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18881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述(4篇)第一篇: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科目。化学根底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实验探究为突破口。目前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存在问题,一些教师上课不做实验,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将实验内容和现象呈现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不到科学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要真正地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化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为主体,参与实验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那么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制备Fe(OH)胶体的实验中,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的学生课后往往只记得将饱和FeCl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胶体,至于胶体的颜色及其和Fe(OH)沉淀的区别仍不清楚。而亲自动手的同学不仅能加以区别,有的同学在做实验中还发现当水接近沸腾时滴入饱和FeCl溶液再加热一会(此时水未沸腾)也会形成胶体,但上述现象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

3、即接近100。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并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加以解释:FeCl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和HCl,水解反响为吸热反响,当温度升高到接近100时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气化,从而在水中形成Fe(OH)。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组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把实验能力强的和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实验时以优带差,即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主体,动手弱的学生为辅,然后互换角色,让实验能力弱的同学为主体再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协作,共同

4、学习,共同开展。三、多增加传统实验的改良,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长期以来,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繁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良。比方必修1(人教版)NaO性质探究实验中NaO与CO反响,传统实验是制取CO气体并通入NaO,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加以改良。CO一定要制取吗?氧气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加以验证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了该实验。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

5、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O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O与CO反响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响是放热反响。改良后的实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来灭火,有的同学打破常规,改良了NaO与水反响的实验。同样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几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剧烈燃烧,即水能生火。传统焰色反响是用无锈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该方法由于蘸取的药品较少,不利于观察火焰的颜色。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改良:将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点滴板上,再将要用的药品溶液用滴管滴几滴于棉花上,然后点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

6、颜色。教师对学生传统实验的改良,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努力学习、更新观念,以实验探究为化学教育的突破口,同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底教育的改革作出奉献。1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9,(03).2孙小媛,赵维秋.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的方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04).3柯珍

7、凤.化学实验课教学与素质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9,(04).4徐肖邢,陆德文,徐步田.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19,(06).5康午生.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与训练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19.6郭志东.专家型化学教师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方法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9.7张岩.从实验根底知识切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第二篇: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 ,稳固化学知识 ,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

8、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功能一、更能引起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 ,在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中 ,要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这就涉及到要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可以首先演示蕃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这一趣味实验 ,使学生在感受音乐卡发出的音乐声中产生疑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望的同时 ,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 ,这电流从何而来?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

9、 ,交流解释。从而引入本堂课的中心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进而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理论。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 ,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积累与开展过程 ,在真实而复杂的背景中体会知识的本质 ,到达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并通过合作学习 ,主动探索 ,亲身经历从发现问题、形成问题 ,到解决问题 ,即获得真知。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引发了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中化学新课程十分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 ,以此来改变传统教学脱离特定

10、的学习情景与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 ,从而导致学习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以及记忆表征单一的弊病。二、提供形成化学概念、验证和理解化学根底理论的感性材料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客观事物的抽象 ,它来自于客观现实 ,又高于客观现实。要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充分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灵活地解决科学问题 ,必须获得有关客观事物的足够多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是形成和掌握科学概念的必要条件。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来展示化学现象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例如 ,在?物质

11、的分类?中学习丁达尔效应时 ,可组织学生实验: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 ,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看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 ,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少 ,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 ,那么看不到此现象。通过实验的直观现象 ,使学生能理解: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 ,进而使学生形成丁达尔效应这一化学概念。新课程中很多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形成 ,一般都首先从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 ,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

12、,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才显露出来 ,被学生感知。学生从获得化学实验事实的根底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三、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以往的化学实验非常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大纲中单独详细的列出了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化学实验根本操作 ,并对这些操作技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a、b、c三个层次;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 ,进行专门训练的做法既枯燥 ,效益又不高 ,是需要加以扭转的。?课标?中未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做出十清楚确的教学要求 ,但一正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实验根本技能 ,是我国化学课程及其教学的一条需要继承的成功经验。在新课程中应改良的是不要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 ,不要让实验技能训

13、练游离于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之外 ,而进行专门的、刻板的训练。换句话说 ,就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 ,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 ,形成化学实验技能 ,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四、培养和开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传统的化学教材中往往对实验现象有较为准确的详细描述 ,学生阅读了课本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后 ,往往结合实验中出现的更为丰富多彩的现象归为简单的、统一的、课本中的语言描述 ,更对一些精细的实验现象视而不见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使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功能发挥受到一定影响。新教材中对大多数实验的现象没有直接作出描述

14、,而是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实际现象做出各自的描述 ,当学生描述的现象不一致时 ,还可通过讨论探明原因 ,到达统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变化 ,让化学实验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功能。例如 ,在?硫酸、硝酸和氨?中硫酸的氧化性局部 ,利用实验浓硫酸与铜反响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观察反响后溶液不显蓝色 ,学生通过老师引导讨论 ,进一步实验验证讨论以探明原因 ,到达对该实验事实的统一认识。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 ,高中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形成

15、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主体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是检验和开展假说的实践根底 ,是使化学科学知识到达真理标准的根本方法。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 ,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学习 ,实验现象的观察 ,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来进一步稳固和深化化学知识 ,推导和验证化学假设 ,从而形成真实的、科学的理性认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 ,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响特征。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针对发现的问题 ,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根底上 ,做出大胆假

16、设或猜测 ,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测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 ,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验证假设或猜测的主要方法 ,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由于新课程的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 ,那么实验教学必然会增加一些新的功能。1段昌平,李忠平.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化学实验J化学教育,2019,(11).2李如松.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19,(10).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化 ,通过一些实验教学的案例 ,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 ,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