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19453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逆散原文伤寒论 318 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 甘草(炙)枳实 (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 寸匕,日三服。使用方法:用法水煎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并主下利;悸者,加 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 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 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加薤白以通阳散 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1。消化道疾病如溃疡,胃炎,腹泻等。可把四逆散当作胃动力药用

2、 达到脾升胃降的作用,加减方如下: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但寒热不明显者。慢性口腔溃疡亦有效。四逆散合厚朴人参汤:适用于脾胃虚夹湿腹胀。四逆散合理中或良附丸:适用于脾胃虚夹寒。四逆散合香苏饮:适用于脾胃气滞,消化不良。四逆散合生姜泻心汤:急性胃肠炎神效。四逆散合外台茯苓饮:适用于胃虚夹饮。四逆散合麦门冬汤:阴虚胃痛。四逆散加栀子黄连山查:胃热作痛。四逆散加藿朴四苓:除湿之剂。四逆散加丹参因陈:肝病基本方。四逆散加青皮吴臾当归:肝寒少腹痛。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青皮元胡:腹部手术后肠粘慢性腹痛,妇 女痛经亦佳。四逆散合失笑散:淤血胃痛。有时加百合丹参。(陈修圆的经验)2。心血管疾病:四逆

3、散加瓜娄厚朴 丹参之类:治“风心病”“冠心病”心下急满 者。皇汉医学 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笔者感过于激烈,现 在行医环境不好还是小心为妙。另外血府逐淤汤亦是个好方子我亦常 用。笔者最恶现在的这些中医专家教授一见心衰就用“参麦参附”早 把辨证论治抛到了脑后了。3。泌尿系疾病: 四逆散合猪苓汤:“尿感”最常用,“结石”可合失笑散“疗 效可靠。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曾经治疗一老妇长期病因不明尿血数剂即止。四逆散合”消累丸“:可治疗前例腺增生,妇女乳腺增生亦可,加青皮桔核之类。但是治疗肾病我没有用过。4。呼吸系统疾病: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多用于有肝气横逆的慢性咳嗽,但是还 是小柴胡用的多,因为小柴胡

4、通上焦,四逆散偏于中下焦。注意根据 寒热虚实加减用药。四逆散合贝母瓜娄散:治疗燥咳有效。5。治疗各种奇怪症状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者四逆散可疏 畅气机,临床应用常见奇效。6。治疗“肿瘤”四逆散是笔者的不二法门,条达气机改善体质,不 求肿瘤消除但求带病生存。当然要根据“证”加药。主要是健脾,因 为有“胃气则生”。我是不用活血化淤药的。亦很少用那些抗癌中药。“四逆散”因为是用散剂,因此药量不要太大,书中说用“白饮” 调服,临床我常加“山药”。“心下气急”是四逆散证的可靠证象,总 之四逆散是个好方子,前人已有很多案例,大家可自己找书看看,上 述是我的体会,仅供参考。文章来自:杏林盛苑-中国传统

5、医学论坛伤寒论中的四逆散,是一首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 新的思路,写出来供同道参考。1 方意新解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4 味药组成。本方出自伤寒 论少阴病篇,多数医家对“四逆”的理解,均认为是“阳郁四逆”, 而非少阴阳虚的四肢厥逆,此说可从。因为少阴四逆阳虚,绝无用柴 胡剂之理,唯有阳郁不宣,才能用四逆散宣郁达外。所以,有的医家 认为此间“四逆”当是与少阴的鉴别之处,并认为四逆是四肢不温, 这种说法与临床相符,有实际意义。四逆散的功用,准确地说,应当是“疏肝理气,调和脾胃”。方 中 4 味药,可分解为几个部分:一是柴胡、芍药为肝药;枳实、甘草 为脾胃药,所以能疏肝理气,调和脾

6、胃。一是芍药、甘草相伍,可以 除血痹,缓挛痛,有缓急止痛之功;一是枳实、芍药相合,为金匮 枳实芍药散,是妇人病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症。合而论之, 本方具有疏肝理脾、和营消满的功效。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实际都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来,是临床常用的有效之方。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疾病,笔者习用四逆散化裁治疗,诸如颈 颌下淋巴结核、乳房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道 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等常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求治。有的 医者还运用于阳萎、不射精、头痛等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软 组织挫伤,民间说的“老伤”,用四逆散加味(如郁金、川芎、香附、 桃仁、青皮之类),既安全,

