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17862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闵良臣: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资本主义是一切社会关系中唯一可行的制度” 先说几句类似引子的话吧。自中共十八大后,不论所谓主流 社会还是中国民间,特别是在网络上,都对到底什么是“邪 路”,中国又应该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近似“自说自话” 的讨论。然而,有人只是我行我素,按他们的既定方针办, 并不理会无数中国人的探讨,想想,真感到一丝悲哀。在资 本主义社会,绝不会如此。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就忍不住这样说道:“别老说正路邪路这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人们心里都很清楚,你们把自家孩子往哪里送, 哪里就是正路。” 真可谓一针见血。一 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错,那是指地理。人类社会就现在已知的 正确道

2、路,好像除了资本主义,还没有第二条。这也不是随 便信口开河。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不断自我纠 错,不断完善,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条道 路真的能代替资本主义。至于眼前,不论欧盟还是整个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经济危机”,说得简单一点,就是 这些国家的福利太好了,政府让他们的国民太享受了所导致 的。这并不难解决。只是正如中国古人说得好,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那些享受高福利习惯了的国民们一时半会儿还 不大适应。但他们一定会适应的。人的适应性至少比动物植物要来得快。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科 技成果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发明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资 本主义制度,

3、 就没有现代人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才济济, 自有诺贝尔奖项以来,绝大多数诺奖都落入资本主义国家的 口袋中。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由 于真正实行了民主自由,其中包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有大量 批判资本主义的著作,像被我们称作“新自由主义”的一些 美国学者们,批得更加起劲。然而,至今仍证明资本主义道 路是人类社会唯一一条正确道路。截止目前, “现代资本主 义没有任何明确的、绝对的替代者:它有自己特别的、历史 上独特的政治背景,有将人性和正义的魅力与古代民主的个 人政治中介的直接性或现代科学的超然的认知权威相结合 的吸引力。”(见英约翰邓恩 编、林猛等译民主的 历程第 254 页

4、,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本人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就指出过,美国“新自由主义”者批判资 本主义,并非是说它不如我们这种“社会主义” ,只是还不 满足,希望它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我们有些学者仿佛不懂 这一点,以为美国的同行起来一批资本主义,就证明资本主 义不是好东西。真是糊涂得很。 本人虽不愿意承认日裔 美国学者福山的“资本主义终结论” ,但认可胡适早在上世 纪二十年代从美国回来后对美国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发言;认可卡尔波普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篇自传后记中所说的他认为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幸福的哲学 家;认可哈耶克老师路德维希冯米瑟斯在自由与繁荣 的国度第二章第 6 小节中所阐述

5、的“资本主义是一切社会 关系中唯一可行的制度” ;认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正确的 道路只有一条” 。 二 胡适日记: 1928年3月 26日。 上海。 胡适“到Quest Society探索社讲演东西文化”。 此次演讲不知是否在租界内, 反正是给外国人演讲, 肯定的。 此次演讲用的是英文,译成中文,八千字符左右,题为东 西文化之比较 。几十年后胡适还记得这次演讲,在去世前 三个月的一次25分钟的英文讲演中还提起它:“这是我 对科学和技术的近代文明的热诚颂赞我在 1925 年和 1926 年首先用中文演说过并写成文字发表过,后来在 1926 年和 1927 年又在英美两国演说过好几次,后来在 19

6、28 年又 用英文发表” 。 这是胡适一篇重要演讲,即使对今天的 中国,尤其对那些所谓人类的精神文明会“三十年河东,三 十年河西” 的中国人而言, 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本篇最初载于 1928 年纽约朗曼出版公司初版人类向何处去 现代文明概观 。 讲演完后,与听众又进行了一会 讨论,胡适也作了一些“答辩” 。演讲会散后,华安人寿保 险公司的创办人休斯先生开车送胡适回家。胡适认为“其人 颇有思想”。 在车上,休斯先生与胡适“闲谈” ,胡适觉得“有一事足记”休斯说:“美国是真正民主国, 例如,美国富力的七分之一是在保险公司手里,而这些保险公司的股东有四千万人之多! ” 胡适在这句话后面接着说:

