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15696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习题语文第2编6-2-1随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 第六章 第2节 一考查角度之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_首届两岸青年论坛速写12月15日,深冬的北京难得的晴天丽日。这一天,两岸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国民党青年团首次联袂开展的活动。来自大陆、台湾的150余名杰出青年代表,跨越海峡,相聚北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内,湖蓝色的展板上,“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由蓝、绿、紫、红、黄5种颜色组成的论坛图标鲜艳灵动,格外醒目。图标上艳丽的五色花瓣紧紧环绕,盛开在寒冬的北京,如一簇簇跳跃的火焰,洋溢着青春的热情,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次论坛是继2005年国

2、共两党实现历史性会晤后,落实两党领导人会谈共识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血同源,书同文,语同根。在论坛搭建的这一平台上,两岸来自文化、经贸、科技等领域的杰出青年,以“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创业愿景”“科技交流合作与青年创新”为议题,进行了热烈、坦诚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了富有建设性的两岸青年论坛共识,赋予了此次论坛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张光正表示,文化大国比制造大国更重要,因为文化是软力量,具有更大的全球影响力。他说,有人认为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怎么会不是文化大国?“这种看法忽视了文化与大国的差别。 以构成文化大国的核心指标来判断,主要

3、条件是文化软力量是否具有全球性的感染力。”“我们不仅要做经贸巨人,还要做文化巨人,因为经济可以带来财富,文化才能赢得尊重。”他寄语两岸年轻人,“现在是中华民族走向全球舞台中央的绝佳时期,两岸年轻人应汇聚力量,真心交流,一起努力让中国成为文化大国,为振兴中华大业一起奋斗。”作为张光正的同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演讲主题与其不谋而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两岸美好未来。”纪宝成大声疾呼:重振国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个人的臆想,也不是一所大学的妄动,而是民族的需要、时代的呼唤。“我们有些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我们有些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

4、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纪宝成说,“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这些现象,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他谆谆告诫两岸青年:两岸青年应共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文化携手并进。两人的精彩演讲,激起了台湾志扬国际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吴志扬的认同。他颇有感触地说: / “要复兴中华文化,两岸的年轻人必须做两件事情:一方面要觉醒,要重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推销到全世界,使其成为一种价值的认同。”他说,年轻一代有责任善待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产。“我们不要做follower,而应当做leader。”北京市商务局局长卢彦则从商业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同质的

5、作用。“台湾与大陆有相同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模式上有认同,这种文化同质带来的本土化商机,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创业优势。”卢彦充满自信地说,当我们的民族企业自立于世界之林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光大之时,中国的茶艺、餐饮、武术等附载着的文化软实力,是成本最低、最富竞争力的商机。1这是一篇新闻速写,请为其拟写一个正标题,并简要阐述这样拟写的理由。(标题不超过15字)答:_解析:这篇新闻主要是报道“首届两岸青年论坛”的有关情况(从副标题上就明显看得出来)的。文章第二段概括地讲明了这次论坛的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目的、意义,可以说是导语部分,因而可以就此进行新闻标题的拟写。根

6、据新闻标题的特殊表达形式,语言要尽量简洁生动。答案:(1)跨越海峡的青春握手 (2)因为这次论坛是为海峡两岸的青年而举办的,而且是首次,它的意义非同寻常,所以,“跨越海峡”很能彰显其意义;因为是青年人进行交流的一次活动,“青春握手”显得活泼而有深意。2记者开篇独立成段专写“12月15日,深冬的北京难得的晴天丽日”这一句,有何作用?答:_解析:借助自然天气来渲染烘托,在新闻稿中是不多见的,但是这次论坛的意义非凡,自然环境也会令人产生联想。记者这样来写不仅使新闻具有了灵动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凸现了此次论坛的意义和大家一致的愿望,这不是巧合,而是巧妙。这个感情和意义的基调是非常鲜明的。答案:记者借助

7、于北京这一天自然美好的天气,渲染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为报道奠定了感情基调。记者在客观中赋予了主观色彩,突出了这个特定时间中的特定意义,对这次海峡两岸青年论坛寄予了美好的希望。3记者浓墨重彩地描绘首届两岸青年论坛的图标,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阐述。答:_解析:图标本身具有形象直观表达意义的突出作用,寄寓了记者的观点态度,描绘图标是为了表达新闻的主旨阐释这次活动的意义。答案:借助于对鲜艳灵动的图标的描述间接表明自己对这个新闻事件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评价;借助于格外醒目的图标突出这次论坛的重要性;图标本身具有形象直观地表达本次论坛意义的突出作用,记者就是想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来报道论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8、义。4张光正讲述“文化大国比制造大国更重要,因为文化是软力量,具有更大的全球影响力”这句话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这句话的前后进行筛选、整合。实质上,报道的后半部分主要是针对张光正先生的话展开的,因此,应将思考的方向放在这段话后面的内容上。答案:经济带来财富,而文化赢得尊重,这已成共识,历史悠久的中国,本身就具有这种文化的实力。中华民族走向全球舞台中央,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去影响世界,形成一种价值的认同,这是民族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两个李白王充闾在中国古代诗人中,

