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17286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第一章 规划总则1规划背景会理会议遗址公园位于会理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 7.5 公里,有直达景区道路。交通较为便利,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是会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中的重点建设景区和优先开发项目,是会理县域旅游业、凉山州地区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组分。本详规从项目策划和布局设计入手,根据会理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 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进行会理会议遗址公园各子项目内容 构成和空间布设的详细规划。2规划指导思想通过对景点的整理修缮和重新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和服务设施的扩建,让游人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红军山、融入会理,在体验具有会理特色的休闲度

2、假中,既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经历,又增进对会理历史文化、民风 习俗的了解。同时,充分考虑投资方的机会和风险,以费用效益理念 为基点,让投资方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3规划基本原则3-1 总规指导以会理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导,处理好景区建设的关系,处理好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3-2 体现特色以保护好现存旅游资源为前提,充分体现红色旅游文化,突出“会议遗址” 的个性特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概括性、艺术性的手法,加工提炼 红色旅游特色文化,再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创造一个富有个性魅力的会理 会议遗址公园。3-3 政府会议,市民休闲 园区建设紧扣红色教育发展会议经济,依附红军山的自然环境

3、和村落开发 返璞归真乡间游,在景观营造和服务设施配置中,以会议和乡间休闲并举 发展,进行旅游活动的丰满和旅游项目的充实。3-4.就地取材 公园开发中充分利用当地建材,不求华丽,不求排场,但求质朴、韵味、 自然。广场、园路、坡坎的铺砌、美化亦提倡逐步完善。以地方化和低成 本原则为核心,由骨至肉有序开发,滚动发展。3-5.美化环境 坚持绿化先行,加强自然生态、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尽量依山就 势进行景观设计。把红军山建成一个旅游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会议遗址公 园。4规划范围依据总规中制定的“战略分期及目标” ,本详规的工作范围集中于近期 开发目标中的“重点建设区” ,具体为会理会议遗址左侧几个较

4、大的养鱼塘 及周边区域,具体规划用地面积约 40000 平方米。第二章 概况分析1道路交通分析片区内山势相对平缓,地质较差,部分地区有坍塌情况。目前已有两条 2 米宽左右道路通至该区,可在其基础上改扩建较高质量的旅游道路。2景点内容分析 景区目前可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会理会议遗址公园和乡村养鱼塘,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差,无任何旅游接待设施。2、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游览路线,植物品种单一。3、区内现有部分公路,但路况恶劣,尚未修建到位。交通连接和 系统组织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3旅游项目分析目前整个景区除有几个游览观光点外,其它休闲性、体验性、参与性 强的游览项目和旅游服务设施几近空

5、白。大均景区应遵从会议旅游的特点 积极设置各种会议度假型旅游项目,让游人真正体验“回归革命遗址、了 解会理会议”的乐趣,从而带动旅游“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 的发展。4建筑风格分析 景区现有建筑基本集中在现有的养鱼塘一带。现状建筑缺乏特色,有待重 塑和逐步建构。第三章 总体布局和设计1. 规划构思该区的自然景观在当地并非独具特色,规划的重点在于设计人工景观 以及相关建筑设施,营造品质优良,品味高尚的现代景观氛围,突出该区 高层次的战略定位。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配置种类丰富的旅游项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打造高品位的旅游环境,打造可供游人以及团队进行休闲娱乐、商务会议 游览观光、运动体验多

6、种活动的旅游地。2. 规划布局规划主入口定位于水库大坝处,整个公园设计以红军山会理会议遗址 公园为第一吸引点,而后逐步向滨水公园发展并向仙人洞延伸,让游客经 历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规划形成“一轴八区”的布局结构:一轴:主入口滨水休闲区湿地景观区一一四季景观区构成 贯穿南北的景观主轴。八区:入口景观区、会议接待区、滨水休闲区、特色服务区、梯田 景观区、湿地景观区、烧烤区、四季景观区八个功能区。3. 功能分区3-1入口景观区3-2会议接待区3-3滨水休闲区3-4特色服务区3-5梯田景观区3-6湿地景观区3-7烧烤区3-8四季景观区4规划中其它旅游服务设施的充实 4-1配合入口集散广场的服务、管理设