7、又有效,无须动则以三棱、莪术、血竭 等活血化瘀重剂,耗气伤血,不为有益,反而有害,久服三棱、莪术 以及虫类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故以四逆散加味,缓治图功,实 为稳妥。本文来自中国爱心网2 临床验案2.1 胃脘痛 黄某某,男,25岁,工人。1983年3 月 12 日就诊。病者胃脘部胀痛,多年不已。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自述1周 前,因饮酒引起胃脘胀痛,且痛及两胁,并觉胃中疼热烧灼,不能进 食,食之则胀痞更甚,嗳气咽中热,口苦,舌黄腻,脉弦实。拟用四 逆散合小陷胸汤主治。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黄 连10g,瓜蒌壳15g,法半夏10g,佛手15g,炙甘草5g。服3剂后, 胃痛

8、烧灼感消失,嗳气平,能进食,大便通畅,舌仍黄腻,脉弦缓。 嘱再进前方 10 剂,隔日1 剂,以巩固疗效。1 年后随访,病未复发。按:胃病影响及肝,肝胃相连,其痛以胃院及两胁为甚,故以疏 肝理气的四逆散为主方,临床上因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又多见湿热 中阻,故合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若肝郁气滞,胃痛波 及两胁,加郁金、香附,增强其疏肝行气之功。如此施治,近期疗效 满意。2.2 淋巴结肿 龚某某,男,26岁,工人。1983年 4月 20 日就 诊。病者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如饮酒及辛热食物,则 肿胀更甚。病史已半年多,未作任何治疗。无低热,除外肺结核,其 他无发现。临床诊断为淋巴

9、结肿。脉缓弦实,舌苔白润。拟四逆散加 味:柴胡6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5g,夏枯草10g,浙 贝母10g,郁金10g,生龙牡各15g。日1剂。中国爱心网 二诊(6月20日):自述服上方40余剂后,颌下、腹股沟淋巴 结基本消退,腋窝处仍能触及。面部有疮疖数处。脉弦缓,舌红、苔 薄润。守方加蒲公英15g、银花15g,30剂。后随访淋巴结肿全消, 一切正常。按:淋巴结肿,除外结核的病因,应从中医的瘰疬结核论治。类 证治裁说:“瘰疬生于耳前后项腋间,与结核相似,初起小块,渐 大如梅核,皮色不变。”外台谓肝肾虚热所生,气郁所致。古 人皆从疏肝理气化痰求治。本案用四逆散加夏枯草、郁金软坚散

10、结、 渐消渐散,祛邪而不伤正,可达到预期的疗效。乳房小叶增生 朱某某,女,47岁,干部。1982年5月10日就病者左乳房小叶增生,有两个核桃大的活动性硬结,经切片检查 为小叶增生。自述每于经前肿块增大,肿痛明显,牵引胁痛,经后痛 势减轻,夜寐多梦,烦躁易怒,大便偏结。脉弦而缓,舌苔白润。拟 用:柴胡6g,白芍12g,枳壳10g,炙甘草6g,猫爪草15g,郁金10g, 橘核30g (打碎,冷水浸一宿),酸枣仁15g,浙贝10g (研末冲服)。 日 1 剂,凉服。二诊(6 月20 日):服 20 余剂,乳房肿块明显缩小,经前 乳房胀痛减轻,烦燥失眠等症亦有所改善,脉弦缓,舌苔薄润。守方 加青皮10

11、g、生牡蛎15g。三诊(8月25 日):服上方20 余剂,乳房肿块基本消失, 经前无明显反应,月经正常,食纳睡眠均如常人。除偶尔月经前稍有 胀感,肿块未再增大,遂停药观察。至今已数年,未复发病。按:乳房为肝脉所循行之处,小叶增生乃属肝郁气滞之症。 并多伴有情绪郁闷,如脏躁症。若除外占位性病变,且肿块不超过核 桃大,用上方疏肝理气,加橘核、浙贝软坚散结,加青皮或川楝之类 理气药,可以获效。治疗不能求速效,欲其渐消缓散,服药当持之以 恒,必待乳核消散之后,方可停药。2.4 肋间神经痛 刘某某,男,55 岁,教师,1986年3 月31 日 就诊。病者自述右肋间边缘疼痛,已病多时,痛处不移。检查肝功