9、李白确实是一个不朽的存在。李白热切地期待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渴望着登龙门,蹑魏阙,据高位。但这个愿望,对他来说,不过是甜蜜蜜的梦想,始终未曾付诸实践。他的一生历尽了坎坷,充满着矛盾,交织着生命的冲撞、挣扎和成败翻覆的焦灼、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悲剧人物。他一向自视极高,尝以大鹏自况:“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认为自己是凤凰:“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与自负其长才异质相关联,他对历史上那些建不世之功、创回天伟业、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杰出人物,拳拳服膺,倾心仰慕,特别是对他们崛起于草泽之间,风虎云

10、龙,君臣合契,终于奇才大展的际遇,更是由衷地歆羡。他确信,只要能够得遇明主,身居枢要,大柄在手,则经邦济世、治国平天下易如反掌。在他看来,这一切作为和制作诗文并无本质的差异,同样能够“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显而易见,他的这些宏伟抱负,多半基于情感的体验,而缺乏切合实际的具体构想;并且,对于政治斗争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也缺乏透彻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有足够的思想基础。李白有过两次从政的经历,第一次在朝仅仅一年又八个月,第二次为时不足三个月。尽管政治上两遭惨败,李白还是既不认输也不死心的,总想找个机会重抵政坛,锋芒再试。无奈未尝如愿。客观地看,李白的官运蹭蹬,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政治才识的欠

11、缺。即以唐代诗人而论,这方面的水准远在李白之下的,稳登仕进者也不在少数。要之,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仕子都把个人纳入社会组合之中,并逐渐养成对社会政权的深深依附和对习惯势力的无奈屈从,如果李白能够认同这一点,甘心泯灭自己的个性,肯于降志辱身,随俗俯仰,与世浮沉,也许可以做个富于文誉的高官。他在辞京还山时,吟出:“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原非太白辞扬州。”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视为东汉隐士严光与汉光武帝刘秀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君臣上下的严格的隶属关系,是可以自由的,是彼此平等的。这类诗意,没被人罗织成“乌台诗案”之类的文网,说明盛唐时期的文化环境还是十分宽松的。

12、看来,李白不仅暗于知己,而且也不明于知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使李白陷入无边的苦闷与激愤的感情漩涡里。尽管其精神风貌,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言,是“并庄、屈以为心”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才气喷薄、豪情似火的诗人,只要遇到一种触媒,那种报国无门的悲慨之情就会沛然倾泻。他的心境是万分凄苦的,漫游秋浦,悲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登临谢朓楼,慨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眺望横江,惊呼“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眼处心生”,缘情状物,感慨随地触发,全都紧密结合着自己的境遇。“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与绝望。“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13、”可以说是夫子自道。他要在醉梦中忘却痛苦,求得解脱。当然,作为诗仙,李白解脱苦闷、排解压抑,宣泄情感、释放潜能,表现欲求、实现自我的最根本渠道还是吟诗。正如清初文人金圣叹说的:“诗者,诗人心中之轰然一声雷也。”诗、酒、名山大川,使他的情感能量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而际遇的颠折和灵魂的煎熬却又是成就伟大诗人的必要条件。 _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的李白劈成了两半。1作者说“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确实是一个不朽的存在”,结合文本谈谈这句话的含意。答:_答案:(1)李白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其诗作有着超越时空的深远影响。(李白是一位负有世界声誉的潇洒绝尘的诗仙,其雄

14、奇、奔放,瑰丽、飘逸的千秋绝唱产生着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2)李白是一个体现人类生命的庄严性、充满悲剧色彩的强者。(李白一生被登龙入仕、经国济民的渴望纠缠着,却困踬穷途,始终不能如愿,因而陷于强烈的心理矛盾和深沉的抑郁与煎熬之中)(3)李白的一生证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诗人的个性与遭遇成就了诗人的不朽诗篇。(道理:际遇的颠折和灵魂的煎熬却又是成就伟大诗人的必要条件)2文本中作者引用了李白以及其他人的一些诗文,有何作用?答:_答案:引用诗文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客观性,使文章更容易摆脱述说者的主观情绪,接近人物本身面貌:(1)引用李白个人的诗文,可以直接更客观地反映(表现)李白的际遇。(2)引用别人的诗文则增强读者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接近对李白对主流评价。3在文本结尾处,作者说“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 的李白劈成了两半”,请结合文本回答李白被“劈成”了哪 “两半”。答:_答案:(1)志不在于为诗为文,最后竟以诗仙、文豪名垂万古,攀上荣誉的巅峰。(2)寤寐思服,登龙入仕,却坎坷一生,落拓穷途,不断地跌入谷底。(意思对即可)4结合文本,从感情倾向、人物刻画、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