7、施,配置如公厕、公用电话、管理 用房、导游图例等。4-2游客通道两侧的饮食、购物、等配套设施。4-3公园内的基本服务设施和游乐设施。4-4各主要景点附近的旅游服务设施。5规划折迁、改造的建筑 景区农舍依据景区建筑风格改造外墙。6生态策划6-1生态系统的维护与修复系统恢复:采取保护现存、补充树种、改良土壤、改善灌溉、生境重 建等措施对核心区进行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系统重建的目标。生态营造:以乡土材料、生态材料、生态手法、生态技术进行细部设 计;采用无污染能源作为居民生活、度假、商业等活动的能源。内容包括: 生态道路、生态步道、生态桥梁、生态停车场、生态驳岸、生态亭、生态 小品、生态种植。生态建筑:

8、采用生态设计原理进行建筑设计与改造,建设生态住宅、 生态宾馆、生态商店、生态公共建筑、生态公厕等。主要生态原理与措施 包括自然通风、超低耗能、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 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方面内容。6-2 生态体验依托山地森林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态体验,包括森林生态观光、 生态休闲、生态康疗三大类别。生态观光:生态探幽、生态观鸟、山地植 物考察、植物知识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烧烤、露营、野餐、徒步穿越; 生态康疗:森林氧吧、登山运动。7规划建设分期 一期:会议中心、红军山景观、滨水公园、仙人洞沿线四季景观植物种植 二期:特色休闲街、半山烧烤及一期景观配套完善

9、第四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食宿设施 “食”以会议中心和特色休闲街为主。在扩建后的会议遗址公园增设饭店、 小吃店,半山烧烤及滨水茶座形成有多个餐位数的饮食区。有热炒、面点、 快餐、野味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住”以会议中心为主要接待地,高峰时辅以家庭旅馆。2购物设施 购物是增加景区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景区商品重点体现彝族特色和当地 特色,主要有:彝族特产工艺品;小山笋、苦野菜、蕨菜、香菇等当地土 特产以及一些常见旅游用品。片状购物点布局在:特色休闲街其他小卖点可布局在:依山或伴水处 3导游标志导游标志是一种方便游客浏览的指示图例,一般设立于出入口,主要叉 路 口、游路端点等重要地点。根

10、据景区建设的布局设计,规划设想建 5 块导游标志,分别位于主入口、 道路分岔口、景观延续起点。这 5 块导游标志的设计应突出自然生态的风 格,从色彩、造型规格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考虑到经济、耐用等因素, 可采用原木造型或水泥仿木造型。4公共厕所景区现尚无一处公厕,下一步规划新增处公厕: 1 个普通公厕和 3 个生态公 厕。1 个普通公厕设置于游人较为集中的入口停车场旁。 3 个生态公厕分别设置 滨水广场、特色休闲街、仙人洞,其风格造型与自然地势和附近景观相协 调,外观上朴素简易,里面功能齐全,污水就地处理后可深排入地。 5公用电话 分别在入口区、会议中心、特色休闲街、仙人洞等游人集散活动集中

11、地段 各设置户外磁卡电话 12 门。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本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景区内部道路以及步行到三部分。 本规划区内所有规划道路坐标、标高、平面线型等技术指标均只作为规划 管理和下阶段设计的依据。1.道路交通现状: 景区内部除红旗水库公路延伸入内外,目前尚无其它道路,该路线形较差, 坡度偏高。2.规划原则:2- 1.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选线,同当地景观和环境相配合;2- 2.不因追求某种道路等级标准而损伤景源与地貌,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2- 3.内部交通应具有方便可靠和适合风景区特点,并形成合理的网络系统;2- 4.避免深挖高填,减少工程量。3道路规划3- 1施工主干道 规划施

