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16690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其质量的上下,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强弱,实施素质 教育 的关键也在此。正是基此,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四百余节课的根底上, 研究 出整改方案,然后开展实验。在三年实验中,始终做到了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良好习惯,做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抓住 农村 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下保底,上不封顶的素质教育。在农村,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气氛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相对决定了其生活视野与城镇学生的差异性,而要到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课堂

2、的保底数,在课堂内“开出 学习 语文的根本能力及学习的技巧 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之“花;而语文课外活动中的辅导教学,虽是进一步地去 开展 和提高,但这是带有弹性限度的,并且农村中学课时每天都是安排得满满的,被“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所充满,再加之学生各学科课外作业的负重,形成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可高可低性,从而导致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不现实性。为此,课题组三年来就开展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诉诸于文字综述如下,就教于语文同仁专家。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学语文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总的来说,效益还是不高

3、。如对有的课堂在上完课后,根据其所讲的 内容 设计相应的练习抽查,平均效益仅只达30%左右,最高的不超过 75%,低的仅只达 5%甚至有的为零。比方对一位教学生七言绝句的课堂抽测,结果是学生连作者姓名及绝句的四七二十八个字都未能记住,更谈不上能写出了。这说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仍是低劣的。归结原因: “讲听主宰课堂,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调动。有23以上的教师一上课就是解题,介绍 时代 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分析 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讲解写作特点。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思考和练习,然后下课。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从头听到尾,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好的能左耳进右耳出还记下了黑板上的段落提纲

4、,差的那么左耳不进右耳不出光溜溜在桌上放一本课本。这样,教师“讲学生“听,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分析原因,教师太“主导,“背台词作报告,为分析而分析,为板书而板书,完全占据课堂“阵地,“讲完了、全讲了,以致架空了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脱离了学生主体,结果自已累得满身大汗精疲力竭,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脚戏,学生成了听众看客,学而未学,动而未动,练而未练,思而来思,缺乏自身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思全面训练就只有一听了之,而需反反复复训练的语文能力和技巧习惯又如何能形成呢? 2、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全。课堂上教师要么“看见什么讲什么,要么“想到

5、什么讲什么,内容无针对性,时间无界定。可以说,在“九.五“期间,全是目标,全是重点,成为山区县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每节课每篇课文,就生怕讲漏讲不全,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从语文根底知识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到文章写作分析的方方面面,但凡看到的想到的无所不讲,面面俱全,以致学生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陷“题海而难拔。这样一来,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受力面积过大,压强反而就小了,结果艺不精不养人,学生似乎什么都懂,结果一上场什么都做不来。这种课堂在总量中居高不下,从听评课调研中的交谈看,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 考试 知识覆盖面很广,不全面地讲,学生就难以应付。殊不知每节课能

6、突出一目标一重点,再加强训练消化稳固,并内化积累语言,学生就会更好地得到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致“煮夹生饭、“吃回锅肉了。 3、训练不力,课外作业过重而形成盲目的题海战术。情况有四:一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分析占据了几乎整个45分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体验感悟训练与教师一味的讲授时间比差较大,多数为8:1以上,少数甚至没有学生训练时间。二是学生训练单调呆板,几乎只是读一下或填几个空了事,对读写听说思的能力缺乏有机的系列能力训练。三是选题不精,泛泛而练,机械重复,并且答案的唯一标准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而至于整个训练都在填写 A、B、C、D四个字母之中,没有创新。故而,达不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和培养学

7、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四是讲求多多益善,而不求语文学习的得法。语文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感悟,教技能,教习惯;诚然技能、习惯是通过屡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但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而盲目的缺乏标准的训练是难以到达目标的。 4、课堂结构随意性较大,缺乏时效观念。由于对课堂环节不能很好地把握,抓不住教学新知识的最正确时间,也就更谈不上按学生的认知学习 规律 进行教学了。有的课堂由旧入新的导入就占了 10分钟,还有的甚至到 25分钟;有的就一张嘴一只粉笔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多数是一堂课津津乐道讲授 4 0分钟,然后让学生单纯地齐读一遍或自己看看,而不练不小结不反响;有的那么一节课就是

8、从头至尾地把讲解内容抄黑板,抄完下课。这样不合理的课时安排,无视了每个学习个体的心理规律,平平板板简简单单教学,缺乏激活学习潜能的起伏层次和节奏以及动态感,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导致了学生厌学和心理身体疲惫,以致无法主动吸收知识和训练消化稳固,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对策结果 根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得失,结合 现代 语文教学观点,立足山区县情的实际,现对2001年以来就课题组开展的提高农村课堂效益的实验研究, 总结 于此。 立足于农村中学实际,借鉴现代先进教学 理论 ,推陈出新,创立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新观念。山区县份中学语文教学由于有

