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16029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重庆绕城公路西段是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充分发挥了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和国家重点干线公路 的功能与作用。我部进行的W8合同段路基施工起点桩号为K94+000, 终点桩号K101+000o 工程沿线的不良地质主要有饱和低液限粘土和 少许淤泥质土等软弱土质,软弱地基主要分布于丘陵间冲沟、洼地、 水田及水塘地段。土质长期受水浸泡而软化,以软弱饱和粘土为主, 多呈软一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态,其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不高,变 形量大。软弱土质平均厚度不大,但分布不均匀,范围大小不一,一 般具有中间厚两侧薄的特点,厚度一般为05

2、3m,局部大于3m。软 弱粘性土层下为硬塑土质或泥岩、砂岩强风化过渡带,分布稳定,强 度高,压缩性低。本合同段软弱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换填或抛石压填(挤淤)的方式, 全段设计软基处理共清除软土或淤泥51625m3,抛填片石或碎石土 101669m3,修建排水盲沟505m。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本合同段内的软基处理路段及方式经业 主、设计、监理现场确认与设计有所调整,软基处理施工按照现场实 际调查情况进行。本合同段软基处理情况统计如下:序 号桩号填方 高度履盖 厚度 (m)软基处理方 式(设计)现场调查情况备注1K94+068-K94+2286.2m3.0换填抛石挤淤2K94+442-K94+504

3、5.5m3.0设盲沟全部换填3K94+620-K94+7004.2m2.6换填全部换填4K94+970-K95+035挖方, 零填挖4.0换填并 设盲沟全部换填5K95+130-K95+3454.1m3.6设盲沟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6K95+480-K95+5902.5m3.6换填并 设盲沟全部换填7K95+590-K95+7104.3m2.6换填并 设盲沟全部换填8K95+845-K95+9504.5m1.8换填全部换填9K96+000-K96+1204.5m2.6全部换填10K96+185-K96+3504.8m3.6设盲沟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11K96+590-K96+6

4、501.12.4盲沟排水全部换填12K96+800-K96+8906.52.4换填全部换填13K97+165-K97+2756.52.6盲沟排水全部换填14K97+700-K97+7701.44.0换填抛石挤淤建议换填,保证 3m填土厚度15K97+950-K98+06043.9盲沟排水换填2.5m,以下抛石挤淤16K98+100-K98+2001.84.0盲沟排水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17K98+200-K98+2652.53.7换填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18K98+335-K98+4000.52.6盲沟排水全部换填续上表序 号桩号填方 高度履盖 厚度 (m)软基 处理方式 (设

5、计)现场调查情况备注18K98+400-K98+50023.8换填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此处为鱼塘19K98+500-K98+59004.1盲沟排水全部换填水田齐路面高20K96+650-K96+7400.54.0全部换填21K97+900-K97+9501.53.9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22K97+060-K97+1001.42.6全部换填23K97+280-K97+3603.52.6全部换填24K97+470-K97+55004.0全部换填25K97+770-K97+82003.9全部换填26K97+910-K97+9501.43.9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27K98+26

6、5-K98+2901.52.6全部换填28K98+770K98+8505.51.5 4盲沟换填2.5m,以下 抛石挤淤29K98+900K98+92021 1.5换填全部换填30K99+225K99+4009.51.3 3.5盲沟、土工格栅抛石挤淤31K99+592K99+7203.83 5.6强夯筑柱抛石挤淤32K99+830K99+9904.23 5.4强夯筑柱抛石挤淤33K100+030K100+1653.13.7 5.6强夯筑柱抛石挤淤34K100+165K100+2200.93.7 5.6强夯筑柱换填2.5m,以下抛石挤淤3536K100+640 K100+760K100+760 K

7、101+00010.2915421.5 4.2强夯筑柱强夯筑柱抛石挤淤抛石挤淤续上表37C匝道38CK0+220 CK0+2651.31换填换填,保证3米39CK0+450 CK0+5315.53 3.4盲沟抛石挤淤40CK0+635CK0+824.9143 5.4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1D匝道42DK0+040DK0+1804.53 5.4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3DK0+180 DK0+2907.53 4.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4DK0+290DK0+35011.52 3.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5E匝道46EK0+000EK0+06011.82 3.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匝道参照主 线处治方式47EK0+0

