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18860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4 宋词五首 琵琶行》导学案 北京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1、作者 白居易,字 ,晚年号 。中唐时期 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 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

2、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时期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生活特点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时期 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生活特点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3、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诗歌特点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2、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

4、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 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

5、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白居易等人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病;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二、指

6、导朗读1、注意读音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枫叶( ) 瑟( ) 声声思( ) 捻( ) 霓裳( )( ) 衣裳( ) 红绡( ) 钿头银蓖( ) ( ) 谪居( ) 还独倾( )间关( )红阑干( )湓江( )嘲哳( )( )幽咽( )拨弦( )( )抹( )迸( )帛( )舫( )2、听配乐朗读3、自由散读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概括小序的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 )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 ,年长( )色衰( ),委身( )为贾人

7、( )妇。 遂( )命酒( ),使快( )数曲。曲罢( )悯然( )自叙少小( )时欢乐事,今漂沦( )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 )。予出官( )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 )觉有迁谪意( )。 因( )为( )长句( ),歌( )以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 ),命( )曰( )琵琶行。四、小组赏析诗文,领悟诗歌意境1.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2.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3.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 是什么导致了

8、他的情感波动。(从小序中找) 4.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5.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五、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音乐有声无形,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小组寻找音乐描写的语句,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 个部分, 给每一部分起名,试分析其音乐中透露出的感情第一部分是 (概括):语句是赏析第二部分是 :语句是 赏析 第三部分 : 语句是 赏析 第四部

9、分 : 语句是 赏析 六、拓展练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

10、。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

11、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答:_(不超过30个字)_(不超过30个字)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答:_(不超过8个字)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2、?答:_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我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 全国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多为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不无裨益。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五种情况:(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2、起起用。任用例:起复授本官。旧唐书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