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156683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经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昆明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规定。各项规划应当采用

2、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昆明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第三条 昆明城市规划区根据经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建设用地第四条 本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执行。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凡表2-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需改变规划用

3、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第六条 主城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第七条 主城二环路内用地性质以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调整居住用地,严格控制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和以批发为主的市场建设,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和综合性大型医疗机构等设施。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确需新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相关保护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划的要求;在其周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当与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相协调,满足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第八条 主城规划区内建

4、设项目用地规模规定。(一)主城二环路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建设项目应当以规划道路红线宽15m或15m以上道路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对无法成街坊整体改造的用地,应当在同一街坊内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其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10亩,主要商业街区非住宅项目除外。用地规模小于10亩的,一般不得进行商品住宅项目开发,原则上用于环境绿化、道路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建设。临规划道路红线宽40m及40m以上主干路两侧的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道路红线外用地进深不得小于50m。(二)主城二环路外区域的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以居住为主的商品住宅项目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50亩;小于50

5、亩的,应当尽量整合周边用地。临规划道路红线宽40m及40m以上主干路两侧的建设项目用地,道路红线外用地进深不得小于60m。第九条 用地规模未达到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经营性用地,应当交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土地资源整合,达到用地规模要求后,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第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因国家基本建设需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按有关政策预留给农民的生活、生产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原则上相对集中布置。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当按本章规定执行。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最大值不得超过表3-1的

6、规定。对整体改造“城中村”、危旧房的建设项目,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本规定的前提下,可在表3-1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用地开发强度。第十二条 在一个街坊内现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过表3-1规定的,不得进行扩建。在主城规划区范围内,现有建筑不得加层。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规划指标基础上,并符合消防、日照、交通等条件,在本项目地块内临街增加或在二环路内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其它地块进行公共绿地、公益性公建配套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如公共厕所、环卫设施等)建设,每增加1m2绿化或设施用地,并按规划要求建设,在其开发建设项目中可以允许增加6m2的建筑面积。第十四条

7、建筑物的架空层面积不得计入绿地或其它开放空间。建筑物架空层没有任何形式的围合,用作停车、绿化、居民休闲等公共用途的,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临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骑楼,宽度不小于3.5m,净空高度不小于3.6m,且不设置任何台阶或障碍物的,骑楼部分底层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第十五条 危旧房屋的修缮不得移动基础、不得增加建筑面积、层数、高度等。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泊位第十六条 在居住项目建设中,中小学、幼儿园的设置规定如下:(一)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按照表4-1分级设置;(二)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不得小于表4-2的规定;(三)中小学、幼儿园建筑面积不得小于表

8、4-3的规定;(四)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50m半径范围内,不得安排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在中小学、幼儿园正门两侧各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垃圾中转站、机动车停车场、集贸市场。第十七条 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建筑应当距同侧公路边缘(或规划控制红线)和30m以上(含30m)城市规划道路控制红线在30m以上。第十八条 新建、改扩建医院,其周边应当设置一定防护带,并且应当符合环保、卫生等要求。第十九条 城市道路、居住区、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当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同步进行。第二十条 各类建设项目停车

9、泊位的设置标准不得小于表4-4的规定。第二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一)主城二环路内建筑面积大于4000m2的商业建设项目;(二)建筑面积在二环路内大于1000 m2、二环路外大于2000 m2含有餐饮、娱乐项目的建设项目;(三)对外停车场(库)和各类市场、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工业、宾馆、饭店等人流、物流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四)主城二环路内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二环路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建设项目。凡列入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编制的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符合交通影响评价提出的要求

10、。第二十二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日可回收水量在45m3以上,再生水需水量在30m3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再生水设施:(一)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和高层住宅;(二)建筑面积大于30000m2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综合性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三)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以上的居住区或集中建筑区等。第二十三条 每一个居住组团应当配置一座一定规模的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当结合商业设施或其它服务设施布局。主、次干路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商业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支路公厕之间的距离宜为7501

11、000m。第二十四条 新建居住小区应当设置不少于一个以经营农副产品、小商品为主的超市。小型垃圾中转站每1km2设置一座,大、中型垃圾中转站每1015km2设置一座。第五章 绿化与景观第二十五条 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内,绿地率不得小于表5-1的规定。绿化应当以乔木为主,适当配植灌木、地被、草地,就地保护古树名木,避免异地移栽。鼓励垂直、屋顶、平台等绿化形式,如平台高度不大于地面基准标高1m,且从地面有道路可进入,平均覆土厚度大于1.2m,其绿化面积可以参与绿地率计算,否则绿化面积不得计入绿地率。第二十六条 在住宅建设中,集中绿地的设置应当至少一个边与相应居住区级别的道路相邻,并符

12、合表5-2的规定。组团绿地设置应当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休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当同时满足表53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景观道、林荫道、商业街、规划红线宽30m的城市主次干路两侧、广场周边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景观规定如下:(一)建筑物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和广场的界面变化要求,临城市道路或广场的立面应当为主要立面,立面和屋顶造型应当丰富,与城市街道和广场景观相协调。(二)临城市道路或广场的建筑物连续面宽原则上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高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60m;中高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70m;多层和低层建筑连续面宽小于8

13、0m;不同建筑高度组合的连续面宽小于最高建筑物的连续面宽;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连续面宽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景观需要核定。(三)临城市道路或广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和装饰应当与所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不得设置空调器室外机及附属设施等影响建筑立面的附着物,确需设置的应当结合立面造型,统一设计,隐蔽处理,并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四)住宅建筑临城市道路或广场一面不得设置厨房和突出开敞式阳台,而且临城市道路或广场一面的阳台和窗户不得安装任何形式的外挑式防盗笼;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内新办餐饮业,严格控制住宅建筑中设置娱乐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第二十八条 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饭店、图书馆

14、、展览馆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建筑,临城市道路或广场一面原则上不得修建围墙,集中绿地应当临城市道路或广场布置。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居住区、党政机关等确需修建围墙的,应当设计成透空型,且高度原则上不得大于1.5m,集中绿地原则上临街布置。油库、水厂等有特殊要求确须修建围墙的,围墙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2m,并应当对围墙进行绿化、美化。第二十九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和户外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建筑物上设置户外广告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立面形式、主要特征,应当与建筑物的风格、形式、色彩等协调;(二)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应当在方案设计时预留广告位

15、置,没有预留的,不得在其建筑物上设置户外广告;已经预留户外广告位置的,其设置的户外广告位置、尺度应当与预留的广告位置、尺度相符。第三十条 临城市主、次干路、商业街等的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应当同步进行外墙和屋顶的灯光亮化设计、施工。第三十一条 城市主、次干路不得再布设任何架空线。凡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各种管线应当埋入地下。第六章 建筑间距第三十二条 建筑间距除应当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规定。建筑间距应当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底层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有关建筑日照间距的计算标准,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第三十三条 多层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表6-1的规定。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应当不大于14m;山墙宽度大于14m时,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点式住宅不宜进行拼接,特殊情况确需拼接的,拼接不得超过二幢。对按表6-1规定计算的建筑间距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的,应当按消防间距或通道的实际要求进行控制。第三十四条 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按照附录计算原则二进行控制。第三十五条 面宽不超过25m的高层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