损坏的永久性标桩,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以业主、监理工程师

3、所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布设施工控制导线网。为确保精度,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控制网测设时其正倒镜差12”,2C值12”,方位角闭合差30”,其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二)、高程控制从施工的需要出发,合理的布设水准网,用以指导控制合同段的高程是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的根本目的。水准控制网的测设按国家三等水准要求进行,采用双摆站法,测设时高差较差小于3mm。完全满足精度要求,符合施工的需要。并经监理工程师的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3、土方工程一挖掘沟坑(1)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2出,待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施工。(2)管道施工开挖时,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

4、平行或垂直距离接近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核对其相互间的最小净距是否符合标准。如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危及其他设施安全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在未取得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同意时,不得继续施工。(3)挖掘沟(坑)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工作.(4)施工现场条件允许,土层坚实及地下水位低于沟(坑)底,且挖深超过3m时,可采用放坡法施工。放坡挖沟(坑)的坡与深度关系按表4。1。4的要求执行(图4.1。4).表4。1。4放坡挖沟(坑)的坡度与深度关系土壤类别粘土砂粘土砂质土瓦砾、卵石H:DH2m1:0。10

5、1:0。151:0.25l:0.502mH3m1:0。151:0.251:0.501:0.75炉渣、回填土l:0.751:1。00注:H为深度;D为放坡(一侧的)宽度。(5)当管道沟及人(手)孔坑深度超过3m时,应适当增设倒土平台(宽400mm)或加大放坡系数(6)挖掘不需支撑护土板的人(手)孔坑,其坑的平面形状应与人(手)孔形状相同,坑的侧壁与人(手)孔外壁的外侧间距不应小于0。4m,其放坡应按表4.1.4执行。(7)挖掘需支撑护土板的人(手)孔坑,宜挖矩形坑。人(手)孔坑的长边与人(手)孔壁长边的外侧(指最大宽处)问距不应小于0。3m,宽不应小于0。4m。(8)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

6、,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9)凡设计图纸标明需支撑护土板的地段,均应按照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施工;设计文件中没有具体规定的,遇下列地段应支撑护土板。31横穿车行道的管道沟.2沟(坑)的土壤是松软的回填土、瓦砾、砂土、级配砂石层等。3沟(坑)土质松软且其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4施工现场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放坡法施工而需要支撑护土板的地段,或与其他管线平行较长且相距较小的地段等.(10)挖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破坏土壤结构,如挖深超过设计标高lOOmm,应填铺灰土或级配砂石并应夯实。(11)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现场堆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

7、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2堆土不应紧靠碎砖或土坯墙,并应留有行人通道.3城镇内的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4堆置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电缆(光缆)线路标石以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5堆土的坡脚边应距沟(坑)边40cm以上。6堆土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12)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13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施工现场,应设置红白相问的临时护栏或醒目的标志。(14)室外最低气温在零下50C时,对所挖的沟(坑)底部,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4回填土(1)通信管道工程的回

8、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h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2)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3)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管道两侧和顶部300mm范围内,应采用细砂或过筛细土回填。2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0mm厚,应夯实。3管道顶部300mm以上,每回填土300mm厚,应夯实.(4)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市内主干道路的回填土夯实,应与路面平齐。2市内一般道路的回填土夯实,应高出路面50l00

9、mm,在郊区土地上回填土,可4高出地表150200mm.(5)人(手)孔坑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路上的人(手)孔坑两端管道回填土,应按照第4.2。4条的规定执行。2靠近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lOOm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3人(手)孔坑每回填土300mm时,应夯实。4人(手)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程。(6)管道及人(手)孔坑夯实密实度应符合当地市政部门施工的有关规定。(7)在修复通信管道施工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通信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处理。(8)通信管道工程回填土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5模板

10、、钢筋及混凝土、砂浆一装拆模板(1)通信管道工程中的混凝土基础、包封、上覆及人孔壁、盖板等,均应按设计图纸的规格要求支架模板。(2)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无缝隙和孔洞,浇筑混凝土后不得产生形变。2模板的形状、规格应保证设计图纸要求所浇筑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状。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缝紧密、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规定。4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不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附着物.(3)模板拆除的期限,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种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最早拆除模板的期限,应符合表5。1。3-1的规定。表5.1.3-1非承

11、重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间表水泥品种水混凝土标日平均温度()泥号标号51015202530混凝土达到2。45MPa(25kgfcm2)强度的拆模天数普通硅酸盐水32.C10以下5.04。03.02。01。51。0泥5C11C204.53。02。52.01.51。05C20以上3。02。52。o1.51.01。0火山灰或矿渣32。C10以下8。06。o4。53.52.52。o水泥5C10以上6。04。53.52。52。01。5注:每24h为一天.2各种承重混凝土构件的最早拆除模板期限,应符合表5。1。32的规定。表5。1。3-2承重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间表结构类别水泥种类水泥标号拆模需要El平均温度()的

12、强度51015202530(按设计混凝土达到32%强度强度2的天数计)跨度2。5m以下的普通硅酸盐32.5501287654板及装配钢筋混火山灰或矿32。5以50凝土构件渣上221410876跨度2。58m的普通硅酸盐32。5702416121098板梁的底模板火山灰或矿32.5以上7036221614119渣(4)浇灌混凝土的模板各部位的尺寸,预留TLH及预埋件的位置应准确,并应无跑浆、漏浆等现象.二钢筋加工(1)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2)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表面应洁净,应清除钢筋的浮皮、锈蚀、油渍、漆污等。2钢筋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尺寸下料,并按规定的形状进行加工.3圆钢(也叫工级筋)如需进行端头弯钩处理的,其弯钩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5倍4盘条钢筋在加工前应进行拉伸处理。5加工钢筋时应检查其质量,凡有劈裂、缺损等伤痕的残段不得使用。6短段钢筋允许接长用作分布筋(构造钢筋),其接续如图5。2。22所示.上覆主筋(受力钢筋)严禁有接头。(3)钢筋排列的形状及各部位尺寸,主筋与分布筋的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6定,严禁倒置;主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5mm,分布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l0mm。(4)钢筋纵横交叉处应采用直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