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1789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剪梅古浪五中 刘昌国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

2、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 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

3、,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词句。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

4、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2. 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二、作者作品及背景1084约1155)我国文学史上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李清照工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更擅于词.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教师小结(见幻灯片),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断句。3.请一位同学

5、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后做评价。4.齐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词的情感基调。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四、研读课文,赏析句子。1、词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透露出怎样的情感?红藕香残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作者从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

6、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独上兰舟 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云中锦书 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月满西楼 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

7、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2、下片用哪几种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的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五、总结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家中生活,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发了作者的孤寂相思之情。六、诵读并背诵全词。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加强审美印象。 七、布置作业: 将这首词改写为现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