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16333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参考word(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评2008级 语文 学科复习检测题命题人姓名: 班级:2008级6班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拽(zhui) 茨(c)威格 怏怏(yng)不乐 毛骨悚(sng)然B毋(w)宁 羸(yng)弱 海市蜃(shn)楼 斫(zhu)痕C贬(bin)骨 崔巍(wi) 梦寐(mi)以求 阴霾(b)D盘盂(y) 呷(xi)嘴 咩(mi) 悲怆(chung)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部置。 B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成功以后,大家一定要再

2、接再厉。 D这则寻人启示,已经张贴了一个星期。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政府郑重 ,中国人民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动。北京申奥成功,每个炎黄子孙能 住心中的那份喜悦?亚洲金融风暴严重 了泰国、印尼等国家的经济,也震惊了整个世界。A申明 抑制 袭击 B声明 抑制 打击C声明 压制 打击 D申明 压制 袭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

3、不已。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B、令嫒在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白。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6. 下面具体场合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A、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语文试题 第1页 共8页B、女主持人说: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C、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4、。D、女主持人说: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7下列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A荒岛余生-英国-笛福-小说B真正的英雄-美国-里根-演讲词C夸父逐日-中国古代-山海经海外北经-寓言语文试题存根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总分D珍珠鸟-中国当代-冯骥才-散文8、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群落D.漫无

5、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9你知道下列成语典故与何人有关吗?请任选三题回答。(1)凿壁偷光 ( ) (2)入木三分 ( )(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嗟来之食( ) (6)无颜见江东父老 ( )10将古诗词补充完整(任选三题)(1)江山代有人才出, 。(2) ,散入春分满洛城。(3)春潮带雨晚来急, 。(4) ,青草池塘处处蛙。(5)马上相逢无纸笔, 。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16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

6、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瞧瞧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

7、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语文试题 第2页 共8页它小,就能轻易地从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蓝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的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绝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

8、它,便一点一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写东西,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幕,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

9、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1本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2分)12第6节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13在文中用横线标出“它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标出三处)(3分)14文中小鸟对大鸟的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3分)15标有“*”的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并点出含义。(2分)1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2分)17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0、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2分)(二)乡土情结(10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语文试题 第3页 共8页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

11、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摩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

12、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明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

13、桑世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

14、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18、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2分)19、作者在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它使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哪首诗?(2分)20、“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句话,请你将它还到原处?(2分)21、本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称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2分)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语文试题 第4页 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