12、工主干道由水库大坝路口进入,大型材料由现有规划道路绕道至池 塘尽头,小型材料由水库大坝路口由小型车辆进行二次转运。3- 2旅游主干道 主要材料:混泥土 路面式样:按混泥土路面施工规范 道路设计宽度: 2.5 米3- 3游步道 主要材料:混泥土艺术路面 路面式样:混泥土与过火砖及片石拼贴结合 道路设计宽度: 1.8 米-2.4 米景区主要游线、 1.8 米次要游线及滨水步道4. 交通设施停车场:考虑到本景区的游客很大一部分是自驾车旅游,所以在景区 内结合用地设置公共停车场多处。第六章 绿化规划1.植被现状的分析景区内现状植物品种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较陡的山坡以及局部山 体任未被植被覆盖。群落构

13、成多为大乔木、小灌木、地被,缺乏中间层次, 无法形成完整的生态植物群落。2规划原则2-1注重生态效应,突出地方植被的特点。 2-2注重景观效果,突出四季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2-3注重经济效应,突出经济树种的优良价值。2-4注重选择乡土树种,慎重选用外来植物,防止入侵植物。 2-5注重原有植被的保护,改造原有慌置地,尽量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基 础上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3设计策略3- 1改变景区内目前单一的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山林植物群落,适当 引入耐贫瘠土壤、抗寒、抗旱的乡土灌木或则小型乔木,补充完善生态群 落结构,加强对陆域植被的保护与建设,丰富植物群落。在较难绿化的区 域如沟洼

14、地段采用地被或则藤本类植物覆盖,提高植被覆盖率。3-2以乡土物种为主,在避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提下,适当引入 其它适生物种。3-3调整区域景观结构,优化配置各景观要素,选择景观价值较高的 观赏型植物,集中运用,形成大块面的色彩构成,突破原有绿化品种单一 的缺点,形成粗犷大气的植物景观。4. 种植规划4.1.季相设计植物配置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春、夏、秋 三季花簇烂漫,四季常青的盛景。4.2 山坡绿化措施4.2.1 现状坡面分析目前经过对现状的调查,我们能够得知红军山的局部山体斜坡属于自 然侵蚀型斜坡,并且稳定条件较差、土壤贫瘠,绿化难度较高。现状坡面经观察已经发生浅层的

15、破坏,破坏发生在坡面的表层或破面 下 2 米范围内。虽然下滑的土方较少,但是它严重破坏了坡面的自然植被。 坡面的浅层破坏成因主要是由于降雨和径流在坡面上作用于土壤,经过一 系列的中间过程,导致水土流失、坡面遭到破坏。所以在处理坡面绿化的 时候也要考虑改善排水方式,以及护坡固土。4.2.2 斜坡绿化对策对于景区内坡面我们考虑使用一下对策: 1)不良土质山体中边坡:土质山坡于岩质山坡比,护坡工作量较大,尤其 是现状松散的沙质土山坡更是需要坚固的防护措施。一方面我们通过较好 的平整措施和分散土体作用力来降低和分解土的侧推力;一方面通过和预 制排水沟相结合的大型构筑体来压实和防护土的侧滑和流失;同时更换少 量不良土质,以创造更好的植物生长环境。2)较陡的土质坡面:对于局部陡坡教陡的坡面我们采取将种子植生袋堆砌 成台阶状墙体的形式。植生袋可在坡面表面形成表面覆盖,因为有外装的 袋子,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的流失,垂直面的绿化也成为可能,但砌 横向需进行有效固定。第七章 风景资源保护规划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的山、水、林、遗址民俗等各项资源,既是旅游开发的 载体,又是发展旅游的环境依托。因此,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建立在资 源保护的基础上。1植被的保护 1-1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