9、自身的时代地域特点和风土习俗情结,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加以精心设计和考虑,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其和谐的大课堂环境,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强烈的语文课堂教学共鸣,并进而紧紧围绕当代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优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课堂环节,有机结合实际,摸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切实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开展。 2、积极推进“四个一、五个界定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模式框架建设,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针对 时代 和地域特点,结合 现代 先进教学 理论 , 总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学

10、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经验,解读语文课堂教学应因人解道,因道悟文,变“讲读为“教读,内化语言,落实“三抓一抓思想感情熏陶,二抓阅读量的积累,三抓作文过关训练,重在突出课堂教学选取“四个一即选取一个精讲教点,可以是多层次的;设计一个精练点,是据精讲 内容 设计的,是稳固的环节;惯穿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一个良好习惯的实验 研究 。通过实验,课题组及实验学校教师认为:精教点既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又是重点局部,教师应根据初中整个教学或某教学段逐一确定,从而明确目标,标准课堂讲述内容,精选出重点或关键所在,然后进行精讲精教;并要通过教师的精讲精教,使学生据此而迎刃解决其它 问题 ,产生

1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成效。设计的精练点,是根据精讲内容设计编排的,是多角度调动学生感官的选题,是激活和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的语文训练。精练内容设计原那么:一是要具备稳固知识牵移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功能,二是要具备信息反响功能,三是要表达开发学生智力和发挥想象的功能。贯穿一个学法,就是要求语文课在精讲精练中表达教给学生翻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能在原有根底上根据学法去 学习 新的知识内容,解决新的问题,能为走上 社会 打好根底,以此提高汲取新知识的能力素质技巧和 方法 。为此,教师要变“讲读为“教读,认真研究学法,具备一套学法系列指导,并在教学中加以贯穿,

12、让学生获取“点金指点铁成金之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但凡习惯都是通过屡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习惯好否,是人生成败的关键。故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强化学习语文的良好心理习惯训练。总之,精讲教、精练、学法、习惯是有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对此,教师应有宏观的设想和微观的控制,才能在最后通过“课文的例子作用,达成教是为了不教,从而逐步形成学生语文水平的可持续 开展 能力,以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能力。对此,在实验研究中课题组和实验学校教师以及参加子课题研究的还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方法,限于篇幅,在

13、此不再赘述。 实现“五个界定,优化课堂展开的时间单位量。 农村 课堂时量一般45分钟,课堂展开的各环节应有相对的时间界定,应在各个最正确时间做最有利最重要的事。而一般课堂都缺少不了导入、精讲、精练、讨论评讲反响、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但每个环节缺少相应的时间界定,而导致讲课漫无边际,不着章法。经过听评课和高效益课堂的研究 分析 ,在组织实验的根底上得出,课时应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界定:一是导入界定。上课首先是组织教学,收束学生思维的散漫情绪,集中注意力。其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三是点明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此,导入教师用时不宜长,长那么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 影响 后面的教学,相反

14、响该要着力把关键集中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习潜能上,以之使学生在兴趣的冲动和驱动交织中,一直向前走!经实验得出,一般导入最正确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内。二是精讲。精讲是教学的最关键所在,要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正确时间。根据课堂心理分析,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才开始上课后的15一20分钟内,故教师应在导入后抓住这段时间精讲精教。固此,精讲应控制在15一20分钟内为宜,而实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三是精练,精练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即听讲的根底上进行的读写听说思训练,它是学习活动的另一种转换,是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的转移,是协调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对知识进行有序编码到达稳固的过程,其关键是形成对大

15、脑的再刺激,从而多角度地调动大脑皮层兴奋中心,把知识形成技能。根据实验总结,课堂精练应不少于2015分钟的时限区域。四是讨论评讲反响,在组织学生训练后,通过小组分层次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推选小组或分层次的让好、中、差代表发言反响,使教师进一步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获得信息反响,从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经实验情况综合,讨论评讲反响应在5分钟内为宜。五是小结和布置作业。教师在进行以上组织学习后就要对知识技巧能力进行小结归纳。小结要精炼简短,成为一节课的精华浓缩,以此使一节课实现从课本理性到教学感性认识再上升到学生理性认识的飞跃;布置作业是在反响根底上针对学生的存在问题和对知识的稳固强化设计的题目,

16、要做到量要少而精,对重点关键知识能力的深化和牵移;所以小结和布置作业应控制在2分钟内完成。当然课堂各环节的时间界定并不是绝对的机械的,而应根据具体课堂具体处理,灵活掌握,以抓住最正确时间办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提高效益为目的,抓牢根本课文的“例子作用,从“精字上着眼,夯实根底,突出重点;“透字上用功,内化书面语言,并反复训练,做到熟能生巧;“化字上见效益,迁移能力,开展智力,做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内化语言,开展思维。学生学习语言,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是获取语言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听、读是根底,说、写是目的,思是核心。语文教学只有在认真培养听读能力习惯的根底上,才能更好地训练说写能力和开展思维,从而使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开展。现在语文教学是花时多,精力深,把戏多,效果差,学生不喜欢学语文,更不喜欢写作文。究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