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16165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2.1.5.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北师大版数学资料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2013兰州高一检测)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y=x平行,则|AB|的值为()A.6B.C.D.2【解析】选C.kAB=b-a.又因为过点A,B的直线与y=x平行,所以b-a=1,所以|AB|=.2.(2014佛山高一检测)已知点M(-1,3),N(5,1),P(x,y)到M,N的距离相等,则x,y满足的条件是()A.x+3y-8=0B.x-3y+8=0C.x-

2、3y+9=0D.3x-y-4=0【解析】选D.由|PM|=|PN|,得(x+1)2+(y-3)2=(x-5)2+(y-1)2,化简得3x-y-4=0.3.已知两直线l1:x+y-2=0,l2:2x-y-1=0相交于点P,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A.B.5C.D.2【解题指南】先求出两直线的交点,然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解析】选C.由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1),故到原点的距离为=.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4.(2014南阳高一检测)已知点M(1,1)平分线段AB,且A(x,3),B(3,y),则x,y的值分别为_.【解析】由中点坐标公式得解得答案:-1,-15.(2013四川高

3、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A(1,2),B(1,5),C(3,6),D(7,-1)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的坐标是_.【解题指南】分析四边形ABCD的形状,结合几何性质进行判断.【解析】由题可知A(1,2),B(1,5),C(3,6),D(7,-1)构成的四边形为凸四边形,则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到四点距离之和最小,直线AC的方程为2x-y=0,直线BD的方程为x+y-6=0,所以其交点为(2,4).答案: (2,4)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2014蚌埠高一检测)已知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A(-1,3),B(-2,4),若它的对角线的交点M在x轴上,求C,D两点的坐标.【解析

4、】设点M的坐标为(x,0),由|MA|=|MB|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解得x=-5,又点M是AC与BD的中点,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C (-9,-3),D(-8,-4).7.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交于点G,求证:AG=AD.【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2,则B(0,0),C(2,0),A(0,2),E(1,0),F(0,1),D(2,2).直线DE的方程为y=2x-2,直线CF的方程为y=-x+1,由得即点G.从而|AG|=2=|AD|,故AG=AD.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1.已知两点M(a,b),N(c,d),且-=0

5、,则 ()A.原点一定是线段MN的中点B.M,N一定都与原点重合C.原点一定在线段MN上但不一定是中点D.点M,N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解析】选D.将等式-=0变形为=,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点M(a,b)到原点的距离与点N(c,d)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2014济宁高一检测)已知A(1,3),B(5,-2),点P在x轴上,则使|AP|-|BP|取最大值的点P的坐标是()A.(4,0)B.(13,0)C.(5, 0)D.(1,0)【解析】选B.点A(1,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1,-3),连接AB并延长交x轴于点P,即为所求.直线AB的方程是y+3=(x-1),即y=x-.令y=0,得x=

6、13.【变式训练】已知A(3,-1),B(5,-2),点P在直线x+y=0上,若使|PA|+|PB|取最小值,则P点坐标是()A.(1,-1)B.(-1,1)C.D.(-2,2)【解析】选C.点A(3,-1)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点为A(1,-3),连接AB与直线x+y=0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直线AB的方程为y+3=(x-1),即y=x-,与x+y=0联立,解得x=,y=-.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2014咸阳高一检测)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3,2),B(1,0),C(2+,1-),则AB边上的中线CM的长为_.【解析】由中点公式得AB的中点的坐标为M(2,1).由两点间

7、的距离公式,有|CM|=.所以AB边上的中线CM的长为.答案:4.(2014淄博高一检测)在ABC中,A(1,1),B(3,1),若ABC是等边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为_.【解题指南】因为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边相等,又三角形的两个顶点A,B坐标已知,故可设点C(x,y),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AC|=|BC|,|AC|=|AB|,进而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可解.【解析】设点C的坐标为(x,y),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即=.又|AC|=|AB|,即=.由得x=2,代入得y=1.所以所求点C的坐标为(2,1+)或(2,1-).答案:(2,1+)或(2,1-)三、解答

8、题(12分)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1),B(7,1),D(4,6),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CM与BD交于点P,求线段AP的长.【解题指南】先求出点C,M的坐标,再求出直线BD,CM的方程,从而得交点P的坐标,最后由距离公式求出AP的长.【解析】AB的中点为M(4,1),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的中点与BD的中点重合,设C点坐标为(x,y),则所以C(10,6).所以直线CM的方程为y-1=(x-4),即5x-6y-14=0.又直线BD的方程为y-1=(x-7),即5x+3y-38=0.由得P.所以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AP|=.【变式训练】(2014泉州高一检测

9、)点P(x,y)在直线4x+3y=0上,且满足-14x-y7,则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解题指南】利用点P在4x+3y=0上,表示出y与x的关系.由-14x-y7求出x的范围,最后用距离公式求出所求范围即可.【解析】由4x+3y=0得y=-x,所以x-y=x.由-14x-y7可知-6x3,所以x20,36,所以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因为x20,36,所以0,10.答案:0,10【拓展延伸】与距离相关的综合问题在解决与距离相关的综合问题时,往往要与直线的有关知识进行结合,例如直线的斜率、直线的位置关系等,这些关系往往用于确定点的坐标,再根据距离公式代入求距离或相关参数的值,因此要将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特点.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