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19223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杨天斌 张 雁摘要:分析了大型煤炭集团在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资源、安全、产业和产品结构、环境影响、价格、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问题 对策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现阶段占我国一次能源的67%。据预测,到2010年占到一次能源的59%,到2020年占到一次能源的51%。由此可见,煤炭工业的有序发展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又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1、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煤炭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国际能源价格日趋攀升和国内经济快速

2、增长的双重拉动下,我国煤炭产量迅速增加,从2001年11亿t增加到2005年的21亿t左右,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煤炭生产中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断增多。首先,煤炭生产集中度不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山西现有煤矿个数3400个,年产5亿t,却每年动用20亿t的储量,平均每个煤矿产量不足17万t。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50%以上,而乡镇煤矿的回收率仅有10-15%。惊人的资源浪费,严重地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煤炭行业中的利润暴涨,使各种社会资金纷纷投向煤矿开采,加剧了对煤炭资源的争夺,加之行业管理的缺失,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百万吨死亡率高,对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

3、大型煤炭企业和煤炭企业集团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管理水平较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代表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做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快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行业管理缺失引起的煤炭开采的无序状态,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整体经济效益。2、大型煤炭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大型煤炭企业在发展壮大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企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管理和市场配置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以及后备精查资源严重不足,(到2010年全国至少缺少100亿吨精查储量)制约了一些大型煤

4、炭企业的发展。例如,同煤集团侏罗纪优质煤可采储量仅为9.4亿t,15对主力矿井服务年限短则3-5年,长则20年。而开采石炭二叠纪资源成本高、难度大。规划的晋北煤炭基地资源480亿吨,达到精查的不足100亿吨,取得采矿权的只有45亿吨,使企业而临着资源和矿区接替的危机。目前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采掘失调和水平接替紧张的问题。2.2、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状况需进一步改善据统计,在全国20亿吨t的煤炭产量中,具有安全生产能力的只有12亿t,包括部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内的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薄弱。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瓦斯、煤尘、水、火等自然

5、灾害威胁严重,另一方面是由于多年市场疲软造成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所致。如同煤集团2000-2004年平均吨煤安全费用为2.86元,9个参组矿过去的吨煤安全投入仅为0.45元。在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中,40%的高瓦斯矿井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局限于监测,缺少监控功能;三分之一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瓶颈制约;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高达40%。据对45家国有重点煤矿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安全欠账高达160亿元。3.3、企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大型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以煤为主,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从各地的煤炭企业分析,原煤入洗率只有33%,国有重点煤矿也只有50%左右,

6、而发达国家达到90%以上。这样不仅增加了煤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低了煤炭综合利用效益,而且每年浪费运力约420-560亿tkm,加剧了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属于低水平,每年浪费煤层气资源12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工程的运气量。煤的一些伴生矿物如高岭岩和煤矸石的利用率也比较低。2.4、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塌陷区的整治严重滞后由于采矿而引起的自然环境污染和破坏是比较严重的,我国近20年来排放煤矸石30亿吨,排放瓦斯1400亿立方米,矿区地表沉陷面积30多万公倾,仅山西省有1/7的国土面积是采空区。大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地表塌陷和水资源破坏方面投入少,效果差。2.

7、5、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短缺我国原有15所煤炭院校,以往每年要派遣近万名采矿、选矿、通风安全和地质测量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等因素,煤炭院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煤炭院校纷纷撤系并院,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机电、地测等专业新生只有500人左右。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大幅减少,加上煤炭企业流失的人才,造成大中型煤炭企业采掘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井下工人素质低,60%以上是农民工,90%以上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现代化的采掘运输设备如果只靠低素质的人来操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2.6、煤炭价格政策不合理,使行业自我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煤炭生产中的安全成本

8、、退出成本、发展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整治成本等未完全列入到成本中,煤炭开采成本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运行中的实际支出情况。而在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电力、冶金等下游企业的影响,企业应得的利益得不到,弱化了大型煤炭企业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机能。2.7、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尚需完善,主辅分离和企业办社会问题需尽快推行和解决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体制框架来完善企业的管理组织系统,构建有效的经营机制。在对企业的改制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传统的观念、体制、习惯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必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3、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对策3.1、加快

9、资源整合力度,确保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资源需要解决大型煤炭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一要靠挖掘自身潜力,加强资源勘探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寿命;二要对企业周边及煤炭生产基地内的小矿井进行整合,通过联合技术改造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三是对煤炭后备资源,通过资源市场化等手段优先向大型煤炭企业配置;同时要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打击非法开采,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设置;四是坚持“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到省外、国外去开发煤炭资源。3.2、以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是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克服单一的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实现废弃物资

10、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更好地解决矿区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达到由煤炭生产向能源生产的转变,单一煤炭效益向综合经济效益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大型煤炭企业建设新型矿区的一种新模式,企业要因地制宜,形成以煤为主,洗选、坑口矸石电厂、煤焦、煤化工、煤的伴生矿物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链式产业结构,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要加强煤、电两个行业的互利合作和产业渗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减少行业利益冲突,稳定能源市场。如同煤集团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建设的塔山工业园区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原煤经洗选后精煤外销,煤矸石、中煤及煤泥作为电厂的发电原料进行综合

11、利用,电厂余热用于居民供暖,对伴生矿物高岭岩进行深加工,电厂粉煤灰等废物用于水泥厂原料,所有的工业、生活污水经净化后用于发电再利用。同时与大唐电力公司合资建设电厂,变输煤为输电。这一园区的建设成为大型煤炭(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在发展规划中,拟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矿井按循环园区模式运作,建设王坪-小峪工业园区、右玉铁峰工业园区、朔南工业园区,使园区建设实现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和谐协调发展。3.3、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组织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大型煤炭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份制等形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构筑多元投资利益主体,推行

12、母子公司框架,以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决策层与管理执行层权责明确,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完善大集团内部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生产、安全、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完善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使之适应企业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3.4、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大型煤矿,改造中小煤矿,发展多元产业,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战略导向。从我国的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根本在于技术水平的飞跃。同煤集团两硬条件下的大采高技术,薄煤层刨煤机开采技术,神华集团千万吨

13、综采工作面等等实现了矿井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大型煤炭企业不仅要成为煤炭生产中心,也要成为技术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中心,不断增强自我研发能力,在采矿技术、安全技术、煤炭化工、加工转化等方面开发形成一批一流水平的关键技术。要加快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有效利用;建设一支学科门类齐全、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形成研发、设计制造及使用相结合的人才体系,为企业技术进步奠定基础。3.5、继续推进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煤炭企业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剥离辅业、后勤和社会服务系统,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买断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企业,变管理服务关系,为市场化的经营服务关系。对医院、学校等社会性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逐步分离。这样,方能使企业减少冗员,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公司联系电话: 2091092 联系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府西街建行大厦11楼邮 编:036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