7、“此 正是马克思所不曾梦见。马克思以为资本集中则所有权集 中,全国资本将在极少数人之手。他不知道资本集中而投资 可以公开,故一万万元的一个公司不妨有五十万个股东。 ” 本人并非“马克思主义者” ,也不研究马克思主义,不知道 马克思那么淘神的研究资本主义,并写出了流传后世的资 本论,是否真的如胡适所说,对“投资可以公开”居然没 有研究。果真如胡适所言,对马克思也就不能不表示遗憾。 我不知这位休斯是否美国人,他与胡适“闲谈”的之所以是 这种话题,自然与胡适刚才的演讲有关。胡适反对说西方的 文明只是物质文明,而东方的文明是精神文明。他在这次演 讲中就这样说道:“那些夸耀东方文明者,对于这种种 事实可

8、以考虑考虑。 一种文化容许残忍的人力车存在, 其精 神何在呢?不知什么是最低限度的工资,也不知什么工作 时间的限制,一天到晚只知辛苦的工作,这还有什么精神生 活呢?我们是否相信一个拖洋车的苦力的生活,比较美 国的工人要精神化些道德化些呢?”胡适认为,精神文明其实都产生于物质文明。没有物质文明,也就很难会产生 精神文明,正因此,西方不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要高 于东方,这个观点并且贯穿他的一生,直到上面提到的去世 前三个月的那次 25 分钟英文讲演中还在重复这种认识:“所谓物质文明应该有纯中立的涵义,因为一切文明工 具都是观念在物质上的表现,一把石斧或一尊土偶和一只近 代大海洋轮船或一架喷射飞

9、机同样是物质的。一位东方的诗 人或哲人生在一只原始的舢板船上,没有理由嘲笑或藐视坐 着近代喷射飞机在他的头上飞过的人们的物质文明。 ” “我认为我们东方这些老文明中没有多少精神成分。一个文 明容忍像妇女缠足那样惨无人道的习惯到一千多年之久,而 差不多没有一声抗议,还有什么精神文明可说?一个文明容 忍种姓制度(the cast system)到好几千年之久,还有多 大精神成分可说?一个文明把人生看作苦痛而不值得过的, 把贫穷和行乞看成美德,把疾病看作天祸,又有什么精神价 值可说? “试想像一个老叫化婆子死在极度的贫困里, 但临死还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临死还相信她的灵魂 可以到阿弥佛陀所主宰的极乐

10、世界中去,试想像这个老 叫化婆子有多大的精神价值可说! ” “我们也许必须丢 掉这种没有理由的自傲,必须学习承认东方文明中所含的精 神成分( spirituality )实在很少。” “我现在回过头去看, 我还相信我在大约三十五年前说的话是不错的。我还以为这 是对东方和西方文明很公正的估量。我还相信必需有这样的 对东方那些老文明。对科学和技术的近代的文明的重新估 量,我们东方人才能够真诚而热烈的接受近代科学。 ” 回 过头再说,其实,就在这次演讲前几个月即 1927 年 8 月,胡适到西方游了一圈后,回来还写了一篇类似游记的散文 漫游的感想 。这篇感想记有六个题目,而第三个题目是 一个劳工代表

11、 ,其中说了这样一些话: “从前马克思派的 经济学者说资本愈集中则财产所有权也愈集中,必做到资本 全归极少数人之手的地步。但美国近年的变化却是资本集中 而所有权分散在民众。一个公司可以有一万万的资本,而股 票可由雇员与工人购买,故一万万元的资本就不妨有一万人 的股东。近年移民进口的限制加严,贱工绝迹,故国内工资 天天增涨;工人收入既丰,多有积蓄,往往购买股票,逐渐 成为小资本家。不但白人如此,黑人的生活也逐渐抬高。 人人都可以做有产阶级,故阶级战争的煽动不发生效力。 ” 这一点,针对苏联当时所宣扬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美 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悉尼胡克在他1940年出版的那本理性、社会神话

