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17894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二前置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剥蚀( ) 柏树()恍惚()隽永() 猝然()坍圮()恪守()隽秀() 熨帖( ) 意蕴() 宿命() 颓墙 ( ) 捋( ) 肆意( ) 亘古不变() 玉砌雕栏( ) 窸窸窣窣( ) 二、阅读课文,思考: 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 这样写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坍圮(tn ) 捋(l)须 熨(y )帖 隽(jn)秀 B蝉蜕( tu ) 几(j)乎 祈祷(do ) 恪(k)守 C炫(xun )耀 角(ju)色 焦灼 (zhu ) 猝(z)然 D剥(bo)蚀 车辙(

2、zh) 归巢(cho ) 倔强(jing)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至志地想关于花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身。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年就座落在那儿了。 只是在她卒然去逝之后,我才有余瑕去设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一时没有 。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

3、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使我们遵循世界各国普遍 的共同价值观。 A反映 祈求 信奉 B反应 祈求 奉行 C反应 乞求 信奉 D反映 乞求 奉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 B陈希同之流生活腐化,道德败坏,最终落个声名狼藉。 C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我,我读得出神入化。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时谈

4、判并缔结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B这种行业,人数少、规模小,又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不为人们重视。 C四川的山鹧鸪近年来成倍地减少,目前仅剩两千多只。 D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诱发的。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你的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 。 (2)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野, ,造化的神工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在风雨中为

5、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 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春风染绿了柳枝 柳枝被春风染绿了 A B C D 二、阅读练习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6、,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地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

7、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7“我”原来就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为什么后来又“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答: 8母亲为什么“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答: 9“我”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你能分析出来吗? 答: 10这两节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A 2 3B 4B 5B 6C 7当“我”在黑暗中孤零零地呆着却不再有人来催自己回家时,这陌生的感受使“我”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离“我”而去。 8母亲来找“我”是不放心“

8、我”呆得太长,但只要亲眼看见“我”好好地呆在园子里,她就暂时松一口气,而让“我”继续一个人设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为同样处于生活最底层的母亲实在没有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怀着巨大的忧心与痛苦日复一日地听任“我”疯狂地呆地废园里。 9对于无助的母亲深挚而卑微的爱,更无助更卑微的“我”无法承受因无条件地接受它而引起的心灵震荡,也不愿因主动承受它而越发显出自身的绝望,还由于毕竟年轻不懂得关心、体贴痛苦的母亲,珍惜母亲给自己的爱,所以选择了残忍的回避。 10前一节语言富于艺术性,“又是清晨,又是白昼”,“又是午后,又是傍晚”,迷离惝恍,充分渲染了失去母亲的悲痛。后一节语言朴实木讷得近于绕口令,像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这实际上是这出生活悲剧中最悲惨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作者却把所有的震撼全都埋在了平静的琐语下面,含锋不露,蓄势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