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17711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白玻璃压延线设计概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白玻璃生产线机械设计概要超白玻璃生产线设计,经过与相关工作人员多次交流意见,参照其它生产线设备运行情况,借鉴CNUD设计理念,双方反复讨论优化后确定的方案。一、 退火窑壳体:1、 退火窑分区 为适应超白线产量和产品规格要求,保证玻璃退火质量,划分了退火窑各区长度,详细如表1表1 退火窑长度分区A区A1A2A3A4121253025305030503000B区B1B2B3B4B5B6B7203003000300030002660266030402940C区C1C2C3C4120003000300030003000D区25002500Ret区72007200E区24002400F区F1F2120

2、0060006000总长度合计(单位mm):685252、 电加热方式A区采用侧抽屉式,引出接线端在传动侧,维修更换在非传动侧,下部加热器通过玻璃清扫口抽出,上部加热器则预留安装口。B、C区采用可依动式加热器,可移动距离为450mm, B区除B1段左右各一组加热器外,其余均为在壳体两侧两端部各2组加热器,C区各段均为左右各一组加热器。详见表2表2 退火窑电加热功率、只数、分区布置退火窑电加热功率、支数、分区布置表部位左边部中区右边部按退火区功率x支数功率x支数功率x支数统计=分区功率=分区功率=分区功率kwkwkwkwA区上9x9=819x9=81162A区下9x9=816x9=549x9=8

3、1216B区上9x13=1179x13=117234C区上9x4=369x4=36723、各区测温元件热电偶及高温辐射计安装位置说明A、B、C三区及入口上部各在边区、次边区、中区设五个热电偶测温点(分别装在A1、A4、B6和C4段),分别检测各纵向区域温度,其中边区和次边区热电偶根据加工玻璃宽窄可相互切换,在B6段尾部设三只高温辐射计,辅助测试玻璃温度。A、B、C三区未设热电偶测温点的各段,在壳体顶部留有一个远红外测温检测口,以备随时人工检测。下部则分为左、中、右三区控制。Ret区上部设一测温点,控制Ret区温度。根据退火窑分区情况及退火温度要求, A区入口测温点在A1节前端距壳体中心612.

4、5mm处(根据辊道分布及控温要求,此处刚好在两根辊道中间又处于本节壳体前段中间位置,固设于此);A区出口测温点在A4节后端距壳体中心470mm处(两辊道中间),B区测温点在B6节(参照CNUD设计模式),热电偶和高温辐射计分别设在距壳体中心400mm处(热电偶在中心前,高温辐射计在中心后)。C区测温点在C4节后端距壳体中心450mm处(两辊道中间)。4、换热冷却系统A区采用顺流两侧进风模式,上游顶部设计作业平台。B、C区采用逆流进风模式。A、B、C三区顶部风管设计为6组5区模式,边区、次边区合用一个自动阀控制,边区可手动。根据各区散热特点,为提高散热效果,A、B两区均为双层70x30矩形不锈钢

5、管换热器,C区为3层70x30矩形普通碳钢管换热器,底部风管A、B、C三区设计为4组三区模式。A、B区用70x30矩形不锈钢管换热器,C区则采用t2.5mm钢板焊接换热器。换热风管上下部共用一组风机(两风机一用一备),上下部左、右、中各设3组气控碟阀根据所测温度分别控制各区域换热量。Ret区为自循环系统,加之适量外部空气补充,以达到工艺控制温度要求。F1、F2为强冷却区。各区风机流量、风压及冷却方式见表3、表4。表3 退回窑冷却风机型号、参数和数量区域型 号风量m3/h风压Pa功率kw使用温度台数备注AW4-62-4.5C5146-12251356-647116002一用一备BW4-62-6C

6、3175-7572489-9177.55002一用一备CW4-62-6C5146-12251543-1021114002一用一备Ret4-68-8C13583-23770892-1284112001F14-68-10C21984-37974931-1323151F24-68-10C21984-37974931-1323151表4 退火窑冷却方式A上辐射顺流冷风A下辐射顺流冷风B上辐射逆流冷风B下辐射逆流冷风C上辐射逆流冷风C下辐射逆流冷风D中性过渡,无加热、无冷却Ret热风强制对流冷却E中性过渡,无冷却F1冷风强制对流冷却F2冷风强制对流冷却5 、退火窑保温系统根据压花玻璃退火温度渐降曲线,A

