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18685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1如下图,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2如图甲木块的长度读数为 cm;用温度计测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如图乙,示数为 3如下图,陈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1)用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_传入到人耳的,听到的声音响度_(选填“大”或“小”)。(2)拔出两个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变,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_传入到人耳的,听到的声音响度_ (选填“大”或“小”);(3)陈明探究的是问题是:_?实验中保持衣架位置和敲打的力相同,这是采用_ _法实行实验。4某同学在

2、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相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 相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 _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

3、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能够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 说明 。 6(如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_ (2)_ (3)_7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的操作如下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他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

4、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温度/84889698989898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该读数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实质是_(水蒸气、水珠),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8小明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活动中,他按右图实行安装(1)准确的安装顺序是_( A:由上向下,B: 由下向上)(2)当水温升至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小明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t/min01234567891011t/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根据以上数据,画

5、出水的沸腾的图像(4)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_(5)请你在图中大致画出沸腾时的不同深度A、B处气泡的大小(6)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7)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 。(8)在实验室里,有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测:_ 9在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经历中,我们所经历的如下探究中,与“测量细铜丝直径”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填序号)。装满水的玻璃杯还放多少大头针 用刻度

6、尺测量纸张的厚度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测一测你的听觉的频率范围观察水的沸腾 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甲乙10.如图是“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准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晶体/非晶体)。如下图,是小丽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1)这块冰的初温是_ ,熔点是_ ;(2)加热_ min后,冰开始熔化;(3)加热3 min时,物质的

7、状态是_ ;(4)熔化过程需要_ min。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因为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协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时 间/mim0246810121416182022温 度/989185807969797978767473(5)错误的数据是_;(6)该物质凝固后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 _;(7)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1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态;1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

8、最好在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实行;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反射面,这样做是为了_,选择的玻璃反应该薄一些,这是因为_。(2)实验中,用两粒相同的棋子是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用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关系(3)使棋子B与A的像重合后,若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4)若移动棋子B,始终不能将它放到A的像的位置上,则可能的原因是_(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太暗,为了看清像他将如何操作呢?答:_ (6)为证实成像特点是否真实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以下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枚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9、玻璃板的位置实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实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7)实验中能观察到棋了A的像是因为发生光的_现象,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棋子B是因为发生光_现象。(8)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局部)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12. 在实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

10、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 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2)在以下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4)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实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右表

11、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5)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说明:_.1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能够通过 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 。1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