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16002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畏规那么就是敬畏生命_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大讨论心得体会在我认为,此次大讨论作为“平安消费月”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将“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理念结实树立在人们心中,对于进一步增强各级煤矿干部的责任意识,及时深化的发现我们平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很高的指导性,对于全面推进“1.4.2”平安管理形式、全力做好对重特大事故和零打碎敲事故的预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我们今后的平安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提升制度贯彻、平安管理、工作作风、责任意识、履行职责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明确强化平安管理的措施,尤其在当前平安、经济形势下显得非常的必要。 我认为,要真正做到“三个敬畏”,首先要

2、明白,何为敬畏。我们可以在字典上查到,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慎重,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可见,敬畏是一个神圣的字眼,那么“三个敬畏”就是要我们神圣的面对生命、责任和制度。 不难理解,我们每日强调平安,严防死守保平安,首先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珍贵的生命,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平安工作,尤其是煤矿这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始终强调生命的价 值,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矿工生命平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敬畏生命,就是要我们在

3、生命面前放下自己的私欲,尽职尽责,用爱心和热情去守护每位矿山职工的生命,在把重点放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多关心职工的生活,即时动态的掌握职工的状态,更加实在的做好平安工作。其实,对生命的敬畏,就要求我们要把自身的责任和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放在与生命同样高的高度上,对于制度、责任,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的去敬畏,我认为,生命、责任和制度,三者之间有着非常亲密并互为依存的关系。生命诚可贵,当然要尊重、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可拿什么来保护、保卫每位矿山职工的生命平安? 作为一名工区助理,我深化的体会到,只有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真正将平安工作搞到实处,搞出实效来。这样说来,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与生命同样重要的。平

4、安工作,责任重大,牵系每一个人的生命,我们敬畏生命,所以要同样敬畏责任。 我们煤矿职工的生命平安、每个家庭的美妙生活、阳煤集团的兴隆腾达,都离不开我们尽职尽责,夜以继日的狠抓平安工作。可我们又如何才能实在承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算是对责任的敬畏呢?做到真正的敬畏,需要我们用热情去爱岗敬业,明确自己所承当的平安担子有多重,深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与矿山兄弟们的生命紧紧相连,时刻牢记以往平安事故中血的教训。在日常消费中,要严防零打碎敲事故,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严格平安责任落实,脚踏实地的亲临现场,抓好平安帮教工作。在思想上,要不断打破思想僵化的倾向,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和知识程

5、度,还要实事求是的推进新的工作形式,不断的学习,深化分 析并及时发现我们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标本兼治的改正我们存在的问题,实在贯彻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平安七条规定。 在企业这艘大船上,只有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每个人担当好自己的角色,各尽其责,按照规那么统一运转才能使平安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只有我们标准自己的一举一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算是实在的担负起了我们自身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对制度也要如同对生命一样去敬畏的原因。也只有我们听从指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在落实七条规定与六个标准,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平安陷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字方针”,才能真正做到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对制度的敬畏。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