8、60EK0+16072.2 5.3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8EK0+160 EK0+1901.55.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49EK0+190 EK0+2000.55.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50F匝道51FK0+155 FK0+1800.51.9 3.7强夯筑柱抛石挤淤52FK0+180 FK0+27041.9 3.7强夯筑柱抛石挤淤53FK0+270FK0+3303.81.9 3.7强夯筑柱抛石挤淤54G匝道55GK0+080 GK0+1452.53 3.4盲沟抛石挤淤56GK0+145 GK0+2203.83.2 5.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匝道参照主 线处治方式57GK0+330 GK0+4553.63.2

9、5.5强夯筑柱抛石挤淤二、主要施工方法2.1测量放样弘施工前,复测公路沿线的纵横断面图,对于地形变化复杂地 段,应加密纵横断面图的测量。对所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绘 制横断面测量图,由测绘技术人员鉴字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b、根据恢复的中桩、设计图纸及施工工艺用木方桩钉出路基用 地界桩,路堤坡顶,边沟、截水沟,弃土场等具体位置,显示出路线 轮廓,以便于施工。在安全距离外设立控制桩,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 心挖、填高度,用(+)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并报请监理工程 师检查。c、在钉出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为保证边坡放样的准确性, 对高填深挖地段,每间距5m复测中线桩的标高和坐标,以此来控制

10、 边坡的大小。d、路基施工期间分级定期复测一次控制点,并妥善保护所有标 志,特别是原始控制点。e、在挖填施工过程中做到勤测,根据实测情况指导开挖和填方 以及开挖边坡和路堤、护坡,同时,绘制实际横断面图。2.2软基换填施工本合同段换填施工适用于水田、水塘路段,软土层厚度HW3.0 米需作软基处理。如图1所示。图中B表示路基宽,H表示软土厚。图1 换填法处理软弱地基示意图换填施工工艺流程:挖出淤泥 f 地表压实一 分层填筑至换填 顶标高压实度检测一路基填筑a、根据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将原路基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 淤泥采用挖掘机挖除,换填材料采用红线外片石,片石强度不得低于 15Mpa。b、在软基

11、处理地段两侧设置排水沟,避免外部流水进入换填施工 区域,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c、对于换填深度较大的区域,为方便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运 输车辆、压路机)和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根据开挖深度应适时修 筑进入换填区域的临时斜坡道。d、换填时必须分层铺筑,逐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 下层填筑压实度经检测未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时,严禁进行上层 填料的填筑施工。e、换填施工时,换填料分层填筑压实度指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 通用规范之规定执行。2.3抛石挤淤施工抛石挤淤施工工艺流程:原材料检验T 分层抛石至抛填顶高程重型压路机机械压实T路基填筑a、抛填采用石质不易软化及风化的片石,其饱和抗压强度

12、不得 低于25Mpa,片石粒径不小于30cm。b、抛石挤淤施工应分段分层抛石,卸石摊铺每层不得高于50cm, 机械压入地面后再抛第二层,反复抛填直至无法压入以及重型机械碾 压稳定为止。c、抛石挤淤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当软土地层平坦时,从路堤中心成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渐次向两侧抛 填至路幅全宽,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d、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 10时必须自高侧向低侧抛填,并在 低侧边部多抛填,使低侧边部约有2m的平台顶面。e、片石抛出软土面或抛出水面后,必须采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 并用重型压路机进行机械压实。2.4水田路段施工其他水田路段不需作换填或抛填时,必须作清表处理,

13、然后开沟 晾晒或经排水整治后在表面设5080cm透水层,并用重型轧路机压 实后再正常填料。2.5路基填挖交界路段施工a、路基填挖交界处处治适用于处理路基填方高度HN6.0米,地 面自然横坡陡于1:1.5,路基沉降差异较大的路段。b、设计采用单向钢塑土工格栅,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为:抗拉 强度N35KN/m,延伸率不大于3%。c、铺设第一层格栅前首先铺30cm厚的碎石垫层。d、土工格栅搭接长度为20cm,用“U”型钉固定,铁丝绑扎连 接。e、格栅预留反包段长1.0米,并与下层格栅用U钉固定连接, 每个台阶顶层格栅反包段则埋入土层。f、开挖台阶及每级台阶土工格栅层数,以下层格栅搭在原地面 3米,上层格栅搭在原地面1.5米控制。土工格栅铺设纵向与路基填 挖交界线垂直,伸入填方区不小于3米,挖方区2米。三、试验工作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