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19082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好“活的环境”,充实课堂教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乡土环境资源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在位于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的武威二十中工作的这几年,对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感受颇多。一、借用自然环境,让学生与大自然“对话”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要亲近万物、大自然、大社会,运用公园山林。”“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这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而武威二十中所在的黄羊河农场是全国闻名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

2、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明汉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远古与现代农垦戍边的文化对照,更有万亩葡萄园构筑的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葡萄酒文化的风韵,因此,这里的自然就是一部活的关于西部历史、地理、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教材。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组织其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八年级生物课上学生要了解植物的种子和生长过程,春暖花开时,我们带孩子踏青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广阔田野就在眼前,孩子们一起去掰玉米、摘葡萄。通过开展各谛。这样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活教材。种各样的农田劳动体验,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在大自

3、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能导致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我们会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学生在一起集体勤工俭学劳动回校途中时,当学生还沉浸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中,我们会让这种情感延续到文字游戏中,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又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春游后,会组织学生进行以春游为话?)的口语交际课,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关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在一个个由郊游引发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选择。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生的生

4、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发现、观察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二、利用乡土资源,再现生活环境,让学生与环境“对话”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环境“对话”。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施有限,美术课的教学中就有一些不适宜的内容,但又不能不授课,只有利用乡土资源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如,用捡来的各种不同的树叶在老师和学生的手下变成小动物,变成小花,变成小鱼,粘在纸上或墙上,立刻就能引起好多学生的共鸣,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延伸下,促使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述,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

5、高。而且,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观察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些“环境”成为学生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它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三、巧用乡土材料,优化教育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教具、学具的选材入手,大胆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让这种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敢于动手,急于动手。“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

6、的教学途径之一。”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趣之门,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引入地方乡土资源,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如在学习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武威素有“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这一称号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许多学生说出黄羊河农场在全国有名的特产糯玉米和莫高葡萄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渗透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资源虽然丰富,但分类不具体。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由于学生家长知识的匮乏,也制约着乡土资源课程的深加工。要想熟练驾驭乡土资源,做好此项工作的开发和研究,还需要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细心发掘整理,实践中完善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