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18428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申报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项目单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公章) 填 报 人 张百胜 主管单位 商丘市教育局 (公章)填报时间 二一三年九月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财政厅 教育厅 制二一三年九月基本情况学校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类别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公办民办通信地址神火大道南段566号邮编476000网址法人信息姓 名刘合行职务院 长办公室电话0370-3182005传真0370-3182121手 机18837019666E-mailS联系人信息姓 名张百胜职务实训中心主任办公室电话0370-3183008传真0370-3182121手 机13837

2、031553E-mailS取得国家重点学校时间2007.04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时间2004.12技工(职业)教育集团名称及成立时间办学条件占地面积(亩)1743建筑面积(平方米)158330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98312实习实训设备数量(台/套)3100先进仪器设备数量(台/套)300总值(万元)13537总值(万元)6800校内实训开出率100%主体专业设备专业名称设备数量工位数先进设备数量汽车检测与维修12080045建筑工程4050010食品加工技术11840090软件技术30030050机电一体化5020013师资情况教职工总人数1096其中:专业课教师人数(不含文

3、化课教师)681项目人数类别人数职称职业资格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其他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其他实习指导教师230135914162302028一体化(双师型)教师512284219995505学历教育与就业在校生人数(人)2011年166192012年15164截止2013年7月在校生人数13047毕业生人数(人)2011年57742012年5817截止2013年7月毕业生人数5028取得毕业生证人数(人)2011年57742012年5871截止2013年7月取得毕业证书人数5028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人)2011年57742012年5871截止2012年7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

4、数5028近三年平均取得毕业证书率100%近三年平均取得职业资格证率100%近三年平均当年就业率98% 培训情况劳动预备制培训2011年21002012年2200截止2013年7月2350失业人员培训2011年5002012年500截止2013年7月550农村劳动者培训2011年12002012年1340截止2013年7月1340在职职工培训2011年8002012年830截止2013年7月860其他人员培训2011年30002012年4000截止2013年7月4200规范管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设有培训鉴定中心专

5、职工作人员7人,财务处专职人员11人,资产管理处专职人员6人;制定有收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大额财务支出监督审核办法等10项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5项资产设备管理制度和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等6项党群管理制度。学校对较大财务支出、重大事项的决策都有校纪检委全程参与和监督,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未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同时最大限度的规避了风险。学院规范办学,2010年和2011年连续被评为“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教学模式改革及成果1.学院重视教学模式改革,以高就业质量为核心目标。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工学交替、任

6、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在教学中,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辩论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做到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和创新出了各个专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积极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人才培养

7、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园林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半开卷、开卷、口试、笔试、实训操作、论文及答辩、毕业设计等考试考核方式,实施综合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有操作动手能力的考核;不仅有专业能力考核,也有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仅有学校考核,也有企业考核。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进行科学评价。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

8、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建校以来,我院紧紧围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努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培养锻炼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1.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 2010年,我院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学院与企业对接平台,促使校企合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2.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室313个,基本可满足

9、学生的校内实训学习。在此基础上我院还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拓展渠道,深化合作,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7个,除毕业顶岗实习外安排学生校外实习80250人日,涉及21个专业。动物工程系与中粮肉食(宿迁)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河南和牧动物制药有限公司、郑州开创饲料有限公司、开封正大集团等24家企业合作开展的针对级各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园林食品加工系食品相关专业与山东凯欣食品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商丘广益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的顶岗实习,生物工程系与在青岛的荷兰世界知名企业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合作开办的“瑞克斯旺班”等是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代表。工学结合人才

10、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现了教学与企业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锻炼了教师队伍,也使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和需求,积累了校外实习管理经验。3、创新成果,服务“三农”。学院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广泛开展面向企业、农村、社区基层的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城市职工岗位或转岗再就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及职业培训,年均培训人员10000人次。实施了“项目引导”、“技术扶持”、“咨询讲座”、“上门指导”、“示范带动”等服务模式,承担科技开发

11、、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社会服务;利用科技大集、科技大篷车、农技110、豫东田园广播电视农业栏目、农技专家热线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农户”一体化合作,广泛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培养机制及专业建设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工学交替、项目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每个专业探索和创新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畜牧兽医专业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阶段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园艺技术专业的“双线式2-3-1”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模块化后置订单”人才培养

12、模式、电子商务专业的“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全程工学交替能力螺旋上升”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的“学训合一,公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等。学院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确定的基础上,以能力和技能训练为核心,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了9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选修课,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几年来,企业合作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教指委)

13、级精品课程22门,院级精品课程76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68门教研成果综合性表彰与技能竞赛我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共组织立项院级课题54项;组织立项考试、考核模式改革专项课题26项;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21项(立项重点课题3项,规划课题9项);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6项。组织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项7项(重点课题2项,规划课题5项),院级课题结项54项。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院级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评选活动,共组织参评成果178项;组织申报的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有4人获1等奖、11人获2等奖。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23人次、三等奖37人次;获省一等奖24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1个。申报单位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省辖市、省直部门推荐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要 求1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职称、职业资格需附情况一览表。2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数量、职称、职业资格需附情况一览表3在校生人数需提供电子注册系统该校在校生统计表。4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需附职业技能鉴定名册等相关证明材料。5培训情况需附培训合同或协议、培训名册、支付凭证等证明材料。6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7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