12、能正常。右胸正侧位片亦未发现实性病变。若嗜酒或气候变化,其痛 随之加重。右肾下垂,但无肾病自觉症状。胃纳尚可,大便稍结,血 压正常,脉缓弦实,舌苔薄润,拟诊为肋间神经痛。处方:柴胡6g, 赤白芍各6g,炙甘草6g,丹参15g,香附10g,旋覆花10g,枳壳10g。 服 20 剂后,疼痛若失。2 年后访视,一切正常。按:肋间神经痛属“胁痛”范畴,其病因肝郁气滞所致,故 用四逆散稍佐行气活血药,可获疗效。若久痛不已,是为久痛气滞血 瘀,病入于络,则应加川芎、桃仁、红花之属,加强行气活血之功。 必须指出,活血化瘀药,以桃仁、川芎之属,间断使用,以免过剂, 更无须用三棱、莪术、血竭、水蛭之类大破气血,

13、于病无益,于体有 害。2.5 睾丸鞘膜积液 许某某,男,9岁,学生。1983年10 月4 日就诊。患孩近半月来,左侧睾丸肿大、无痛苦,偶有胀感,溺黄,大便正常,脉缓稍弦,舌苔白润。处方:柴胡5g,青皮6g,赤芍10g, 枳壳5g,川楝6g,橘核15g (打碎,先用冷水浸一宿),炒小茴5g, 生甘草3g,生牡蛎10g。二诊(1983 年10 月15 日):服上药10 剂,睾丸肿胀消退, 恢复如初,症状基本消失。唯用手抚摸时略有胀感,其他一切正常。 嘱再服10 剂,以资巩固。后于1984年3 月追访,未复发病。按:肝脉绕阴器,睾丸疾患,理应从肝议治。故以四逆散疏 肝理气,佐以行气之小茴,软散之橘核

14、、青皮、牡蛎等,总以疏肝理 气,软坚散结为主旨,一般可以取效。2.6 慢性肠炎 周某某,女,28岁,干部,1984年 4月 2日 就诊。病者腹痛泄泻已近半年。现症:腹痛,左下腹部痛甚,便后 尤剧,大便初硬后溏,并有里急后重感,有时大便有粘液泡沫,间或 有不消化食物渣滓。脉缓而弦,舌苔薄润。拟用:柴胡10g,白芍10g, 枳壳10g,广木香10g,神曲10g,炙甘草5g。7剂。二诊(1984年4月 9日):腹痛消失,大便软而成形,食纳增加,脉缓而软,舌苔薄润,继进5剂。8月间因月经不调来诊,询 及旧病未复发。按:本案泄泻,当是木强侮土,肝木失于疏泄,贼害脾土, 以致肝脾不和而泄泻,故取四逆散原方

15、以调和肝脾,加广木香、神曲 温以行气止泄,收到近期的疗效。2.7 腹痛 吴某某,男,13岁,学生,1978年5月10日就诊。患孩因腹痛,在当地用驱蛔药未效,后来省城就医。在某医 院门诊治疗已20多天,继之拟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改用链霉素抗结 核治疗亦罔效,随后考虑慢性阑尾炎,用青霉素治疗亦未取效。最后 只得以腹痛待查,转中医治疗。询其腹痛隐隐,时而扰脐腹痛,时而 脐下两侧不适,大便不畅,23日一行,便软不硬,食纳量少,脸色淡而少华,舌苔薄白而润,脉弦缓有力。细思其用驱蛔、抗炎、抗 结核治疗均未取效,病势并不急,痛又不能消失,无任何阳性体征, 仍属肝脾不和,姑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g,枳壳9g,白芍

16、9g,炙甘 草5g,淮山12g,扁豆10g,广木香3g,神曲10g。二诊(5月12日):病孩服2剂药后,腹痛已罢,食纳大增,无 任何不适,家长要求当天回去,因药只进2剂,病情虽缓解,恐不能 痊愈,挽留其再进2剂,以期巩固疗效。后又服原方2剂,腹痛未有 起伏,遂返回县里。半个月后来信告之,病孩一切良好。按:本案虽几经周折,仍只能以腹痛待查,以期观察。从辨 证的角度,病机仍为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四逆散中的柴胡、枳壳有 升有降,芍药、甘草缓急和中,加入淮山、扁豆以健脾,木香、神曲 以顺气和胃,使之肝脾得调,胃气得顺,故可获效。2.8 睾丸肿胀 袁某某,男,32 岁,技术员,1994 年 7月20 日就诊。患者述:右侧睾丸肿如鸽子蛋大,肿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