7、区入口退火温度在600以上,出口达550,此区顶部保温层厚度为430mm;B区退火温度相应降至500以下,顶部保温层厚度为360mm,到了C区,退火温度已降至350以下,相应顶部保温层降至280mm。为保证壳体整齐,边部侧墙保温厚度A、B、C区均为260mm,D区为温度缓慢冷却过渡区,只在边部作轻微保温即刻,顶部只用镀锌板封盖,不作保温。Ret区为自循环强制对流冷却区,只在顶部作适当保温,边部不设保温层,温度调节根据测定温度通过500碟阀开度补充外部空气达到设定要求。E区又是缓慢冷却区,为敞开设计,只有辊道传动。F区为强冷却区,根据生产能力及生产速度,设有两段完全相同的强冷却区,可根据玻璃厚度

8、,生产速度调节闸板开度及各段风门开度,以使玻璃各区温度均匀,达到生产要求。二、 退火窑传动:1、 退火窑传动设计依据:根据超白玻璃生产工艺要求及甲方所提出的参考意见及历次交流。2、 退火窑传动设计原则:以全面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性能,以减少投资,降低运行成本,获得最大投入产出效益比。3、 退火窑传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说明序号名 称单 位技术参数1生产能力t/d1102玻璃类型超白3玻璃原板最大宽度mm20304玻璃静板最大宽度mm18305玻璃厚度mm3106进退火窑玻璃板温度6007出退火窑玻璃板温度708退火窑总长m68.5259退火窑首末辊距离m68.35

9、10过渡辊台长度mm71011传动站总功率KW37三、 方案介绍:1. 基础设施:以原有设施二楼平台(+4500mm)为基准,退火窑辊道上平面高度为1215mm(同其它现有各生产线)。2. 过渡辊台:过渡辊台采用6支辊道,分为2组,每组3支。靠近退火窑入口出3支为固定结构,另一组近压延机端为可折叠结构,可升降,方便压延机进出。过渡辊台的动力为退火窑主传动第2支辊道,传动方式为链条传动。3. 退火窑主传动:退火窑主传动为螺旋正交齿轮传动,润滑方式为油浴式稀油润滑。退火窑主传动末端预留位置作为冷端第一段主动力源。4. 传动站:退火窑传动站为单箱双机式,即1台变速箱,2台主电机。2台主电机功率相同(

10、为18.5KW),采用一用一备。5. 辊道:辊道直径为100mm,NO.1NO.30辊道材质为耐热不锈钢;NO.31NO.134辊道为普通不锈钢材质;NO.135NO.198辊道为碳钢材质。辊道距离排布根据各区工艺技术条件,详见辊道排布图。6. 传动系统连接方式:传动站减速箱为空心轴套装式结构,主传动轴穿过减速箱输出端齿轮中心;传动轴之间连接采用刚性中心键连接;传动轴与主动齿轮采用胀紧联结套;从动齿轮与辊道为普通平键连接,详细参见结构图。1、 辊道:全部辊道205支;F1F6、N0.1N0.30为耐热钢(4Cr25Ni20Si2)辊道;N0.31N0.136为不锈钢辊道(0Cr18Ni9Ti)

11、;N0.137N0.201为碳钢辊道。2、 辊道传动系统同QR6线传动方式。3、 传动站:主传动电机功率18.5KW;辅助传动电机功率3KW。4、 生产速度:50m500m/h可调。四、 敞开段:1、 辊道有效宽度:2130mm;总长度:19.5m。2、 敞开段含自动打边机,碎玻璃漏斗2个(耐磨板QRG提供)。3、 敞开段含玻璃边分边轮一组;纵切刀一组;横切机由QRG提供。4、 敞开段切片前面的动力为退火窑传动站,切片后的动力为单独的马达传动,变频调速。五、 倾斜输送机:1、 宽度:2110mm(总外形宽度)。2、 长度:按原有设备长度。3、 皮带:5条;皮带宽度按原宽度,皮带中心距为380mm。六、 滚轮输送机:1、 宽度:2030mm。2、 长度:4380mm。3、 传动方式:齿轮传动。七、 收片平台:1、 外形尺寸:3000x2000x850mm。2、 功率:5.5KW高压风机(带消音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