12、和民主一书中是这样说的: “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在美国工业中心的许多救济金领取者的收入还 比平均俄国工人的收入为多。 ”(第 1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 在纽约时,胡适还曾“被邀去参加一个两 周讨论会”,而这一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 应该叫什么时代?” “究竟是好是坏?”其中一位劳工代表 “一开口便使”胡适“诧异” :“他说: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 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好的最伟大的时代,最可惊叹的时代。 “最后他叙述社会的进步,列举资本制裁的成绩,劳工待遇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幸福的增加。他在二十分钟之内描写 世界人类各方面的大进步,证明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 好的时代。

13、”真没想到,又是若干年后,这个美国劳工代表 的“感觉”依然有效。 这样,也就可以充分证明下面要 说的英国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他是他所见过的 最幸福的哲学家,毫不夸张。 三 原籍奥地利的英国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 1902 - 1994) 几乎活了一个世纪。据知, “我是我曾见过的最幸福的哲学 家”,是波普尔在1969年开始写无尽的探索一一卡尔波 普尔自传时说出的这句话。等到自传完成,他又应出版这 本自传的出版社的要求(出版社要求他回答,时隔多年,是 否仍然认为自己是曾见过的最幸福的哲学家)以他那句话为 题写了这本自传的后记。文章不长,译成中文

14、,我数了数, 不足 1200 字符。波普尔在这篇短文中热情地讴歌了他的西 方社会他的生活(同时他也十分清醒) ,他说:“我知道得很 清楚,西方社会有许多不好的事情,但我仍然认为它是存在 过的最佳社会。 ”又说:“我认为我们能够向俄国人学习的惟 一事情是:他们告诉他们的人民,他们正生活在从来没有那 么好的社会里。 ”这后一段话真是说得太好了。当一个人一个政府发现那些原本过得不好甚至极差的社会里的人 和政府在那夜郎自大或叫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地吹嘘,而 面对自己真正天堂般的生活,为什么不去歌颂不去宣传呢?别人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不让他们去歌颂去宣传呢?将心比 心,我们的政府不也总是要我们“以正面宣传

15、为主”吗? 波普尔尽管提出对科学假说不能最终证实,但可以证伪,然 他在这篇我是我曾见过的最幸福的哲学家中对他自己对 西方对欧洲和北美的歌颂还是采用了证实的手法的,比如他 说:“任何打算将我们在西方自由民主的生活与其他社会里 的生活认真比较一下就会不得不同意:在欧洲和北美,在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的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曾经存在过 的最佳和最公正的社会。不仅严重缺乏食物和住房的人很 少,而且年轻人有无限的机会来选择他们的未来。对那些愿 意学习的人,对那些愿意以多种方式过得快乐的人,有许多 的机会。”看来,人家西方哲学家也是讲“有比较即有鉴别的”。当然就如我们这里常常怕被别人歪曲一样,波普 尔这位

16、哲学家也意识到甚至就知道:“尽管如此,宣传我们生活在丑恶世界中的神话将会继续下去。”不知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和政府读到这句话是否会脸红。波普尔毕竟是哲学家思想家,尽管他知道他所处的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佳 和最公正的社会,但他仍然相信他的试错法(即科学通过提 出问题,经过试验,排除错误而得到发展),并且用试错法说明社会变迁,认为社会发展没有规律,只能逐渐改进。这 些,对我这个无知的读者,已经是很深奥了,不知道是否有 人说波普尔认为的“社会发展没有规律,只能逐渐改进”是反动的什么。只晓得在西方,据说“从科学家(包括一些获 诺贝尔奖的科学泰斗)到文史哲界的专家,从政界要员到财 界大腕,无不深受波普尔的影响”。 四波普尔对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认知是客观的。同样,比他更早一些 的哈耶克的老师,与波普尔同是奥地利人而生活在美国的经 济学派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