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19392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_2010级社工专业必修课_ 理论学时:_34_ 实践学时:_2_一、课程说明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开课的意义运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城市发展,不仅是把握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必经途径.因此,学习城市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关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课程的性质本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社工专业学生,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去分析社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把握和体察当代中国的国情,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

2、,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3目的与任务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2、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城市化、

3、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何应用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3、课程简表:课程类型课时数考核方式专业必修36考试二、大纲本文一 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第一章 绪论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与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三、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二、城市社会学的建立三、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

4、展第三节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四、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了解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分析城市社会现象的必要性.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城市二、城市化三、城市性状态四、城市社区第二节 、主要理论一、欧洲传统城市学思想二、古典人类生态学三、新城市社会学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1、 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早期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以更好的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

5、.2、课程内容第一节 早期城市一、 城市的起源二、 早期城市的发展三、 我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四、 早期城市的特征第二节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状况二、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的特点三、 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四、 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比较第三节 近代城市的兴起一、 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二、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三、 近代中国城市的类型与特点第四节 现代城市的发展一、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二、 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三、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的

6、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概述一、 城市生态思想的演进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涵义三、 城市生态系统的要素四、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一、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三、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四、 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城市生态环境一、 城市生态环境的涵义二、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三、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第四节 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五节 城市生态化第六节 城市生态化的内涵第七节 城市生态化的特点第五章 城市社会结构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结构、社会组

7、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社会结构一、 社会结构二、 城市人口结构三、 城市家庭结构四、 城市经济结构第二节 城市社会组织一、 社会组织二、 城市社会组织的特点三、 我国城市社会组织的变迁第三节 城市社会分层一、 社会分层的理论二、 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特点三、 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趋势第四节 城市社会流动一、 社会流动的类型二、 城市社会流动的特点三、城市社会流动的影响第六章 城市化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化、特点和动力有初步的认识,中国的城市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重要的推动作用

8、,如何更好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影响到中国的未来. 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化概述一、 城市化二、 城市化的类型三、 城市化的指标第二节 城市化的特点一、 城市化的世界性二、 城市化的不平衡性三、 城市化的阶段性第三节 城市化的动力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二、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三、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四、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五、 科学技术与城市化第四节 中国的城市化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二、 中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三、中国的城市化的原则三、 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战略第七章 城市文化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文化、特点和动力有初步的认识,城市文化系统的运行和变迁,要求我们加强城市文化的

9、建设,才能有利于我国城市社会的发展.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文化概述一、 城市文化二、 城市文化的特征三、 城市文化的结构四、 城市文化的功能第二节 城市文化系统的运行一、 城市文化的传播二、 城市文化的冲突三、 城市文化的融合第三节 城市文化的变迁一、 城市文化的变迁的原因二、城市文化的变迁的类型第四节 城市文化建设一、 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二、 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第八章 城市社会问题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社会问题一、 城市社会

10、问题的含义二、 城市社会问题的类型三、 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四、 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第二节 城市人口问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二、 城市人口流动问题三、 城市人口老年化问题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一、 住宅问题二、 影响住宅问题的社会因素三、 中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第四节、 城市就业问题一、 城市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二、 城市就业问题的类型三、 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第四节 城市贫困问题一、 城市贫困问题二、 城市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三、 城市贫困的特征四、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第九章 城市社会管理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的经济、社会、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对

11、城市人的社会生活有直接的影响.2、课程内容第一节 城市管理一、 城市管理的对象与特点二、 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三、 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城市行政管理一、 城市行政体制二、 城市行政管理的职能三、 城市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第三节 城市经济管理一、 城市经济管理的目的二、 城市经济管理的原则三、 城市经济管理的手段第四节 城市安全管理一、 城市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二、 城市安全管理的主体三、 城市安全管理的客体第十章 城市的规划与未来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的未来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与我国今天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实施有最直接的影响.2、课程内容第一

12、节 城市规划一、 城市规划的任务二、 城市规划的特征三、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城市规划理论一、 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二、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三、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第三节 未来城市的类型一、 城市规划与未来城市二、 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二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总计理论实践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220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60第三章城市社会发展220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422第五章 城市社会结构220第六章城市化220第七章城市文化440第八章城市社会问题440第九章城市社会管理440第十章城市的规划与未来220习题课220考试440总计36342三 实验内容与教学器材设备1、实验内容:运用城

13、市社会学知识,设计一份城市发展规划.2、所需教学器材设备:多媒体设备.四 对学生自学和作业的要求1、自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在自学教材时,应当把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我国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对照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作业要求:积极思考、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字迹工整,段落分明,言简意赅.三、附录一教材与参考书1、使用教材:向德平主编:城市社会学,高等教育20#版2、参考书:康少邦编著:城市社会学,#人民1986年版 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20#版二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要求 1、通过案例教学、布置作业、课堂讨论等实践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城市发展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2、以社会分析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领会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的敏锐意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 执笔人: 林磊 审核人:陈建平制定修订时间:20#3月15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